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章通商
“操练,很很地操练!至于士兵,继续招,先招到万人左右为止!”方远听到这个消息后,当即也兴奋得很。
这就是这个年代的神奇,原本千户状态下的兵,都还没有完全炼成,又增加为守备级的规模。前后不过几个月时间,而原本的老兵,差不多在这个过程中,又成了新兵的教练。就这样,一个带一个,一批带一批,让方远的军队滚雪球一样膨胀。
不过,在这场新兵的盛宴中,李望水等人却一直穿行于新兵之中,他们挑选那些形象看起来比较木纳、本分,但实际上脑瓜子比较灵光的新兵,游说他们进入斥侯队(斥侯队将重建并归为骑兵节制),当然实际上也是进入情报处。
李望水给他们许诺的好处就是:饷银加倍!
是的,饷银加倍,这是为了吸引更优秀的人才,加快情报处发展,方远所给的特殊政策。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个饷银加倍让宣镇北路无数优秀青年竞折腰。
与大量新兵涌入大东沟的同时,是大量屯户涌入大东沟。道理同新兵一样,屯户到大东沟有好的待遇,同样传遍了整个宣镇北路。
而边镇屯田,一直有民屯与军屯两种。军屯,是卫所兵制,你在哪个千户百户手下,原则上不能逃离;但民屯不一样,民屯可去这儿也可去那儿。一家之中,老大接了父亲的班,成了军屯,老二、老三虽然也可能是租种百户、千户大人的地,但其身份却是民屯,想走也并不困难。
大东沟的这种变化,几乎就是一夜之间形成的。一夜之前,虽然人气也不错,但也只能说正常,毕竟大东沟在独石堡之外,没有军堡保护,一个千户官,也未必保险。但方远升守备,简在帝心,立即势力强大数倍,原本有风险的大东沟,仿佛加了一道双保险。
种花家的人,在这种安全问题上,也是很有见解的,一句“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就可把人们对于危险的看法概括得干干净净。
见危险,要避而远之。至于迎难而上,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那不是过日子的想法,那是不要命的想法。
世界上或许有一个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而成功了的,这个人就是武二。其他成千上万葬身虎口的,历史都不怎么述说。
大量屯田户的涌入,让夏先富痛并快乐着。一年前不过一小兵还颇为小气的小兵,竟然在一年之后成了手掌数万人的首领,这让夏先富颇有些飘飘然。
好在这个世界上终有些神奇之事,此次罗王氏可以说是罗先富的帮凶,经常帮罗先富欺负方远。但在方远发迹之后,却一直叮嘱罗先富一定要记得方远的好,要懂得感恩,要遵守规矩。
这才让罗先富有些飘摇不已的心思暂时安静下来。不过罗先富这个人本性并不坏,哪怕他身边就有情报处的人,可也没听到这家伙有啥违法乱纪之事。
大量劳动力的涌入,让大东镇顿时不堪重负。原本大东镇的设计能力只有几千人,以四五千人为最好,七八千人也能住,上万人绝对不行。
当然上万人临时住一住也可以,但现在的总人口已经超过了三万人,就不能在大东镇住了。
对此,方远只得另行建镇。
一个就是加大炼钢联合体住宿区建设,把这个住宿区扩大为大马镇。此后,这里将是一个工业城镇,规划产业工人至少万人,常住人口4万人左右。
二个是把平定堡变成综合城堡,常住军人二千,农牧民六千,总人数二万至三万左右。原本的平定堡,最多可以住下万人,且还需要建房。方远决定将一处湖泊挖一条环形河,同平定堡的护城河相连,在环形河的中间,建成建桥。
三是建设屯村。根据屯田进度,每一万亩左右的屯田,建设一处屯村,一个屯村可容纳三百左右成年人居住,加上孩子千人左右。屯村的房屋,由屯田部统一建设,注重环境卫生,房屋建好后,租给或卖给屯户居住都行,建设成本加三成毛利,全部摊到三十年能够收回就行。
当然如果屯户有钱,也可立即投入到所建房屋之中,如果钱不够,可以在屯田部借贷,其利息为月息五厘,可以在十年以内分年还清。
如果有后世的人看到这一幕,顿时就会知道,方远这是在搞房地产了。只不过他的房地产,是从农村的屯村开始,而不是从城市开始。
城市当然要搞房地产,但不是现在。因为方远的城市规划还没有出台。方远此时的城市建筑,大多数还只能称为临时建筑,随时都有可能拆掉的。
不过在城市建设中,方远在平定堡那儿加入了一点新东西。
可以说数千年来,北方游牧民族与汉民族的关系无论好坏,双方的贸易却一直没有中断过。
北方民族需要汉民族出产的盐、铁、茶及其他手工产品;而汉民族则收购北方游牧民族的皮毛、药材、骡马。这种交易,用一个词就叫“茶马互市”。
除此之外,西北方向的通道,还是著名的丝绸之路,丝绸远销中亚和欧洲。
现在,方远手上有了玻璃和水银镜面这种划时代的产品,怎么能不卖给蒙古和建奴的贵族老爷呢,怎么能不通过蒙盗之手,将其转运到中亚和欧洲去呢。
所以,方远决定在平安堡建一个市场,专门与蒙盗和建奴做边贸生意。以销售玻璃及玻璃制品为主。
当然,钢铁卖不卖?方远暂时不会卖,因为产量有限。但在今后,也未必不能卖。
晋商八大家之所以被定义为汉奸,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卖了战略物资给建奴,还因为他们无所不用其极地帮建奴探寻、搜集情报、腐蚀收买官员,在大明京师配合建奴攻势造谣生事,兴风作浪。
方远敢卖钢铁给建奴或蒙盗,就不怕他们去生产兵器。如果仅仅是生产冷兵器,方远会怕他们么。
如果建奴拿到钢铁去生产火绳枪与燧发枪,到时打败了大明,在方远看来,这绝对是好事。因为,大明有的是先进的火绳枪技术,为什么为搞不好?所以如果建奴都大量装备了火器,那结果一定会成为清末的情形一样,清廷编练了新军,新军成了清廷的坟墓。
此时建奴如果敢大规模装备火枪而弃用他们的所谓骑射,那肯定要不了多久,建奴会连一个人花花都不剩。
因为火药武器,既讲技术之力,又讲人多之力。而建奴赖以生存的战马,极可能不如一颗弹药。
如果明军看到建奴都拿起火药枪了,而自己还弃之不用,这样的明军留在世界有有何用处?还不如趁早被灭了好!
当然,前期要卖给蒙古人的,主要是玻璃及玻璃制品,钢铁制品,铁锅、铁壶、铁铲、铁扣、小刀、匕首等也会销售。
此外,方远则上环球贸易在通州组织盐、丝绸、布匹、茶叶等货物往口外运来。但是,事关明末安全的粮食、钢铁本身,方远是不会销售的。
有的人或许会说,盐也事关明末安全啊!如果这样说,茶叶也是。因为蒙古人不吃茶久了也会生病。
实际上是有些东西是禁止不了的。譬如建奴现在紧临朝鲜李氏政权,从那条路就可获得食盐。建奴获得了食盐,蒙古人会没有盐吃?
茶叶的道理也是一样,因为南方现在是郑家海盗的天下。郑家通商日本,日本距李氏王朝很近,而且晋商也在卖茶叶给蒙古人。九边如此漫长,你阻止了自己的关口向外输送货物,别人却走另外的关口输送货物。
你闭关锁国,最后吃亏的是你自己。
而且方远通过商业挣来的钱,并不是用来自己享受,而是用来做利国利民之事。
方远决定在平定堡开办“边市”,给手下的人讲了一堂课,就统一了思想。而接下来要办的事情,比统一思想还要简单。
今年初,方远就成立了环球贸易公司,再加上与王承恩有了因果,所以在京师的发展也比较顺利。除了皇家和王承恩的利益外,方远根据他所掌握的历史,也对一些极可能会在崇祯十七年殉节的勋贵之间加强了合作。譬如就某种商业模式在其他地方开设分店等。
而在这个过程中,盐、粮食、茶叶等,一直在向大东沟运送。如果在过去,大东沟的货物极可能受到包括赤城堡守军的阻挡或刁难,但现在么,沿途除了正常的税费,没有哪个敢乱伸手了。
因为方远的人太能打,而且环球贸易公司就有7个能打的家伙(七大斥侯弟子)。遇到刁难时,跟随在一路的方远的弟子们就提出以武斗来解决过关的问题。
这样的次数搞上两三回后,哪个人还敢不长眼去卡拿吃要啊。
至于在平安堡开边市,由更简单了。专门列一处地方,作市场,让各商家都进驻,包括蒙古皮毛商人也可进驻进来,然后大家一起做生意,定期召开综合交易会或单品订货会。
在边贸之中,虽然以汉族商人居多,但千万不要以为蒙古人或建奴就没有商人了。他们也有商人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