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坚定不移(上) - 军魂,最后的救赎 - 烈鹰少校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一百零九章坚定不移(上)

永远要记住,成功的决心胜于任何东西。

——亚伯拉罕林肯

1944年4月21日阿萨姆邦英军医院

梅里尔准将躺在病床上,一身病号服,望着窗外的风景有些发呆。

突然,大门被推开,史迪威将军径直走了进来。

“长官!”

梅里尔挣扎着想要敬礼,却被史迪威扶住,躺了下去。

“不用起来,医生说你这是心肌梗塞,还好送的及时,没有什么生命危险,过一段就能康复了。”

“可惜了,我不能和弟兄们一起参加这次军事行动!”

梅里尔一脸遗憾的说道。

“放心,你的军事生涯不会就这么结束的!”

史迪威回答道,脸上却充满着严峻的神色,似乎还在犹豫什么。

梅里尔立即注意到了这一点,急忙问道:

“长官!中国的事情是真的吗?郑州失守了?”

史迪威叹了口气,点了点头,然后一脸愤怒的说道:

“4天时间,才4天,他们已经丢掉了中牟,密县,新郑,郑州,4个重要城市,其中郑州守军85军3万多人是不战而逃的,平汉线和陇海线最重要的交通枢纽连一天都没能坚持住就丢了。而且根据我们的记者所说,他亲眼看到他们撤退时卡车上运的不是军用物资,而是长官们的财产和家眷。眼下河南的局势不乐观,蒋介石有可能再次缩回去,以河南败局为借口停止缅北反攻。我原以为给他们提供足够的武器装备,督促他们进行军事改革就能改变中国的战局,现在看来,我对国民党的腐败无能还是低估了。”

“他们需要一场新的胜利来鼓舞一下!”

梅里尔挣扎着坐起来说道:“密支那就是最合适这场胜利的地方,打下密支那,我们距离中国就只有一个腾冲的距离,中印公路只差一步,就算是蒋介石再不想打,已经到了嘴边的肉,举手之劳,他应该不会放任的。你也看到了,他对那些美援物资是多么重视!”

史迪威点了点头,他也知道这次行动的风险——蒙巴顿拒绝他的计划后甚至直接向丘吉尔报告说这个疯狂的计划不可能成功,把他当做笑话。

“你认为,谁替代你合适?”

“亨利上校,让他带队吧!”

史迪威点了点头,接着站了起来:“好好休息,等密支那的机场拿下了,我要你坐着飞机过去,指挥剩下的战斗,这是你应得的。”

“谢谢,长官!”

梅里尔一脸感激向史迪威敬了个礼——他知道因为这场病,自己以后恐怕不会再担任一线战场指挥官了,有可能被调去担任参谋等职务。密支那或许是他作为前线指挥官指挥的最后一场战斗。

1944年4月25日怒江防线

已经挂上中校军衔的萧云山将一份整理出来的完备的进攻计划交给了军长何绍周,后者看着这份计划似乎相当的满意,点着头说道:

“不愧是驻印军的精锐,计划非常详尽,考虑的也很周全。”

“过奖了,长官,不过这只是基于目前美军空军侦察的结果,具体到作战实施可能还有很大的变化,我们得注意松山方向……”

萧云山话没说完,就看见何绍周将这份计划一脸不情愿的交给了副军长兼荣誉一师少将师长李弥。李弥则一脸皮笑肉不笑的拿过方案,看了看,又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

“确实做的不错,萧参谋,早就听说你在驻印军立功无数,而且多次直接带兵和日军交战,真是青年才俊啊!”

“多谢长官夸奖!”

萧云山只得有些尴尬的说道。他的目光看到一旁正在交接工作准备离职的前任副军长吴剑平,后者也是尴尬的一笑。

比起驻印军上下一致,团结一心相比。怒江这边的远征军y部队可就复杂得多了,各种权利纠纷勾心斗角似乎永无止尽——前任司令陈诚就是因为和何应钦闹翻才离开的。

就眼下第八军的情况来说,军长何绍周是何应钦的侄子,但是第八军三个师中,战斗力最强的荣誉一师师长李弥却是陈诚的老部下,并且利用自己在军中的关系,将全军最精锐的官兵都归在自己麾下。导致剩下的两个师102师和83师战斗力大打折扣,不少士兵甚至是刚拉来的壮丁。军官们也分为黄埔系,土木系和何应钦系三块势力,外加吴剑平这种陆大出身的地方将领,俨然已经可以搓麻了。

现在吴剑平的地方势力已经被逐渐排挤出了第八军的势力,作为黄埔出身的李弥自然就成了全军中唯一能和何绍周对抗的势力了。

“长官,计划虽然有了,但是我们的情报十分有限。所有资料来源几乎都是靠美军空中侦察的结果,没有人实地侦查过,尤其是松山地区的航拍图有些异样,日军有可能在这里修建了大量暗堡。我建议,派遣一只侦察部队过江,化装侦查,近距离观察怒江沿线直到腾冲的日军情况。”

“没必要!”

这次是何绍周和李弥一起开了口,两人一对视,李弥立即抢在前面说道:

“美国佬的航拍十分精确,什么工事建筑都是一目了然啊,没必要派人侦查。再说深入日军腹地十分危险,万一被日军发现,不光是侦察部队会全军覆没,而且我军的动作岂不是打草惊蛇了?”

“萧参谋回国不久,对于国内的状态还不是完全熟悉,可以理解!这优秀的侦查人员也是很难找的,就拿咱们军来说,都集中在荣一师了!剩下的,找个懂点日语的都很困难!”何绍周也在一旁补充道,目光却意味深长的看着李弥。

“哪里哪里?军部侦察连可是高手如云啊,我们荣一师那些小鱼小虾只能甘拜下风!”

李弥也不甘示弱的说道。

“两位长官教诲的是!”

萧云山急忙一敬礼,告辞离开,躲开这场权力之争。走出军部,才松了口气,心中却是十分心痛。

他曾经在新四军浴血奋战过,明白情报收集对于作战的重要性。要知道每打一仗前,新四军都能从当地老百姓,自己的情报人员,伪军线人那里得到充足的情报。有时候能把日军进攻路线,人员,指挥官姓名特点和武器装备都详尽的掌握。所以尽管他们武器低劣,却总能打胜仗让日军吃亏。

但是来到国军后,才发现他们对于战场情报收集简直是低劣到了家。全指着军统收集的那点有限情报通报——虽然军统收集情报的能力不错,但是不可能细致到可以取代战前侦察。

现在有了美国飞机,看着那些新鲜的航拍图,更是把最原始的情报收集工作丢进了垃圾堆去,盲目相信这些高科技——他是西点出身的,知道航拍图并不能完全反应战场全貌。

再加上全军成天这么勾心斗角,等打起来,还不知道要死伤多少弟兄呢。

萧云山正想着呢,迎面就走来了几个一道从驻印军回来的军官,他们也是满面愁容,一问之下,才知道就在他们积极准备的时候,河南的日军已经继续前进,兵临许昌城下,而委员长已经电令汤恩伯和许昌守将吕公良死守许昌,在这里遏制住日军的进攻。

河南的战局每天都在恶化,日军仿佛突入无人之地一般,这让这些驻印军的将领们都捏了把汗——万一河南那边顶不住了,没准老蒋会把怒江沿线的主力部队调到河南去抵挡日军,那样,驻印军又会处在孤军奋战的状态,中印公路被打通,更是遥遥无期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