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往事重现 - 嫡女媚 - 怅眠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嫡女媚 >

第一百八十八章往事重现

此刻在半山之间的法元寺里,十分清僻幽静。

因为常年的雾气缭绕,使得这所皇家寺庙越发显得神圣异常。

沉重的古钟声回荡在山谷一间,宛若来自远古之音。

法殿之中,能见一位端庄华贵之人正在佛像之前潜心祈福,她的发丝微有些银白,面容隐约有苍老之态,但却透出一股看透沧桑的平和之气,在她的手中拿着一串紫檀佛珠,粒粒饱满发亮,一众僧人立在两侧一遍又一遍的念经,不知道过了多久,这位贵人才终于睁开了眼睛,起了身来。

她身旁的宫人快步地搀扶起她,为首的法师恭敬地走上前来,行了一个礼,出声道:“太皇太后万福。”

“劳烦慧延大师了。”太皇太后微敛下眼,轻声说道。

但见那慧延大师只是点了点头,面容平静,一副出家人四大皆空的豁然。

如今在太皇太后身边服侍的是惠嬷嬷,她扶着太皇太后,同慧延大师又说了几句话,便扶着太皇太后下去休息了。

太皇太后来法元寺上香布斋之事,鲜少人知。

自打赵皇后为定国公府和丞相府做媒,她知晓这个消息之后,便告知了皇上,到了法元寺这处来。

其实说是上香听经,不过也是为了避不见人。

太子和二皇子同时求娶定国公府的伍月,赵皇后的此番做媒,显然是皇上默许的,她已是在宫中混迹了大半辈子的人,还有什么东西是看不透的,只要是皇上点头的亲事,那就是必然要成的,她身为太皇太后,又怎会去跟皇上唱反调。

若是李乐仪不同意这门亲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进宫求助于她,所以太皇太后此次离宫前往法元寺,是她自己的意思,也同样是皇上的意思。

一路前往休憩的行宫,两旁的小僧都驻足低头,让开了路。

正在这时候,太皇太后的步子不由得停了下来。

惠嬷嬷眼睛尖的很,瞬间就发现了一旁的小僧,他手捧着朴素的木盘,木盘里伫立着一个铜制小巧的葫芦。

“这是铜葫芦?”太皇太后慢慢地开了口,声音浑厚,透出几分怀念的意味来。

她似乎通过这个铜葫芦看到了很远之前的东西,一时间眼里如铺上了一层模糊的银雾。

小僧低头应道:“回太皇太后,是的,这铜葫芦已经经过慧延大师加持,已经完成开光仪式了。”

太皇太后点了点头,若有所思的样子。

惠嬷嬷慢慢道:“这来法元寺求铜葫芦之人,倒真的有心了。”

“是啊。”太皇太后似乎是在应她这句话,又似乎是在感叹一般。

她没有再看那铜葫芦,径直继续往前走去。

一直到回了行宫,太皇太后还是一副若有所思,心事重重的样子。

惠嬷嬷给她递上了一杯热茶,似乎是不经意地道:“老奴方才看到那铜葫芦,就想起乐仪郡主小的时候,给太皇太后求了一个金葫芦的事,一眨眼,就这么多年了。”

“乐仪的确是个好孩子。”她只说了这句,就没有再说下去。

惠嬷嬷心领神会,太皇太后这会是不愿提起乐仪郡主的样子,她也就十分识趣地就此打住了,没有再提。

“不知那求铜葫芦的人是谁。”太皇太后又说了一句。

“老奴也是有些好奇呢,按理说这法元寺是皇家寺院,平常人等进不来,还能劳得动慧延大师亲自加持开光,想必不是个简单的人。”惠嬷嬷笑道,“老奴这就打听一二。”

难得太皇太后有兴趣,惠嬷嬷很快就下去打听这铜葫芦的事宜。

很快就有了消息。

毕竟这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之事,何况惠嬷嬷是太皇太后身边的嬷嬷,寺庙里的人都知道她是在为太皇太后办事,就更加不费力气了。

等到惠嬷嬷向太皇太后禀报了打听而来的消息,太皇太后平静的脸上不由得也出现了惊讶的神色:“是她……”

“是啊,老奴方才听说的时候也是惊讶得很,没想到求这铜葫芦的人,竟然是定国公府上的大小姐,伍月,乐仪郡主的女儿。”

太皇太后的眉间忽地覆上几分伤感,“想来乐仪病了也有好多年了吧,她为母祈福,求铜葫芦,倒也是一片至孝之心,不枉乐仪如此疼爱她。”

惠嬷嬷的天性敏感,不由得说出自己的疑虑:“老奴倒觉得此事,实在太巧了。”

“也许这冥冥之中就是有着什么指引,让哀家看到这伍月的一片孝心呢。”太皇太后道。

本来太皇太后到法元寺上香布斋这事,别说宫里没什么人知晓,就说太皇太后自己也是临时起意,难道这伍月还能未卜先知,知道太皇太后会为了避着李乐仪特意到法元寺来吗?

如果那铜葫芦是刚刚才来求的,太皇太后不仅不会怜惜伍月的一片孝心,反而会觉得伍月是知晓了她在法元寺,特地来做的一场戏给她看。

可眼下这铜葫芦已经经过慧延大师加持开光,光是这开光仪式就要七七四十九日,也就是说伍月在四十九日之前就已经来法元寺求这铜葫芦了,那时候定国公府和丞相府的婚事可还是一点苗头都没有。

正是因为如此,太皇太后更是一丝怀疑都没有。

惠嬷嬷听太皇太后这样说,即是代表她的心意已经开始有些回转的迹象了。

“其实那丞相府的赵玉也是一表人才,这婚事也并没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虽说是嫁不进皇家,但丞相府的公子,也并不委屈伍小姐,关键是这以后的日子怎么过,等此事过了,太皇太后你抬举一下伍小姐,她以后在丞相府的日子好了,乐仪郡主自然也就放心了,自然不会再耿耿于怀。”

“也只能是这样子了。”太皇太后叹道。

“太皇太后这时还在为乐仪郡主之事忧心,这对乐仪郡主来说就是天大的恩赐了,她肯定能理解您的,总不能让您为了她的事忧坏了身子是吧,按我说啊,这事已经没有回旋的余地了,就不要再烦心了。”惠嬷嬷边说着,边上前去轻轻揉按着太皇太后的额际。

太皇太后甚是惬意地闭起了眼睛,也没有再说话了。

然而还没等太皇太后心绪沉淀下来,皇上就派人来接她回宫了。

赵玉府上出了事,丞相府正是一团糟的时候。

而赵皇后做媒两家亲事之举,留下的这个烂摊子,只能靠太皇太后来收拾了。

出外办事多天的景嬷嬷也回了定国公府。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