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军阀的牢笼
吃袁大帅的饭,穿袁大帅的衣,替袁大帅出力。
——袁世凯小站练兵时北洋军士兵领军饷时的口号(袁世凯的北洋军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军阀部队的开端)
1942年8月31日兰姆伽部队营房
随着美国军官叫出的最后一个名字,新22师66团3营9连剩下的15名官兵已经全部站到了小桌子的另一边,每人手里都拿着一个信封,所有人都在一脸疑惑的看着里面那些第一次见到的钞票,议论纷纷。
“你们的津贴发放完毕,还有什么问题?”
美国军官有些不耐烦的问道。
“这个……”
萧天河仿佛有一肚子问题要问,却不知道该怎么开口。反倒是杨成峰抢先一步,用英语问道:
“长官,这是什么钱啊?不是美元吧!”
“这是印度卢比!”
美国军官冲着营地里刚开张,用中英文写着“军人合作社”的红砖建筑努了努嘴:“你们想消费的话,可以去那里买东西,或者有休息时间去兰姆伽小镇找当地人买东西。”
杨成峰抽出一张印度卢比又问道:
“那这一张钱大概是多少美元?”
美国军官似乎没兴趣去计算具体数字,告诉他一个汇率对比后就直接离开了。而杨成峰听到这个汇率后顿时愣在原地,双手颤抖着拿着那个信封,半晌说不出话来。
“你们刚才在说什么?说话啊!成峰!”
萧天河有些急不可耐的推了推杨成峰,后者才缓缓转过身来,用颤抖的声音说道:“他说印度卢比和美元的兑换比例是4比1!1美元等于4卢比!”
这下轮到萧天河合不拢嘴了,其他的士兵们也顿时吓得呆若木鸡。
少倾,所有人都发疯一样的拆开信封,仔细的看着那些钞票上的阿拉伯数字,然后开始计算,到了最后,所有人都高兴得相拥跳了起来。整个驻地很快就被各部队的官兵们此起彼伏的欢呼声震动了。
萧天河颤抖着,攥着手上那多达80卢比的薪饷,激动的热泪盈眶——多少年了,他在克扣下级军饷和饿肚子之间艰难的做出抉择。实际上,哪怕克扣了下级的军饷,自己也从来没有拿到过满额的军饷,依旧饭都吃不饱,穷的叮当响。
但是现在,他发财了,这价值20美元的军饷真真的让他发了笔小财……
由于国民政府的财政从来没有统一过,各地军阀也都滥发钞票,因此在中国,除了北洋时期的大洋因为自身就是白银铸造,比较保值外,同时也在流通使用各国比较稳定的钞票。再加上租界较多,不少地区可以同时流通美元,英镑,法郎甚至日元。1935年国民政府中央银行发行的法币,理论上是最合法的货币,最早在1936年,硬性规定为100法币兑换30美元。到了抗战爆发,国民政府立即终止了法币和一切外币的兑换。然而由于国民政府财政崩溃,财政部除了印钞票没有别的办法解决,导致法币滥发,法币购买力急剧下降。
到了1942年的时候,如果以黄金作为基准,1美元大概可以兑换50法币。但是考虑到美元的流通性和保值性,以及法币还在疯狂的滥发和贬值,在黑市却远远不止这个比例。
萧天河等人出国前,他作为一个上尉理论上每月的军饷,理论上只有80法币,还要按照“国难时期”只拿50法币。这些钱在1941年理论上还可以买到半头猪——虽然实际上由于各级的克扣,他从来没有拿到过这么多钱。
但是现在,如果按照1941年的物价计算他已经可以开一个小的养猪场了。
而且由于滥发,法币的购买力还在继续下降,根据统计,100法币,在1941年还能买到一头猪,1942年只能买一个火腿,1943年只能买一只鸡,1944年能买半只鸡,1945年能买一条鱼,1946年只能买一个鸡蛋,1947年买半根油条,1948年只能买4粒大米,之后就彻底没有了价值。
而美元或者印度卢比现在看来起码还比较保值,比存着那些法币要安全的多。
“一帮穷鬼,跟没见过钱似的,瞎叫什么!”
萧天河有些哽咽的说道,士兵们也笑了,笑的非常灿烂。虽然大部分人对于这些钱的实际价值还不能准确的计算出价值,但是起码都已经知道这是一笔国内不能比的巨大财富。不少人也已经下定决心,立下一个大大的flag——把这些钱都攒起来,等抗战结束后,自己到乡下买几块地,也去尝尝当地主的感觉。
当然,这些钱在那个时候确实不少。比如萧天河配备的柯尔特1911手枪,市场价只有13.75美元,而一只汤姆森冲锋枪也不过70美元。不过对比同时期的美军来说,这点钱确实只是“毛毛雨”,
比如,一个中国上等兵的月薪只有12卢比,3美元,而一个美国上等兵的月薪加上出国危险补助,战场补助等等最后可以达到110美元,将近中国军人的37倍。
不过这个收入对于中国军人来说,已经是一笔“横财”了,不仅是国内,很快他们就发现自己在印度的收入也是“高薪阶层”(印度普通工人平均月收入4卢比,作为农业国,在印度,1卢比可以购买30磅,也就是13公斤左右的大米)
估计是由于法币的不通用,没有汇率,英国人不知道该按照什么标准给中国军队发军饷,于是找来中国军队的工资单,然后直接按照数字用印度卢比发的。
不过,这些“横财”除了实际的消费意义外,还有一个象征意义——他不再是由中国军队传统的上级层层给各级军事主官发下来,而是由军需官直接点名发放到每一个士兵手上。避免了层层克扣的同时,也避免了吃空饷等行为。
而像萧天河这样比较清廉的中下级军官们,终于可以不用费脑子计算怎么给手下发军饷,发多少军饷自己才不至于挨饿的问题,可以将全身心投入到作战中。
不过尽管中国军队的下级军官和士兵们欣喜若狂,但是有不少高级将领却发怒了——虽然他们也都拿到了远远超过国内薪饷水平的津贴,然而他们“合法”的“潜规则”却是实实在在的被废掉了。
这还了得?
在发完军饷的第二天,副司令罗卓英就径直走进了史迪威的办公室。
“中国军队是一只独立的军队,不是美国的雇佣兵!”
罗卓英一脸义正言辞的说道,然后开始了他的长篇大论,关于中国军队的定位和抗议史迪威在训练时架空中国将领和破坏中国军队“规则”的行为。
史迪威虽然汉语很流利,但是在罗卓英那拐弯抹角的讲话前还是听得有些一头雾水,他不得不打断了罗卓英的长篇大论,然后直白的问他:
“你到底想从我这里得到什么?请明确告诉我!我要具体的细节!”
“首先,我要代领整个中国驻印军的军饷,45万卢比,这是作为维护中国军队独立性的最起码条件,不然就是破坏中国军队的独立性。中国士兵们如果不知道是谁发给他们军饷,也就不知道该为谁而战……”
罗卓英只得直白的说道。
史迪威顿时气不打一处来——他还记得当初报告给他远征军有1.2万人的正是罗卓英,看来他那时候已经想到去吃3000人的空饷了。
眼下中国军队节节败退,驻印军残缺不全,训练和装备刚刚开始,美国教官和中国官兵们都在热火朝天的训练。而这位副司令最先想的不是如何训练,将来如何合作反攻,竟然是“代领”驻印军的军饷——在中国多年的史迪威当然知道这就是准备吃兵肉喝兵血的前期工作。那些军饷到了罗卓英手上,只怕能把零头发给普通士兵,就算他是菩萨心肠了。
那些大义凛然和义正言辞,只是为了贪污的辅助,这似乎也成了国军高层锻炼脸皮的必修课。
“你以为你们发的那点军饷够让你们的士兵饿着肚子去和装备精良的日军力战而亡吗?你以为他们是在为了钱而战?你是在侮辱你的士兵们!”史迪威拍案而起,怒斥道:“他们为了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而牺牲至今,你们还要想方设法的去从他们身上挖肉来吃,你们还有点良心吗?”
说完,他亲自将罗卓英赶出了办公室。
罗卓英没能讨个好就灰溜溜的走了,然而史迪威没想到,这只是个开始。
罗卓英返回自己的办公室后,立即给军政部长何应钦发了一封措辞严厉的电报——表示史迪威对于中国军队的经理业务一窍不通,严重干涉自己的权限,并且严重影响中国军队在外军面前的尊严,企图夺取驻印军的领导权。因此他决定要求驻印军所有官兵,不再领取美军的发放的任何费用,以示抗议,希望得到蒋介石的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