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亲者痛仇者快
六十年亲似兄弟,善训善战。本望长才大展,精练雄师,奈竖子预定阴谋,削我股肱,构陷诏狱!
常胜军纵横南北,能守能攻。那期上将平庸,牺牲劲旅!愿总统未遭蒙蔽,还君清白,洗尽沈冤。
——孙立人将军悼念李鸿将军挽辞
1944年12月10日缅北遮放芒市
中国远征军y部队浩浩荡荡的开进了这两座城市,宣告着他们距离和驻印军的会师又前进了一步。
1944年12月14日八莫
随着最后一处暗堡的日军被火焰喷射器喷出的火焰在暗堡中变成了一堆堆难以辨认的焦炭,整个八莫,再也没有日军了。
在中国官兵们的高声欢呼中,八莫上空飘扬起了青天白日旗,不少疲惫的战士也直接躺在地上开始喘着粗气打起盹来。
八莫之战歼灭日军2500余人,还不包括在南坎被歼灭的日军增援部队,并缴获大量日军武器装备。实际上,八莫攻克后,日军再也无法在缅北组织起有效的进攻,只能龟缩在最后几处据点中苟延残喘,中印公路的打通只是时间问题,整个缅北的胜利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为了纪念这场战斗的胜利,盟军东南亚战区将八莫至莫马克一段公路命名为“孙立人路”,而将八莫市中心的一条路命名为“李鸿路”以纪念这两位将领的功绩——这是近代以来首次以中国将领的名字命名的外国公路。
八莫之战后,日军在缅北的33军已经彻底丧失了战斗力,再也没有一只能够有效抵挡的建制部队。
很快,随着八莫战斗的结束,中国军队30师对南坎开始了进攻,日军33军参谋长辻政信率部仓促抵抗了一阵,至次年1月,新38师也加入到对南坎的进攻中,日军撤出南坎,向腊戌方向逃跑。
然而,这次,中国军队似乎并不打算放过他们,新一军在短暂修整后,继续向腊戌方向进军,并最终一举夺回了这个在第一次远征中让整个远征计划失败的小城。
与此同时,英军在蒙巴顿的率领下也从缅甸中部发动了进攻,凭借他们的装甲部队优势,一路杀入缅甸中部,打得日军15军溃不成军。至此,日本南方军再也没有任何能够抽调的兵力支持缅北的作战了。
负责缅北防务的日军33军司令官本多政材知道大势已去,开始着手缅北的撤退计划。参谋长辻政信不甘心失败,命令部队原地抵抗,进行一场徒劳的垂死挣扎——然而,随着八莫等地的相继失守,剩下的地区都已经无险可守,无兵可用,就算是垂死挣扎也起不到什么作用了。
萧天河也终于放松了下来——在最后这一阶段的战斗过程中,他没有再损失一个人。但是他也很清楚,自己这段异国的远征也已经接近了尾声。
“萧队长!”
两个熟悉的身影突然出现在萧天河身旁,正是李鸿和陈鸣人二人。
“师坐,副师坐!”
萧天河急忙起身立正站好。
“你们支队还好吧!”
李鸿问道。
“托二位长官的福,我们没有一人阵亡。”萧天河带着一脸得意的神情说道。
“那就好。”
李鸿和陈鸣人二人相互以一对视,然后陈鸣人开口说道:
“我们新38师已经接到任务,原地休整一周后,向南坎进攻,彻底把鬼子赶出缅北地区。之后,我们会挥师北上,进攻畹町和芒友。而你们的部队也暂时在原地修整,等待滇西反攻的部队接近畹町,芒友时在出发和他们汇合,所以,我们提前祝贺你回国,到时候,我们在芒友见。对了,我们听说军统那个孙世忠回国了,有可能是放弃对你的迫害了,现在军统的人也不会再来找你麻烦了,可能他们就这么放弃了吧。”
“多谢两位长官!”
萧天河顿时一脸欣喜的说道。
“虽然严格来说,你只是远征军司令部借用给我们的,不算我们新一军的队伍,但是你对我们新38师有恩,我们也希望你回国一切顺利了。还有什么需要的,尽管说!”
李鸿说道。
萧天河犹豫了一下,然后说道:
“长官,这附近肯定没有鬼子了!”
说完,他整了整自己的军装,立正向两人敬了个标准军礼。
李鸿和陈鸣人也立正向萧天河敬礼。
“保重,咱们有缘就在中国再见!”
两人说完就头也不回的向自己的师部走去——命令已经来了,萧天河或许可以借着和远征军y部队接触的任务先回家了,但是他们还要继续率领部队进攻腊戌,在这片异国土地上继续作战,包围中印公路的安全……
抗战胜利后,李鸿和陈鸣人作为新38师正副师长一起参加了内战,在辽沈战役中被解放军围困于长春。1948年10月,长春守军60军起义,其他部队也基本不再抵抗。指挥官郑洞国在兵团部官兵的裹挟下被迫宣布起义,李鸿和陈鸣人也命令部队放下武器,率部投降。
面对这两位功勋卓著的抗日名将,解放军并没有为难他们,同意其“去留自由”。二人随后分别返回自己的老家长沙和苏州定居。(李鸿返回湖南时曾受当时长沙守军71军军长陈明仁邀请协助作战,不过被李鸿拒绝。不久之后,陈明仁也宣布起义)
1950年,已经在台湾担任陆军司令的孙立人派人致电这些老部下,邀请其前往台湾协助整军。李鸿和陈鸣人不顾老长官郑洞国和隐居在香港的卫立煌的劝阻,随即欣然携家带口通过香港前往台湾赴任。
抵台后,他们立即受到蒋介石的召见,许以高官厚禄。然而没过多久就突然被捕,之后4年时间,不放,不杀,不审,不判,直到1955年爆发了“孙立人兵变案”(蒋介石为确保蒋经国控制陆军,在一次阅兵前,突然将孙立人部下郭廷亮少校以及上百名军官以企图发动兵变罪逮捕。然后经过军统严刑逼供40余天,郭廷亮“交代了”孙立人准备发动兵变的信息。蒋介石随即将孙立人软禁,并派蒋经国担任陆军司令,统帅全军。从后来解密的资料看,实际上只是老蒋为了给小蒋铺平道路一手炮制的夺兵权把戏)后,他们才被冠以“匪谍”罪名进行审讯。
这些孙立人的老部下,甚至包括军统系统的潘德辉都被囚禁起来,严刑逼供,要他们招认自己是受了共产党的派遣,为了策动孙立人“兵变”而来。然而李鸿和陈鸣人等人宁死不屈,拒不认罪,于是受到特务们的严刑拷打。甚至连李鸿的夫人,马贞一女士也被特务打了耳光。
由于此案毫无任何证据,国民党当局将李鸿等人囚禁近20年后才以“弃守长春”的罪名将李鸿和陈鸣人判处无期徒刑。后来改判有期徒刑25年。甚至连李鸿的夫人马贞一女士也被以“知情不报”罪判处7年,并在狱中生下了李鸿的小儿子李狱生(后改名李安定)。
直到1975年,蒋介石逝世后,李鸿和陈鸣人等人才被相继释放(孙立人直到1988年才被结束软禁释放),但是常年牢狱生涯严重破坏了两人的健康,陈鸣人竟然因为之前特务的严刑拷打导致双腿残疾。
这些人出狱后又穷困潦倒,生活无着落,陈鸣人家在台北,还能回家度日。李鸿却几乎只能靠变卖从大路随身带来的一些金子和首饰,以及战友的接济来维持。甚至当年在仁安姜解救过英军,并获得英国勋章的刘放吾将军竟然一度在屏东靠卖煤球为生。
被囚禁的孙立人由于没有待遇,没有经济收入,也不许离开住宅,在变卖光了金银首饰后,只得在家靠种菜养花为生(由孙夫人出去卖花)。
1984年2月,陈鸣人在台北家中逝世,享年74岁,骨灰埋在台湾。4年后,也就是1988年8月,李鸿逝世,享年85岁。10月,李鸿的骨灰经香港返回长沙,安放在当地烈士公墓。
1988年,被囚禁近33年的孙立人才重获自由。然而两年后,这位功勋卓著的将军就病故在自己的寓所中,享年89岁。
这是后话……
1944年12月20日重庆军统总局
这里并没有前线那种庆祝胜利的喜悦气氛,反而一如既往的阴森,可恐,令人胆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