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二章荷塘月色
“滴灵灵……”上课的铃声响了,教室外嬉闹的同学们纷纷迅速地跑进教室。金苓欣老师在最后一声铃响时走进了教室。金老师上课每次都是这样,时间观念特强。
“起立,老师好!”
“同学们好!”等同学们坐下后,金老师开始上课了。
“同学们,前面一单元,我们学了几首诗歌。从今天开始,我们上第二单元:散文。今天给大家上的是第五课《荷塘月色》。”金老师返身在黑板上写下了“荷塘月色”四个漂亮的楷书大字。
“同学们。我们今天连上两节语文课。我们学这篇《荷塘月色》,就准备两节课时。好,各位同学,昨天啊,我已让大家对《荷塘月色》一课进行了预习。那么,接下来,我首先想请同学们想回忆一下,谁能说出几句有关月亮的诗句?”
教室里一下子举出了20多双手。当然,尔仁总是第一个举手的,而且,手觉得老高老高,恨不得举到金老师的眼前。
“好的,沈濬。你来。”可惜,金老师没叫尔仁。
尔仁很失望,他心里有关月亮的句子不要太多啊。
健硕的沈濬站起来,自豪地嚷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嗯,不错。李白的《静夜思》。还有谁?”
举着的手只剩了七、八双。
“梅若兰!”
长得非常恬静的梅若兰站了起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很好。张继的《枫桥夜泊》。课代表来一个。”金老师看见陈晓雯没有举手,特地点将。
尔仁堂而皇之地转过了头,盯着陈晓雯--平时,可没胆无缘无故地回头。
陈晓雯站了起来,文文静静地说道:“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金老师诧异地看了陈晓雯一眼,愣了一下才道:“不错,唐后主李煜的名句。”
金老师又深深地瞅了一眼陈晓雯,又问同学们:“还有谁?”
几乎没有人举手了,就剩下了余尔仁。
尔仁那个急啊,从金老师开始提问,他就没有把手放下来过。
“金老师,我来!”尔仁不待金老师点他,索性自己站了出来,得意地又回瞅了陈晓雯一眼,大声说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金老师瞧着尔仁笑了:“词也不错,余尔仁念的也不错。”
听到金老师的表扬,尔仁咧着嘴笑了,又特意侧头看了陈晓雯一眼。
金老师继续道:“是的,同学们。月亮是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都喜欢诵咏的对象,寄托着自己的感情。现在不是还有首歌么,叫《月亮代表我的心》吗?”
金老师此话一出,哄堂大笑。尤其男同学们开始挤眉用眼。
“这说明月亮是大家心目中的神圣。”金老师加重声音,把控住教室里的气氛,“那么,请同学们再说说有哪些与荷花有关的名诗名句?”
这次,举手的人不多了,只有三、四个。金老师这回,点了第一个举手的尔仁。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尔仁摇头晃脑。这是杨万里的《晓出净慈送林子方》。尔仁背完,还特意侧头瞄了瞄陈晓雯,这是尔仁有意的。
“好,不错。吴凌梅呢?”金老师点了没有举手的吴凌梅。
吴凌梅慌了,站了起来,脸涨得通红:“嗯......对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是杨万里的另一首词《小池》里面的两句。不过,尔仁分明看见是吴凌梅身边的陈晓雯低着头低声教的她。
“很好,小荷才露尖尖角,希望同学们早日成才――陈晓雯,你再来一句。”金老师看样子也看见陈晓雯对吴凌梅的帮忙了。
“宋代欧阳修的《和圣俞百花洲》:荷深水风阔,雨过清香发。”陈晓雯清楚地说道。
金老师盯着陈晓雯又看了一眼。
这首《和圣俞百花洲》,说实在的,尔仁没有听说过。不过,就现在在陈晓雯面前表现的机会,可不能丢失了。可不能给陈晓雯给比下了。
“金老师!金老师!”尔仁急得举着手轻轻唤着金苓欣。
“嗯?哦,余尔仁还有,那你来!”金老师终于注意到尔仁了。
“哈”尔仁乐呵呵地站了起来,可刚想张口,可是一呆,脸随即红了起来。
“怎么?余尔仁?”金苓欣疑惑道。
尔仁想说的是其实就是杨万里的《昭君怨.咏荷上雨》。可是站起来刚想念出,一想这可是跟陈晓雯……之间的秘密啊!可是,其他的荷花诗,尔仁心里又实在没有了。
“余尔仁?”金老师追问道。
尔仁没法,只得呆呆背道:“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金老师笑着表扬尔仁:“哦!不错啊!杨万里的《咏荷上雨》。”
不过,尔仁低着头,面有愧色地侧脸看了陈晓雯一眼。
果然,陈晓雯脸一红,盯了尔仁一眼,也低下了头。
“很好,‘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今天,余尔仁和陈晓雯的表现最好,说明他们平时看的书多,知识面比较丰富。更说明,描写荷花的诗句何其美也,何其多哉。”金老师叹道,“人们之所以喜欢荷花,是因为它‘出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品质高洁。那么,假如把月与荷放在一起,又写月又写荷,会怎么样呢?”
金老师开始正式讲课了:“朱自清就写成了这样一篇传为千古绝唱的散文《荷塘月色》。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我们曾经在初中学过他的另一篇著名的散文《背影》。此外他的著名作品还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和《伦敦杂记》。朱自清是一位正直的、具有高度爱国精神的民主战士,他在后来极度贫病交迫的境况下,坚决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下面,我来给大家读一读该文的第一到第三段......”
“《荷塘月色》朱自清......”金老师拿着书,边朗读边在教室里踱来踱去,“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金老师的普通话极好,毕竟是汉吴师大的高材生,她念的娓娓动听,声音就像一段精致滑爽的绸缎,一下子,就把人带进了夏日的月夜里去了......
“刚才我给大家朗诵的是第一至第三段,主要是点题,月下观荷。尤其是表明了自己的当时心境。关于这一点,我将在下一节课当中给大家讲解。好,现在,我们请一位同学来朗读该文的第四、五、六段。请大家细细地看着课文,静静听朗读,想象成自己就正在月色迷蒙下观赏着薄雾缭绕的荷塘......那里有亭亭碧绿的荷叶,那有婀娜多姿的荷花――大家一定知道我们学校操场西南角也有一亩多大的荷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