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停战协议 - 军魂,最后的救赎 - 烈鹰少校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一百六十四章停战协议

战争不仅是一种政治行为,而且是一种真正的政治工具,是政治交往的继续,是政治交往通过另一种手段的实现。

——克劳塞维茨

1946年5月30日海城地区

正当北满前方的新一军和新六军两只精锐部队继续向黑龙江省纵深挺进时,这座不起眼的小城市爆发了东北战场上第一次大规模起义事件,震动了整个国民政府。

5月下旬,为支援四平作战,东北民主联军4纵突然对鞍山,海城发动了进攻,直接威胁到了辽阳,营口等地。由于国军主力都在北满一线,留守这里的只有隶属于滇军的184师。该师武器装备很差,官兵们士气也不高,防御的区域过宽,一交手就败下阵来。不得不龟缩回海城等待增援。

184师原来隶属于滇军60军,属于龙云的老部下。抗战结束后曾经在越南接收日军投降。不料内战一起,龙云被蒋介石软禁,滇军被分散派到各个战场上充当炮灰,其中60军派到东北战场上,而且被拆散使用。不仅如此,每只滇军都派驻了大量军统人员监视,本就让滇军官兵们十分不满。而且面对海城的告急,国军各部没有一只部队前来增援。

于是,在184师参谋长马逸飞(中共党员)的接洽下,师长潘朔端终于下定决心,于30号这一天通电起义,加入东北民主联军的战斗序列。全师开出海城,前往延吉接受训练和改编。

海城起义震动了整个国民政府当局和东北剿总,让正在前方“猪突猛进”的国军将领们猛然发现,自己的大后方似乎也不是那么安全的。

1946年6月5日

当杨成峰走出禁闭室的时候,舒展了一下筋骨,尤其是活动了一下那两条自打来到东北就不太适应的腿——这十天的禁闭生活对他来说,也是一种恢复。

不过当他再次回到部队,走上四平街头的时候,才发现一切的氛围已经和之前大不相同了。无论军民,之前的紧张情绪已经得到了很大的缓解,不少商贩也已经开门营业。巡逻的士兵们脸上也少了那种大敌当前的样子。

相比当地的伪军和那些“中央胡子”,这些美械师的军纪相比之下还是好得多,起码没有人公然在大街上欺行霸市,作奸犯科,不少人买东西还真的给钱。所以当地老百姓虽然对他们依然保持着警惕,但是也还保持着秋毫无犯的状态——由于四平只是战略要地,相对比较贫瘠,而且被战火打烂了不少,因此,国府的接收大员们还看不上这里。

一旁的禁闭室已经空了,不知道为什么,和他一起被紧闭的周亮比他提前放出来两个小时,已经回到了自己的2营部队。由于杨成峰带来的人早已经补充进了二营,他自己现在是光杆司令一个,没处可去,只好先到207师去找杨继武报个到。

然而,当他刚来到207师师部的时候,却发现整个师部正在收拾东西。

“你来了!”

杨继武一改之前那副紧张过度,睡眠不足的样子,现在反倒是一副精神抖擞的样子了,看样子是睡了几天好觉,精神也很好。

“收拾一下东西,咱们马上去沈阳了,新六军军部和新22师师部都已经返回沈阳了,你也去新22师归个建,告诉他们,人都被你们2营拉走了就行,你们团长应该不会怪罪你的。”

“哥,出什么事儿了?我们把共匪彻底击溃了?”

杨成峰一脸懵逼的问道。

“击溃?”

杨继武苦笑了一声:“我们和他们停战了!”

“停战?”

杨成峰顿时愣住了。

“停战半个月,然后视具体情况可能无限期延长,现在两边的代表应该在哈尔滨签字了吧!”杨继武一脸轻松的说道。

“哈尔滨拿下了?”

杨成峰还记得自己被关禁闭前最后的消息是孙立人正率领着新一军直捣哈尔滨,然后就没有人给他送消息了。

“没有,还在共军手里!”

杨继武自嘲了笑了一声:“如果你去问新一军的人,他们肯定会说只差一步就能拿下哈尔滨,可惜这时候停战了。但是要我说,无论共军是否决意死守哈尔滨,新一军都很难办了。”

“为什么?”

“强弩之末,没补给物资了!也没后续兵力了,部队过于疲劳。”

杨继武直截了当的回答道。

“但是凭借新一军现有的力量也,也应该足以拿下哈尔滨!”

“拿下又如何,共军丢了沈阳,可以继续退到满洲里,背靠苏联,还掌握着整个东北地区的乡村地区!,我们的战线则已经拉得太长了,海城受袭,竟然已经抽不出增援部队了,现在也只有先固守现有区域,等待增援部队。”

杨继武一脸无可奈何的回答道……

当时间在1946年6月这个节点的时候,东北大地战火的骤停,让无数国民党人扼腕惋惜,认为,只差一步,拿下哈尔滨就能宣告东北的胜利了。从表面上看确实如此,国军凭借装备优势取得了战场主动权。然而,此时的国军也确实只是强弩之末了。由于北上过于匆忙,和美械师巨大的消耗,国军在东北的物资供应大部分都要从南方输送,此刻储备严重不足。加上之前作战的损失未能补充,能够投入的兵力也是一再缩水。况且就算拿下哈尔滨,以共产党军队的习惯战术来看,整个东北的游击战依然能让国军狼狈不堪。但是不管怎么说,拿下哈尔滨也是个象征。

然而,正当国军参谋长白崇禧准备下达进攻的时候,蒋介石却直接命令一线的杜聿明和林彪停战,让杜聿明和孙立人也十分不解。

找到当时共产党的史料,会发现当时的共产党确实更困难,林彪确实没有死守哈尔滨的决心,甚至已经做好了在北满地区开展全面游击战的准备。而随着四平等地的战败和公主岭等地的失守,整个东北民主联军此刻正处在士气低落的状态,逃跑,叛变,甚至小股部队哗变时有发生。看起来确实是“危急存亡之秋”。如果国军再大举进攻,确实有可能占领哈尔滨,一举夺取东三省所有的大城市。

此刻,对双方统帅确实都是一个考验。

但是就在此时,负责调停国共内战的马歇尔来到了中国,他记得史迪威的忠告,针对蒋介石多次不顾美国警告,撕毁各种停战协议,执意发动内战表示了抗议,同时用最严厉的语气警告蒋介石,如果不能履行1946年1月由马歇尔督办的停战协议,那么美国将会断掉蒋介石的援助——介时,那些威风凛凛的美械师都将失去弹药补给。

面对马歇尔的压力和目前正在中原地区秘密打造的针对中原解放区的包围网,蒋介石立即表面做出了一副妥协的样子,表示同意东北地区停战十五天。这才让马歇尔有些欣慰。

不过这对于国民党来说只是个低劣的不能再低劣的缓兵之计,没过半个月,蒋介石在中原的包围网已经形成,开始对中原解放区进行大规模围攻,同时还调动包括74师,十一师等精锐部队北上山东,以及胡宗南的部队做好对陕北的突袭。

随着之后的中原突围,标志着内战全面爆发。眼看自己又被耍了的马歇尔随后愤然离开中国,美援物资也随后中断——直到1948年国民党急转直下,为保护其统治,美国再次开始援助物资。

不过在1946年6月的停战协议后,倒确实是让东北的国军和共军都松了一口气,各自开始修整前期战斗留下的伤害。

国军开始大量从后方输送物资开始在东北囤积,为之后的长期作战做准备。同时开始联络北满地区的各路土匪,许以高官厚禄,让他们在共产党控制区大肆活动制造麻烦,以提前给他们的“游击战”制造障碍。

而共军则开始了有条不紊的剿匪,土改,以及恢复生产,很快便将北满地区建立成自己的大后方,开始恢复和积蓄自己的力量。

1946年6月6日沈阳

当跟随207师师部来到这座东北最大的城市时,杨成峰不禁有些心旷神怡,尤其是当他想到就要看见那些久违的66团战友之后,也是心情格外的好。

沈阳虽然没有南京上海繁华,但是这座原先伪满洲国的首都,也是别有一番风味的,有着北方城市特有的粗犷。甚至大街小巷还不时能看到不少金发碧眼的洋人。

虽然和2营长闹得有些不愉快,但是在新22师看到的熟人还是很热情的向杨成峰打招呼,让他有一种回到了家的感觉。在确定了自己的团部所在后,杨成峰兴冲冲的走进了团部,向着团长翟铁敬礼:

“团座,3营长杨成峰伤愈归队,请指示!”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