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零
已是第七天,胭脂铺子还没消息来,一早王巍清便戴着斗笠出门。青蒙蒙一片晨雾笼罩在山路上,王巍清武袍被浸得微微湿润,出了门就见门外路上停了一顶轿子。
王巍清凝神看那轿子,人都下了坡,脸还朝着轿子的方向,冷不防跟人撞在了一起。
“怎么走路的?撞坏咱们大人你有几个脑袋配拿出来砍?”士兵大声喊叫,上来就要拿人。
只听一个男声暗含威严,呵斥道:“做什么?退下。”
王巍清把斗笠戴好,抱拳道:“冲撞了大人,还请恕罪。”
“没事,走吧。”
王巍清赶着去胭脂铺,拔脚走了。
“这人不长眼,大人怎么不给他个教训!”朱暹的手下愤愤不平。
朱暹意味深长地看着王巍清消失在竹影中,朝手下说:“去把张逊给我找来。”
“那小子还不知道醉死在何处,大人吩咐小的便是。”
朱暹沉默地看了手下一眼。
士兵忙道:“这就去,卑职这就去。”
沈书正在房里同纪逐鸢说话,打算挖一条水渠,将园中矮坡上的一池子水往下引,这样可以开点田。
“请几个佃农来种,一亩能有一石产量就足够了,这几天我带人上去看了看,西边侧门出去,还有一大片荒地,早就没人种了。大概有六十亩,身体健康的话,一个佃农能照看两亩地,让一家子都住进来,多的能照看个五六亩,招十家人上来。”沈书算了一下,江南的地一年至少能种两季,除了水稻,还可种麦种豆,亩产一石是往少了算,一季便能有这个数。就是搬过来太晚,等把坡上那点荒地开出来,肥土之后,能赶得上在三月中旬之前下种。
“嗯,让周戌五去办。”纪逐鸢道,“水渠哥去给你挖。”
“还是请人吧,舍不得你拼力气。”沈书顺口说完,有点不好意思。
“打仗也是拼力气,不打仗一身力气没地儿使。”
沈书没有接纪逐鸢的茬,心想你是没地方使,就天天搁我身上撒野。他赶紧收敛心神,语气仍带点恍惚,“先把佃农招进来,朝廷在江东、浙西增一例夏税,现在也没人管着,等周仁来的时候我问问张士诚怎么收法。保证咱们园子里除去税粮还有盈余便是。”
纪逐鸢现出疑惑神色,“咱们在这待得了多久?”
“不知道。”沈书果断道,“无论长短,都得吃饭,以不变应万变方为上策。”
“别刚打谷子就要回去了,白便宜旁人。”纪逐鸢调侃道。
“第一次收成前,园子里吃的用的,基本只能买。咱们在李维昌的铺子里买,可以省一笔开销。”
“他非得收钱?”
“要是穆玄苍在,许是不用,咱们这点人,吃不了多少。”
“嗯,他巴不得把心掏给你,怎么会跟你收钱?”纪逐鸢点头道。
自从纪逐鸢知道穆玄苍去而又返,跟到矿场去见过沈书一面,就总拿这件事打趣,沈书现在已经不跟他急了,并未理会,继续说:“籴米的钱都用不到陈迪给的,先用你带出来的那些。不能光种稻子和麦子,可以杂着豆子种,菽能肥地。”
纪逐鸢问:“耕牛呢?”
沈书想了想,答道:“让佃农自己去决定,人少,不养牛为妙,如果实在要养,这么大片地方,就让他们选后头去住。”
周戌五匆匆过来,在外面低声叫门,纪逐鸢开门放他进来。原来是朱暹一大早又在外面等,方才派小兵叩了门。
“问黄老先生就是。”沈书照整个院子画了一张图,闻言低头,从图上选出南面一片地,预备请人再造几间田舍,给佃农容身。原先园子的主人不事生产,后面的荒地沈书看过,本是有人种的,附近的田舍却都荒废了,显然原来的庄户早不知道什么时候跑的。偏偏园子造在一个矮坡上,前头一大片竹林,与闹市隔开,就是街市上最吵的时候,呆在书房里也什么都听不见。下坡不远就有河渠连到隆平府的水网之中,骑马坐轿也都有道儿可走。沈书想得出神,一抬头发现周戌五还站着。
纪逐鸢问他:“有何为难之处?”
周戌五道:“小人打听过,朱暹是吕珍的副将,主持周军铸造,周太守见了他,且要客客气气的,少爷再三推拒,会不会显得咱们,不识好歹?而且三天两头,许多人在外头瞧,朱大人的脸上也不好看……”
“就是要让乡里乡亲的看,这样都知道这园子里头住了新贵,你们出去招人,一提旁人就知道名头,更肯放心上来做事。好奇的人越多,来打听的人就越多,方便结交隆平府里的酸儒……”纪逐鸢看一眼沈书,硬生生改了话,“才子们,都来同你们少爷谈玄论道,才好想办法混到张士诚的跟前去。”
沈书知道纪逐鸢只瞧得上两个读书人,除了自己就是父亲,也没什么。读书人的正路子是考学,现在四处奔忙,混得官不官匪不匪,也许什么时候做了间谍自己都不知道。沈书早已经不纠结读书人不读书人,笑了笑,搁笔朝周戌五说:“黄老先生的主意,奇货可居,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刘玄德也要三顾茅庐,黄老先生既然有这手绝技,又肯帮忙,当然照他老人家的意思办。你去问问他的意思,我反正只是个陪衬。”
周戌五出去了。
“你看这个。”沈书去架子上取来厚厚一本册子。
“新的,这什么书……”纪逐鸢翻了一下,“不是书?”他合上,翻来覆去看,封皮上没有字,狐疑地看沈书一眼,这才仔细看里面内容,沈书的字迹纪逐鸢很熟悉,上面却不是沈书的字,写的是信,书信起始与落款不同于其他文书,一眼便可分辨。纪逐鸢眉头一皱,“林凤的书信?全都在这儿?不是已经被烧掉了?”
“你再细看。”沈书朝纪逐鸢道,“这手劲儿不稳,是上了年纪的人的写法。”
“黄老先生?”
沈书点头。
这下连纪逐鸢也有些被震动,问沈书:“他有过目不忘的本事?确定写得没错?”
“一部分我已经看过,或者增减一两个字,意思都是对的,一封信里也只有一两个地方出错。而且他这次出的主意,很不坏。”沈书道,“师父让我们取得张士诚的信任,他当然有他的目的,最可能是让我们做奸细获取情报。”
“有周仁还用得着我们?”纪逐鸢声音一顿,“你的意思是,周仁并不是师父的人?”
“之前我就想说,但那时不太确定,你记不记得,张士德死后不久,师父要了一封李梦庚的手书出城。”
“嗯。”
“当年脱脱打到城下,张士诚都不肯投降,后来朝廷派人去说降,使者被张士诚扣留,集贤待制孙捴因策反张茂先被处死。怎么突然张士诚就愿意投降了?”沈书眼里闪着光,有些兴奋,“这几天我让周清去茶馆里坐,听来些说法。隆平府里张士诚的人望极高,外头最多的说法,是他想借助朝廷,为弟弟报仇。另有一个传闻,说张士诚收到一封他弟弟的亲笔信,张士德绝食狱中,最后的遗愿,是让他降元,以免朝廷强攻隆平,使生灵涂炭。”
纪逐鸢沉吟道:“这么绘声绘色,倒不像真的了。”
“但合情合理。”沈书认真地看着纪逐鸢,解释道,“张士诚待自己百姓是有一套的,隆平城里的百姓,都巴不得他能把这地方占住。当初高邮治成什么样?”
“高邮,那时确实是世外桃源,如果不是城外大军用回回砲指着城墙。”纪逐鸢道,“所以你觉得外面的传闻都是真的?”
沈书:“如果张士德死之前有信传出,那是谁替他传的?牢房看管再不严,也不是随便街上来个人都能进去,那不然还设牢房干什么?大家都可以跑了。这个人可以无声无息地出入牢房,一定是因为他有特殊的身份,另外,他还可以出城,或者派人出城,在短短时间内,将信带给张士诚,之后不久,张士诚降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