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6章大东沟见闻录 - 明末之功勋突击 - 远方的码字工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086章大东沟见闻录

“宣镇北路开平卫前千户所千户、武义将军方远接旨——”三个宣旨太监在大东沟人的引导下,来到方远的千户所,对着已经沐浴更香的方远说道。

“臣武义将军方远,接旨——”方远跪了下去。这个,就不能是啥军礼了。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有武义将军、宣镇北路开平卫前千户所千户官方远奋勇杀敌、护我边埵、功勋卓著,又有琉璃魔镜等新奇物事问世,更有新作物在试种之中,其所行所举,皆于我大明有利,今特擢方远为显武将军、宣镇北路开平卫守备官,钦此!”

“啊,这就升官了,这次怎么这么快?”方远有些懵。

“方大人,还不快谢恩?”

“谢谢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方远差点只说前四个字就停止了,结果又想到,此时如果不说“万岁”怕是要出事的。

“方守备,你很不错!”宣旨太监说道。

“请问公公大名?”方远问道,因为他感觉,这个太监对他貌似有些好感。

确实有好感,因为这个太监就是方正化。

“内臣贱名方正化!”见方远问,方正化答道。

“哎呀,原来是方公公,快请,快请!”方远真诚起来,因为,他也姓方,说不定五百年前还是一家呢。

“方大人听说过咱家?”方正化有些疑惑。

“方公公,两位大人,请喝茶。”方远想着如何圆上这个说辞,“听到是没听过,但我看方公公龙形虎步,绝对是大内有数高手!再加上听到公公姓方,这岂不是与方远五百年前是一家?是故有些惊奇。”

方远这话,自然是假话了。方正化,谁研究明末历史不知道方正化?就是这个太监,在李自成攻城之时,上城墙防守,前后共砍死数十个流贼,最后直到身边的助手全部战死,他才死去。

没点功夫的人上城墙守卫,有没有可能砍死几十个人?不要说对方要防守,就是活人站着让你砍,也未必能砍死一个人。从后世的情况看,有的男人杀一只鸡都会累得虚脱,甚至杀一只鸡都杀不死,还有让鸡跑掉的。

“嗯,方大人,刚才我进来时,也看到你这个千户所,卧虎藏龙啊!虽然我自信还是些筋骨,可一看到方大你之后,我就没自信了。”方正化实话实说。

练武的人之间,修炼到一定程度是有感应的。譬如方远就有一种威压。这种威压,普通人反而感受不到,除非方远要对付其人,但是,练武之人却能感受到。

至于方正化对方远的态度好,这大体上属于英雄惜英雄了。尽管方正化是太监,此时还是个基层太监,还没做出啥英雄事迹出来,但内心的英雄气,却是少不了的。

方远也想到这一点,突然冒出了一句:“方公公,卑职准备于最近两天,发起收复平定堡的战斗,不知公公有没有兴趣一起共镶盛举?”

“收服平定堡?方大人,你说的是真的?”方正化有些激动。平时,他也想杀贼啊,可惜他的职责在守卫皇宫。

方正化历史上两次立下大功。第一次是崇祯十五年冬,京师附近地方被建奴包围,崇祯命他总管保定府军备,最终保定城不失。

崇祯十七年二月,也即北京城陷前一月,崇祯又命他出任地方长官(京师守城官之一?),他本不去,但崇祯没允许,只得去上任,到所任职之地后,和同知邵宗元等人登上城上的矮墙一同防守杀敌,至城门陷落,已杀敌几十人,其随从尽皆死于贼手,贼人在得知他是总管后,当即一刀砍了他。

“是的,此次作战,成功十有八九。不知方公公是否愿意去摘取几颗蒙盗头颅!”方远道。

既然这是一个很有气节的人,而且又是武人,方远也想推他一把。

“好啊,固所愿尔,不敢请也!有这机会,怎么能不上阵搏杀!”作为一个能成长起来的太监,方正化又怎么会不知道,方远想要收复平定堡,这是大明近百年的头一遭啊。

自土木堡之变后,大明一直居于守势,一直被蒙盗与建奴攻城掠地,今天,终于见到有人去收服失地,而自己还有幸参与。哪怕最后失败了,这也是天大的功劳哈!况且,以这个方大人近乎战神一们的百战百胜之能,又怎么可能轻言失败呢。

“那好,这两天,请方公公和两位大人在大东沟随意参观,我叫手下人陪同。待我们做好作战计划后,当即向北行动!”

“好,就听方大人安排!”

武人说话做事,不用那么多弯弯绕。

事实上,方正化此来,也带有秘密使命。这个使命,到不是皇上安排给他的,而是王承恩安排的。

王承恩虽然对崇祯皇帝十分忠诚,但也善于揣摩皇上心思。他希望方正化不只是去宣旨,而是对方远进行一番“考察”,其内容有二,一是治军,二是新作物。至于啥魔镜,一个太监对那个,真还不是特别感兴趣。

虽然说的是“随意参观”,事实上方正化想看啥也让他看了,但作为一个外行,也难以看到什么秘密。

不过方正化的两天参观考察,还是看到了很多不一样的东西。

他在骑兵训练现场,看到了十几个与方远相仿的高手,看其骑马冲锋的气势,有万军不挡之勇,再看其首领古月天射箭,那完全是传说中的百步穿杨的神箭。

方正化要表扬古月天几句,古月天当即说,“我的这点本事,是方大人传我的。”在外人面前,不说师徒,但艺业传承,却是可以陈述的。

在燧发火枪训练营地,方正化看到了质量优良的燧发火枪,这种火枪,与朝廷装备的燧发火枪似是而非,而在看到七十步距离的射击训练时(只训练七十米靶标,对方正化略有保守),那些兵丁竟然差不多百发百中,方正化几乎大惊!有这样的火枪术,建奴和蒙盗的骑射压根不是对手啊是不是。

参观完军训,又去参观厂矿。方正化一行看了大东煤矿、大马铁矿、选矿厂、洗煤厂、炼焦厂、钢铁厂等一系列工场,看到这些厂矿里,至少四五千人在作坊里在矿场上劳作,以及看到无数的人在白河两岸春耕(春耕还没结束),方正化感觉自己所到的地方,不是大明。

因为大明上下,几乎找不到如此生机勃勃、热火朝天的景象。哪怕就是在京师,在京师的匠作坊里,也是一片死气沉沉。

不知不觉,方正化来到了白河河谷地面,因为这里春耕的人更多。他想看看这些人到底是在“表演”还是真的很快乐地劳作。

正好,他来到了杨官权一家的地盘。

“老丈,忙着呢,你种的地是你家的么?”方正化站在地埂上问道。

杨官权杨老汉此时也算是有见识的人了,一看这人身穿的公服,而且是绫罗绸缎,就知道这人是贵人,所以杨老汉如实答道:“报告大人,我种的地,是方大人承包给草民的。”

“承包给你的?怎么个承包法?”承包是汉字常用词汇,意思很容易懂。

“所有收获,交二成给方大人;余下由草民一家所有。”

二成?这个地盘,可能找遍全国都是最低的,不过,方正化没放过杨老汉,“二成上交,貌似不高呢。不过,这大东军还有其他啥税费没,包括劳役啥的?”

“其他税费没了,但劳役是有的。不过,方大人说了,只要服劳役就会保吃住,发薪水。而且薪水也不比种庄稼更低。”

“不知老丈种的啥呢?”方正化又问。

“草民准备种玉米。”

“玉米?这是方大人找来的新品种么?”听到玉米两字,方正化来兴趣了,当即走到地头,那儿放着两袋种子,打开一看,果然是从未见过的种子模样。

“这就是方大人找来的种子,去年育的种,今年开始让草民等很多农户试种。”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