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血战仁安姜(中)
凡行兵之法,斥候为先。
——孙子兵法
1942年4月18日晚滨河北岸东部
枪声依然不断从滨河两岸传来,113团2营官兵接替下白天进攻受损的三营,开始和日军对峙,不断向对岸射击,对岸的高延大队残部也毫不客气的开火还击,虽然死伤不多,但是双方依然打得有来有往。
而在距离交火区域较远的另一处地区,靠近河岸的丛林中,一只15人的小分队已经集结完毕。
这是从侦察连精选出来的士兵,几乎都是打过4年以上仗的老兵。全部皮肤黝黑,身材矮小,光着膀子,只穿一条裤衩,身上挂着三八大杠和歪把子轻机枪手榴弹以及一个巨大的油纸包。
除了队伍中一个长得有些白净,身材有些高大,的年轻军官显得和整只队伍有些格格不入之外。
“团座,你说你塞给我们这个雏儿,我们还得分人去照顾他,这是敌后侦察,一不小心可是要让全体兄弟送命的。”
上尉侦查连长姜有亿对刘放吾团长一个劲的诉苦道。
“你就当这次任务是护送这位‘诸葛亮’过去勘察,然后保护他就行了!这是命令。”刘放吾没有给对方讨价还价的机会。
萧云山为了参加这次任务也求了团长半天,最后还是看在萧云山也接受过侦察训练,而且测绘能力极强,图纸作业相当专业,又懂得通讯技能,才破例允许他前往——毕竟自己这些手下的侦察兵只是经验丰富,和西点军校的专业程度还是不能比的。
不过他也反复和萧云山交代,一定要听姜有亿的命令——不然,他有权当场处决你。
姜有亿劝阻无效,只得来到了萧云山面前,有些不满的说道:“萧参谋,这次行动非常危险,像您这样的,这样的……”
“棒槌!”萧云山微笑着用老北京话替他说了这个词——他在38师半年多了,自然知道怎么和这帮老兵交谈。
“这可是您自己个儿说的!”姜有亿也学着他的北京话说道。
“放心,姜连长,我现在是您的部下,您说往东绝不往西。这次任务我只是去评估敌人,具体行动一切都听您吩咐!”
“不愧是西点军校的高材生啊!”姜有亿话中带刺的说道:“不过你也应该明白,你知道的太多了!”
萧云山拍了拍自己腰间的手榴弹,然后指了指自己的脑袋:“我明白,身为参谋人员,我早就做好准备了。如果我没有来得及拉响手榴弹和鬼子同归于尽,希望您当机立断,帮我……‘开个瓢’!”
“我希望别折腾这种事儿!”姜有亿脸色一沉,随即对萧云山两边的两个战士说道:
“孙茂,刘德喜。”
“到!”
“你们两个照顾好萧参谋,他要是被鬼子抓了,你们两个也别回来了!”
“是,长官!”
两个皮肤黝黑的士兵一起敬礼,然后站在萧云山两侧,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
姜有亿回了个礼,然后走到队伍前面,向刘放吾敬礼:
“报告团座,侦察分队准备完毕,请指示!”
“出发!”
刘放吾面无表情的命令道。
“是!”
姜有亿一个向后转,两眼中也充满了杀气。
“全体出发!”
……
2小时后,滨河以南地区
“1挺92式重机枪,一个机枪班,tmd,这鬼子防御的很阴险啊!”
萧云山看着那挺隐蔽的很好的重机枪,有些心有余悸的说道——这挺机枪位置正好封锁江面一带和唯一合适部队行进的平坦大路,如果1营和3营就这么强行从河对岸突破,在无遮无拦的河面上,虽然只有一挺机枪也能杀的他们血流成河。
实际上,如果不是姜有亿连长经验丰富,带着这只小部队绕了个远,武装泅渡了半个多小时,从大部队根本无法上岸的地方一步步攀爬过来的话,他们很有可能成为这挺92式重机枪的第一批牺牲者。
“一共10人!1挺重机枪,这边怎么才这么点人?”
一个战士数完了人头,有些疑惑的问道。
“2营那边打得太激烈了,英国人那边也没闲着,鬼子这是真没人了。”萧云山拿起望远镜,借着月光仔细看了看鬼子的阵地,一个想法突然涌上心头。
“姜连长,要是让咱们去干掉这些鬼子,15打10,你觉得有胜算吗?”
“胜算?你就说想让这些鬼子怎么死吧!”
姜有亿诡异的笑了笑,手摸了摸腰间的匕首——这些精挑细选的老兵基本都练过武,打了这么多年的仗,哪个手上没有几条鬼子的命,手上的家伙不弱,又是出其不意的突然袭击,人数还比对方多出了一半,基本上十拿九稳。
“不是现在啊!”萧云山已经开始毛巾胡乱擦干净自己的身体,然后从油纸包里拿出一套日军军装一边穿一边提醒:“距离我军发动总攻还有一段时间,如果现在干掉他们,万一日本人发现了就会知道我们的主攻方向。咱们先留两个人在这里盯着他们,顺便保护电台,其他人绕道去侦查501高地,侦查完再回来,联络团部,等渡江要开始了,先把他们都收拾掉!在鬼子发现前建立滩头阵地,那时候就算鬼子反应过来,也没用了。”
“萧参谋果然是个人才啊!”姜有亿有些钦佩的点了点头,又想起了他那些熟练的战术动作——一般新兵可做不到这种程度:
“你真是第一次上战场?”
“你都说我是人才了,没准我还是个天才呢!”萧云山熟练的穿戴好了日军军装,问道:“姜连长,你日语怎么样?我可说不好!”
“终于有你这个西点高材生不会的了。我也会的不多,凑合着装装样子还行!”
姜有亿也穿好了军装。将其他装备都留在这里,在用无线电通报完了这边的情况后,留下两个人,看守装备,其他人则纷纷拿着38式步枪,猫着腰,向着敌军的纵深走去。
不过很快,他们就发现自己有些过于担心了。不知道是不是兵力实在是捉襟见肘。日军连最起码的巡逻队都派不出来,只有几个固定哨,而且所到之处见到的日军无一不是面露疲态,不少已经打起了盹——看来中国军队和英军的夹攻给他们的压力着实不小。
不过,越接近501高地,各种哨卡明显多了起来,甚至还有不少暗哨。凭借丰富的侦查经验和周围多变的地形,姜有亿带领着队伍有惊无险的躲过了这些哨卡,直到他们能够通过望远镜看到501高地下一处有灯火的位置——仁安姜的油田大火依然在燃烧,也将周围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