第3章名将李牧
第三章名将李牧
拉回濒死的铁鹰剑士后,郭嘉开始思考如何救活他,不过前提是,要能躲得过身后的追兵。
是的,两世为人的郭嘉,怎么可能考虑不到这个重伤男子背后,还会有打伤他的人前来追赶。虽然他没有看到自己走后发生的一切,但是并不妨碍他通过铠甲上的新鲜伤痕联想到追兵的存在。
男子此时处于假死状态,以山崖的高度与周围环境来算,此刻追兵应该到了他坠落的地方,暴雪会掩藏很多事情,郭嘉倒是不担心自己一个孩子留下什么证据。
只是,天将擦黑,如果追兵是大队人马的话,他们很可能会在附近寻找过夜之地,自己这个宅院是附近最大的建筑,入夜前,恐怕会有人前来。
今夜,此人必须藏起来,可是藏在哪里好呢,自己目前没有办法医治他,又不能请大夫来上门救治,而且还不能让他在夜里过于寒冷而被冻死。
郭嘉看了看院落,在一处角落停下目光,“只能藏在这里了。”
太阳偏西,冷风渐起,天就要黑了,所幸大雪过后,即使是暗夜里,找到路径倒也不是难事。李将军带着手下人马,来到了郭嘉所住的马服君宅邸。
宅院前,李将军远远就下马步行,以示尊敬,惹得一旁的士兵们好奇不已,要知道,这位李将军,可是连赵国大王都夸赞不已的人物,是谁值得他这般尊敬?
“前面乃是马服君旧宅。”
众人恍然大悟,原来是马服君赵奢,虽然赵括一战败光了赵国的底蕴,可是他的父亲马服君赵奢,在赵国仍然是人人尊敬的宿将。
“我听闻将军全家迁出前,曾留下家奴守护宅院,今夜风大,不便赶路,我们去借住一晚吧。”李将军抬眼望了望天空,下令道。
一名小卒赶忙上前扣门,咄咄!
院子里,郭嘉听到敲门声,心中暗道一声,“来了。”朝着某处看了一眼,确保不会被发现后,郭嘉赶忙应承道:“来了,请问门外何人?”
那小卒清清嗓子,高声唱和道:“门外乃,大赵国雁门守将军官总领李将军讳牧是也,天色见晚,欲借宿一晚。”
郭嘉一边开门一边压抑住自己内心的震惊,“李牧!赵国最后的战神?战国四大战神之一,居然是他亲自来了?自己救下的这个铁鹰锐士来头恐怕不是一般的大啊!”
开门后,郭嘉赶忙对着远处的李牧遥遥一拜:“马服君家生子赐,拜见李将军,恭请将军入内歇息。”
李牧缓缓走来,看着这个孩子双眼明亮,独自接待客人还有礼有据,不失马服君的颜面,而且李牧本人也是贵族家生子出身,顿时对这个聪颖的少年好感大生。
“小厮,我且问你,赵氏家仆何在?”
郭嘉拱手向着门房旁的小屋一拜,说到:“两位大人(古称父母为大人,或者德行高尚的人称为大人)感时疫,已经去了,临终时留小子在此,照顾宅院,须臾不离。”
李牧望了眼赵奴夫妇灵堂,微微点头,心中暗自赞叹这对忠心耿耿的仆人。
“那你一人在此,却不害怕吗?”
郭嘉腼腆笑笑,回答道:“怕自是怕的,不过一来这是家父遗命,赐虽年幼,不敢或忘,二来,此处乃马服君旧宅,即使盗贼马匪也多少给先主人些薄面,自不会为难我一小厮,三来嘛……”
汪汪汪!
郭嘉指指躲在狗窝里取暖的三只狗子,“这三来,还有这三只畜生陪着,倒也不怕。而且小子年幼,从未离开过家宅,就是真的害怕,也无处可去。”
李牧点点头,吩咐众人各自在下院住下,不得损坏房屋,便拉着郭嘉让他带自己走走。
“这间就是少主人曾经的房间,留有些书籍,我平日里整理房间时也看看,阿翁也曾教导过我,因此也识得些礼数文字。”
站在赵括门外,李牧的脸色变得异常复杂,本想进去看一眼,犹豫半天,终究没有推开那扇门。
郭嘉见状,询问到:“将军可是仍在怪罪我家少主人兵败之事,不愿一看?”
李牧缓缓摇头,“非也非也,只是可惜,时不在我,否则,少君也不至于这般惨淡收场。”
郭嘉从李牧的话里,听出了一丝不同的味道,似乎这位赵国名将,并不那般痛恨自毁长城的赵括?
郭嘉赶忙说到:“将军果非常人,非是那等愚夫蠢汉可比的。”
李牧见郭嘉有维护主家之意,对这个年少的孩子更是多了一份喜爱,“你可知,为何那么多人怪罪你家少君侯?”
郭嘉还真不知道其中内情,连忙摇头。
李牧颇有兴致,尤其是想起来自己小时候的样子,便和郭嘉一起在台阶上坐下,缓缓讲述郭嘉所不知道的一切。
九年前,大秦尽起三军,出函谷关,直逼赵国。双方大小战斗数十场,各有胜负,最终僵持于长平。
老将军廉颇等人,认定秦军补给不利,一但战事焦灼,后勤压力会拖垮秦国,这场大战,已经掏空了老秦人的底子,他们坚信,只要打持久战,秦国必败。
郭嘉赶忙点头,说到:“这个道理很正确啊,战于赵国上党,秦国失了天时地利人和,久战必败。”
李牧十分惊讶,这孩子居然有这样的见识?转念一想,就明白,十之八九是这个小子看过了赵括房内的兵书了,即便如此,这个孩子的聪慧,也算得上了不起了。
李牧接着讲述后来的事情。
秦国方面,王齿久战不下,被秦王斥责,廉颇守土有功,赵王大加褒奖双方的军心此消彼长,于是赵国做了最致命的一个决定,拒绝了韩国与魏国的联盟。
君臣一心,都认为秦军已在必败之地,何必分灭秦之功给他人?于是,这场旷日持久的大战,竟然没有第三方插手!
“少君侯曾经建言,联合魏国,突袭秦军后阵,乱其军心,届时,秦军自会退兵,我赵国可不战而胜,保留元气,可王上认为有失威信,既然能够痛败秦军为何给他们撤走的机会,于是拒绝了赵括的提议。”
“这……”郭嘉被赵王的愚昧震惊到了,已经打了几年仗了,秦国是否被拖垮不得而知,但是从赵奴夫妇生前的话里不难知道,赵国在那时绝对已经撑不住了,此时此刻居然还敢拒绝外援?
“战事一拖又是三年,谁也没有想到,因为战场远离秦国,后方的粮食种植完全没有耽误,商君的耕战之法让秦国撑住了后勤。反而是赵国,敌人就在心腹之间,无法耕作,粮食近乎绝收,赵军的后勤危机竟然比秦军还要严重。
而秦军暗地里换上了杀神白起为帅,此人心性坚忍,杀伐果决天下无人出其右,硬是顶住压力继续与我大赵抗衡。战争到了此刻,双方都意识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郭嘉好奇到:“什么问题?”
李牧缓缓闭上眼睛,叹息到:“那就是,这一战,拖的太久了,一但爆发决战,伤亡之剧,古所未有。”
“秦军有六十万人参战,赵军有五十万人参战,本就是一场旷世大战,何以将军……”郭嘉更加疑惑了,按照参战人数,伤亡惨烈理所应当才对。
“你可知,当时战场主帅,身上背负着的,是什么?那是数十万个家,那是一国的根基!白起带领的六十万关中子弟,也是大秦最后的老秦人了。这场战争,谁输了,就等同于谁将一国国运输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