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初露锋芒(下)
第16章初露锋芒(下)屋子外面,偷听到这一切的春桃嘴角露出一抹得意的笑容,转身往大夫人的院子走去。
徐氏听春桃说完,就知道苏如霜定是惹祸了,而且还是触怒龙颜,要不然甄蕙娘不会如此着急,不由得开怀大笑,不小心扯动了脸上的伤口,疼得她龇牙咧嘴。
一想到苏如霜马上就要被皇上责罚,徐氏就觉得心情舒畅,就连脸上的伤都觉得没那么疼了。
她一脸等着看好戏的神情道:“看来真是天助我也,果然是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皇宫内院,戒备森严,苏如霜虽然全程都是低着头的,但其实她是在不露声色的观察着周围的布局。
虽然修为还没能拾起来,但是神识起码可以观察到周遭的事物了。
她曾经说过,若是真能想出解决冀州赈灾粮饷之策,这份功劳便是容熙的,如若不然,这放跑流民之罪,便是她一人之过。
从容熙一开始的表现来看,他其实也是赞成这个策略的,现在又让皇上宣召她进宫,难不成,容熙根本就没能用好这条策略,反而……
想到这里,苏如霜心里不由得略微有些失落,看来,容熙也不是什么可以托付盟约之人。
金辰殿内
苏如霜蹀躞前行,跪在地上行叩首礼道:“臣女叩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吧。”一道苍厚却不失雄浑的低沉声音从她脑袋上方传来,带着无上的威严和不可抗拒的威仪。
“谢皇上。”苏如霜缓缓抬头,起身,终于看清楚了皇上的模样。
坐在尊座上的男子约莫四五十岁,生得剑眉星目,容颜端庄威严,一派天家威严。
他便是卫国当朝皇帝——容明。
他目光炯炯地看着苏如霜,一字一句地道:“苏如霜,朕问你,这治理冀州贪官污吏的方法可是你想出来的?”
苏如霜转眸看向左边的容熙,虽然有些疑惑,但还是颔首道:“是。”
“哈哈哈,竟然真的是你,你果然是让朕觉得惊喜啊。其实朕也有想过改善监察制,只是御史台,尚书台和谒者台三台的意见难以统一,所以这个想法便搁置了。”
现在,竟然有人的想法和他的不谋而合,而且还是锦都城里面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女子,不得不说,苏如霜很对容明的胃口。
苏如霜就更加纳闷了,既然皇上也同意此法,容熙直接把这个想法据为己有不就好了?这样皇上不就会对他刮目相看了?
他竟然主动放弃这个能够在皇上心中好感大增的机会,她倒是有些摸不清容熙到底在想什么了。
“臣女只想替皇上分忧,为百姓谋福利,恰好有此想法,权且一试,没想到襄王殿下竟然也认同,既然皇上愿意遵照此法,便是臣女之幸。”
说着,苏如霜眉梢微抬,把目光投向容熙,正好看到容熙那略带玩味的笑容。
“三台之外,另设清诏使一职,直属皇上管制,这样既能够避免三台之间互相推诿或者争夺监察之职,又能加强皇上对地方郡县的控制,至于这清诏使的推荐人选,若是由殿下举荐,自然也会对殿下负责,如此一来,冀州的状况不就尽在殿下的掌控之内了吗?”
这就是当初苏如霜对容熙说的原话。
容熙当时的心里说不震惊是假的,绕过三台,直接设置一个新的官职,直属于皇帝,如此大胆的想法,他还是第一次听人说起,而且还是出自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女子之口。
不得不说,苏如霜,很有胆识,也很有见地。
若是沿袭监察旧制,层层监察,势必会无法避免官官相护的弊端,可是如果设置专门监察州郡并且直接对皇上负责的清诏使,那就大不一样了。
“只是这人选,倒是不好选择啊。”容明叹息一声,转而看向苏如霜道,“如霜,既然是由你提出来此官制,朝中之人,你可有合适的人选?”
苏如霜微微有些怔愣,皇上这是在问她的意见吗?
一般来说,皇上若是没有发现特别信任得过的人,就会问容熙的意见,这时候,容熙只要把自己的人举荐给皇上即可,难不成……
苏如霜只好以退为进道:“臣女对朝中之事,知之甚少,只是通过我朝的礼法官制之类的书籍,略知一二,朝中谁人可用,或者襄王殿下可以给出解答。”
苏如霜话刚说出口,就明白了容熙的意思。
他是想借她之口,来把主动权重新掌握到自己的手中。
若是容熙自己提出新的官制,然后马上就推荐人选,难免不会让皇上怀疑他有结党营私的嫌疑,可若是由她来问起,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他的嫌疑就会大大减少。
苏如霜美眸微眯,不得不说,他这一招,可真是高明啊。
容熙淡然一笑,转身向着容明道:“父皇,儿臣有一人举荐,那就是汝南征羌人氏——范滂,此人孝顺长辈、品行正直,乃是可以倚重之人才。”
“哦,此人现在在朝中是何官职?”容明问道。
“回禀父皇,此人目前还是布衣,并非朝中官员。”容熙回答道。
还是布衣,那就不可能是任何人的党羽了。
若是由容熙举荐,范滂日后就算不对这位襄王殿下鞠躬尽瘁,也会尽心尽力,看来容熙此人,果然心机深沉。
“范滂此人,朕会好好考虑的。”容明说完,抬眸看向苏如霜道,“如霜,朕很欣赏你的才华,往后若是再有什么可以帮朕分忧解惑之谏策,尽管提出来,这一次,朕要好好地封赏你,说吧,你可有什么想要的?”
苏如霜没想到竟然还有赏赐,说到有什么想要的,她倒是真的有一个。
“若是陛下愿意,可否赏赐如霜,丹书铁券?”
丹书铁券,也就是民间所称的免死金牌,只有重大军功之臣才有享用的特权,是皇帝与功臣、重臣之间信守的凭证,能够得到之人甚少。
一般来说,丹书铁券可以免死一次到三次,金券可以免三次,银券可免两次,以她这一次的谏言功劳,或许能拿到丹书铁券中的铁券,也就是能免死一次。
“你要丹书铁券?”
科普时间到!
丹书铁劵俗称“丹书铁契”,又名“金书铁券”、“金券”、“银券”、“世券”等,省称“铁券”。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本文对丹书铁劵另外设定过。
ps:历史上的确有范滂这么一个人,他是东汉的官员,出自《后汉书范滂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