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希望的开端
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要坚定信心。
——胡书记
1944年2月1日利多军营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针对所有交战国官兵出现的严重厌战情绪,各国军方就得出了一个结论——士兵如果长期呆在战场上,即使是补给再充足,也会严重影响他们的精神和士气。因此为了确保士兵们的精神状态,就必须让他们轮流返回安全的地区进行休息。
对于已经在前线力战了近半年的9支队来说,一次舒适的热水澡,就是他们心态转变的第一步。当温暖的自来水流淌过那些战斗的泥泞和伤痕时,每个人从身体到精神上都感到了一种强烈的被治愈的感觉。
在医院接受那些美国女护士的检查,让这些官兵们感觉自己又重归了人类世界。唯独杨成峰,看着那些白色的身影,似乎又想到了谁。
当换上新的,干爽干净的新军装(他们侦查这段时间远征军换了新式军装),坐在食堂里,吃着那些热气腾腾的中国饭菜,还有水果,奶酪,果酱,饮料等西方食物,每个人都感到了一股暖流从内到外的温暖着全身,带走了这些天的疲劳和伤痛。
虽然严格来说,在拉加苏高地上的伙食并不比这里差多少。但是在这种安全的地方,坐在椅子上吃饭和在敌人枪口炮火下吃饭的感觉还是有本质的不同的。
利多的中美混合特遣队有自己的食堂,依然按照传统区分军官和士兵。而能进入军官区的只有萧天河和格力斯。不过无论在哪个食堂,不断有各国官兵经过他们身旁时,都对他们竖起了大拇指,还有人直接微笑着说出:“goodjob”之类的词,让所有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吃饱喝足后,所有人都迫不及待的回到营地,躺在自己那张舒适的床上,进入了梦乡——没有敌人的狙击手,没有敌人的炮击声和阵地上那难闻的味道。
一切都是平静,安全的,当然不仅限于此。
此刻的利多,除了在前线顶上去的新38师和新22师外,新30师也从兰姆伽赶来,协助中印公路的修建,再加上中美联合部队和远征军司令部等机构的进驻,早已经变成一片车水马龙之地。
于是跟随部队进驻的,也有各路嗅到商机的商人们——距离利多军营不到2公里地方的小镇顿时繁华起来。各种商店,饭馆和服务机构顿时如雨后春笋一般遍地开花,一路向利多靠近。还有那些在兰姆伽的“突露比”,也在当地疯狂涌现。俨然在当地形成一个兰姆伽的翻版。
于是,还没等到晚饭时间,刚补领到这几个月薪水的9支队大批官兵就立即“请假外出”。当然,理由和那位回来后就瞬间不见踪影的联络官一致——去镇子里买点东西。
当然,萧天河对此也是心知肚明,毫不犹豫的批准了所有人的申请,然后自己留下“留守”。
看着空荡荡的军营,仅剩的官兵们也大多直接躺在“舒适”的行军床上进入了梦乡,萧天河最后巡视了一遍。
支队的驻地在利多基地的角落处,当他们出发时,四周还是一片空荡荡的。但是现在已经驻扎了无数的其他部队——主要是美军。
然而这些美军和他之前看到的不同。之前在兰姆伽那里,美军以教官,宪兵,后勤人员为主。大部分气势十足却缺乏一股身经百战的老兵们才有的“杀气”。然而眼前这些美军却显然都是身经百战的战士,举手投足间都透露着一股老兵才有的“自信”和“杀气”。
更为吃惊的是,对方的队伍中竟然还有几个亚洲人的面孔。
“是云山那样的华侨还是从其他部队借调过来的?”
萧天河想起还在前线拼杀的萧云山,有些感触的走了过去,拍了拍一个身穿美军制服的亚洲人少尉。
“兄弟,哪儿的人啊?”
那位亚洲面孔的少尉急忙转过身,一句话脱口而出:
“纳尼?”
日语!这是日本人!
萧天河吓了一跳,本能的后退了一步,手已经搭在了枪套上,一个词也脱口而出:
“鬼子!”
正在此时,一个英语的声音突然在他身后响起。
“萧少校,你好!”
萧天河匆忙回过头,只见一个挂着准将军衔的美军将领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带着几个随员站在了他的身后。所有的人,手都扶住自己的枪套,保持着警戒状态,把他吓了一跳。
作为一个身经百战的老兵,萧天河的警惕性还是非常高的,能够这么悄无声息的接近他,显然也不是简单的人物。
“长官!”
萧天河认得美军的军衔,急忙敬礼。而那位准将似乎也是一脸的兴奋,对身边的军官们介绍道:
“这就是我跟你们说的那些疯子,这是他们的长官,带着他们在敌后侦察了4个月,然后又和那些日本鬼子正面作战两个月,估计得干掉了好几百鬼子,大部分人都完好的回来了。”
美国军官们立即对萧天河投去了佩服的目光。那个“日本美军少尉”也恭敬的向萧天河一低头鞠躬:“哈吉没骂死得,有路西裤”(初次见面,请多关照)
而准将也转过头,操着生硬的汉语回礼说道:
“恭喜你,萧少校,恭喜你们完成任务。我是梅里尔准将,中美混合特遣队队长,也是你的上司,我很期待和你们并肩作战的日子。你已经见过了,这是我们的情报官,小山少尉,美籍日本人,负责审讯俘虏和窃听敌人的通讯,请相信他是忠诚的,和占领你们家乡的那些日本鬼子不同。”
“不好意思!多有得罪!”萧天河向小山少尉伸出手去握了握,脸上也带着一脸的好奇——他曾经听说过八路军那边有不少一起打仗的日本八路,现在这还是第一次见到“日本美军”。心里也有些害怕——万一这家伙跑回日本人那里怎么办。
其实相比共产党那里的“日本八路”来说,这些美籍日军可没表面那么光鲜亮丽——珍珠港事件一爆发,美国政府就将军队中的日裔官兵全部集中起来审查,并且打着“保护”的名义把他们的家属和所有在美的日本人共计12万人关进集中营作为人质。剩下的日本军人则编组了一个442团到欧洲打仗(全团1300人)。亚洲这边为了情报收集才留下几个军官分散编制。实际上也有人秘密监视,一旦发现有“不忠”的嫌疑立即拿下。
当然,日本人对这些“叛徒”也是深恶痛绝,如果落在日本人手里,那估计也是生不如死的。所以这些日裔美军作战的英勇程度比一般美军都强,也绝对不会让自己落到日本人手里。
梅里尔准将又和萧天河结结巴巴的用汉语寒暄了几句,就带着部下一路谈笑风生的向着自己的驻地走去,还能听到有的美国军官在问:
“中国军人都是这样的疯子,那些日本人是怎么打下半个中国的?”
萧天河站在原地,看着营地里摩拳擦掌的美国官兵们,心里不知道怎么感觉有点发憷。于是径直回到了自己的支队部。
支队部里空荡荡的,然而唯一的一个身影却引起了他的注意。
杨成峰就坐在支队部的桌子前面,一只手拿着钢笔,似乎在犹豫,而在他的面前,则放着那个漆黑的本子,记载着这个国家自1840年以来所有屈辱的笔记本。
萧天河突然有一种感觉,杨成峰变了。那个当初喜欢抱着这个记事本,逢人便念的,显得有些做做的血气军官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让人感到死寂的沉默。他机械的执行命令,勇猛的作战,在任何人眼中,都是一个合格的军人,却已经没有了昔日的朝气。
然而现在,他却感觉到有什么东西又回到了这个年轻的军官身上。
“成峰,干什么呢?”
萧天河在他对面坐下,一脸好奇的问道。
“连长,我想在这上面加上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