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市委礼堂
周云志在离开工厂之前,跟甄诚交代了一下今天的工作任务,甄诚上下打量着周云志,见他的西装穿得十分的笔挺,发型也用发胶固定了一下,调侃道:“云志,你今天的打扮像个新郎,哈哈!”
“如果全国的年轻人结婚时都能选择大洋的西装,我们的销售还能上个台阶!”周云志从甄诚的调侃中立刻寻到了一条商机。
“对呀,所以我们可以在下一期的《新民晚报》上刊登一组婚纱照,觉得怎么样,云志?女主角还是王亚姝,男主角吗?”甄诚顿了一下,看着周云志的反应。
“你是想让我当男主角,是这个意思吗?”周云志问道,他心里也的确这么想了一下,可理智告诉他不可以,他不想把自己和王亚姝的关系弄得满城皆知,会造成不好的影响,特别是对王亚姝。
甄诚看出周云志不会同意,便话峰一转,“我就是这么一说!不过,说实话,云志,你今天确实很帅气,很有男人味,听说市委礼堂还有电台的记者呢!说不定会上电视!”
周云志很严肃地说:“好了,别贫了,今天上午开完经验介绍会后,参会的人员会在市政府的食堂用餐,也就是在下午一两点就会到大洋做实地考察,所以你要把接待工作做好,做细,还有卫生,工人的纪律再强调一下。”
甄诚说道:“没问题,一切都会按排妥当的,你就放心地去做经验介绍吧,剩下的都交给我!”
周云志很信任地点点头。
周云志把厂子里的事情按排完之后,正好接他的专车也到了,郑市长把他的车派来了,周云志跟小王的关系已经熟悉了起来,小王看了一眼周云志,笑了。
周云志问道:“小王,你笑什么?”
司机小王说:“周厂长,我认识你这么长时间,觉得你今天你最帅气,真是人靠衣装,马靠鞍,正是这个理儿!”小王是陕西人,说话的腔调也很有意思。
周云志听后,又故意扯了下袖口,把衣襟和领口整理了一下,然后是头发,“看样子我以后真是要注意一下形象了,以后我会天天如此,你们就不会觉得奇怪了!”
周云志上了市长的车,直接开去了市政府,门卫见是市长的车,拦也没拦直接就开进去了,周云志上了二楼,直接去了市委的礼堂,刚走进去,看到礼堂里坐满了人,郑市长见周云志走进来,主动与周云志握手,让坐在下面的那些厂里的领导吃惊不小,市长如此地给大洋服装厂厂长的面子,对他们也是一种鼓励和鞭策,当然也有不服气的。
坐在台下的那些工厂的负责人还有厂子里的中层领导,他们开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对周云志开始品头论足,并且对他的能力表示怀疑,坐在台下的,哪位都要比周云志年长不少,看到周云志年纪轻轻的就给大伙做经验介绍,从他们的表情可以断定,他们是不信任周云志,觉得他只是在大伙面前班门弄斧,花拳绣腿,几招几式之后就现原形了,之前大洋不也搞得挺红火,后来怎么样,不也是昙花一现,台下议论的声音越来越大。
周云志坐在台上,向台下看去,看到他们在交头接耳,还不时传来唏嘘的声音,出现这种情况周云志已经预料到了,周云志觉得只要做好自己就可以了,郑市长就坐在自己的旁边,在郑市长的右手边应该是省里的领导,因为台上这些面孔唯独对他很陌生。
周云志见到在台下还有一位记者和他的助手,二人正忙着架机器,寻找角度,像石达跟自己说的,这回还有可能上新闻,周云志十分的冷静,头脑也十分地清醒,这缘于父亲对他的影响,父亲告诉他,无论发生什么重大的事情,一定要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切不可自乱阵脚,才是处理好事情的关键,周云志也知道,这次经验介绍对于自己来说也是一次展现自我的机会,自己一定要牢牢地抓住。
郑国雄扭头正跟省里的领导说着有关大洋的事情,并把周云志的情况跟省里领导简单地说了几句,省里的领导对大洋的发展很感兴趣,这位省里的领导也是主抓生产的,他想把大洋树立成典型,在全省推广,也一直在关注着大洋的发展。
石达看到台下黑压压的人,腿肚子就有点哆嗦,脑门子沁出了汗珠,石达觉得自己更适合做幕后的工作,可这次,郑市长偏要把自己推向台前,由于自己一直负责监督大洋的工作,也是大洋成功经验的亲历者,所以让自己来主持这次大会更有说服力,会议原定在九点正式开始,距离大会开始还剩下二十分钟。
突然一名政府的工作人员慌慌张张地跑进来,直接跑到了郑市长的跟前,小声地说:“市长,在政府的门口突然来了五六十人,他们说是要见您,并且情绪相当的激动,您看是等会开完了之后,还是现在……”
郑市长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如果这五六十人要是闹起事来,将会带来十分不好的影响,郑市长思考了片刻,便对工作人员说,“距离开会还有段时间,我去见见,看他们有什么要求!”
说着,郑市长就离开了会场,台上台下都注意到了刚才的一幕,却并不清楚郑市长突然离开会场的原因,郑市长一离开,会场更是议论纷纷,都在猜测郑市长离开的原因。
郑市长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了政府门口,果然看到一大群人挤在政府的门口,有车辆出去,他们也不肯把路让开,门卫吓得也藏到了守卫室不敢出来,看到郑市长来了才急忙跑了出来,跑到郑市长的面前,吓得直哆嗦,“市长,你看这帮人,他们简直要疯了,我拦也拦不住,你要是再不来,他们就要冲进去了!”
“你们是阀门厂的吧?我认识你小伙子!你是阀门厂的工会主席,是吧?”郑市长一眼就认出那个年轻人是阀门厂的工会主席,他叫陈南。
陈南见过郑市长几次,也跟他谈了阀门厂的问题,可问题一直没有被解决,产品卖不出去,工人们每个月只能领点生活费,让这些工人苦不堪言,陈南情绪激愤地说:“郑市长,我向您反应了几次问题,可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如果问题再得不到解决我们就到省里去找,一定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我知道你们的难处,很同情你们,我也一直在想办法,这回我就要彻底的解决你们阀门厂的问题,你们阀门厂跟原来的大洋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缺少资金,技术落后,产品积压,如今大洋第一阶段的工作取得了很可喜的成果,大洋服装厂的厂长正在做经验介绍,我让你们也一起去听一听!”
郑市长的话音未落,就赢得一片的掌声,陈南对着这些工人师傅们说:“兄弟们,市长心里一直想着咱们这些工人兄弟们,大洋都成功了,我们去学习大洋的经验,回去之后努力实践,也会成功的,郑市长让咱们去听报告,咱们一定要注意会场的纪律,千万不能影响会场的秩序,能做到吗?”
工人师傅们异口同声地说:“能,我们会遵守会场纪律的!”工人师傅们听了郑市长的话仿佛看到了希望,他们也在一直关注大洋的发展,听说大洋的工人第一个月分红就分了不少的钱,这让阀门厂的工人们眼红了。
郑市长让门卫把门打开,让他们进去,并且通知工作人员,在礼堂里摆上五十几把椅子,让工人们坐着听经验介绍。
郑市长带领着工人一起走进了礼堂,让会场的参会人员十分地惊讶,呼啦啦一下子涌进了五十多人,并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郑市长为了扫除大伙的误会,便走上讲台对着扩音器解释道:“我解释一下,会场突然来了五十位工人兄弟,是我邀请他们一起来听经验介绍的,工厂有了工人师傅才能谈到生产,工人才是工厂真正的主人,所以我把他们请来了!”
经郑市长一解释,台下的人们才了解了真正的原因,对市长的这种帮法也十分地支持,掌声非常的热烈。
开会的时间到了,石达主持会议,做了一个铺垫之后,周云志步履坚定地走向了讲台,他看到台下的那些工人师傅们,他们的眼神里充满了渴望,就像大洋原来的那些工人们一样,周云志更加觉得自己应该把大洋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介绍给大伙。
“……我今天是跟大伙共同来探讨这个时期,工厂面临什么样的问题,如何解决工厂面临的这些问题……”掌声并不热烈,稀稀拉拉的掌声。
“……作为一厂之长,要身先士卒,我是第一个自掏腰包入股的,在第一个月分红的时候,大洋的工人们终于尝到了入股分红的甜头,他们有的拿到了几百元的分红!”台下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那些工人听着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他们真是羡慕大洋有这样敢想敢干,带领大伙致富的厂长,掌声持续了很长的时间。
周云志把大洋遇到的问题以及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都一一地罗列出来,让会场的那些负责人们深有感触,他们都带头鼓掌,掌声一陈高过一阵,听了周云志的经验介绍,解除了他们许多的困惑,同时也有了工作方法和目标,不能再等,再靠下去,他们要像大洋学习,放开手脚去干,原来有顾虑的那些负责人,也打消了顾虑,他们也要在自己的工厂大显身手。
郑市长看到会场热烈的气氛,知道效果达到了,并且比预期的还要好,看了一眼省里的领导,省里的领导也是十分满意地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