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海底宝船
时局越来越乱,可是我觉得很正常。
随着越来越多国土变得更加光明,那些乱象越来越少,当然,失落的人疯狂也很多。
这些日子,我听到一个消息,说是海上有些消息。
海上?
我有些意外,为何是海上。
“好像是以前有一艘藏宝船被发现了,有人想把那些东西拿上来,但是那里的东西,是我们的国家的,这次的发掘者,是些外国人,估计拿到后,会送到国外去了!”成都古玩市场我的一个朋友说道。
“这不行的!”我坚定的说道。
他看着我,点点头。
他给了我一些信息,我接了过来。
广州,一位对古代丝绸之路有研究的先生的家里,我见到了刘教授。
他是大学教授,对海上丝绸之路有很多的研究。
“刘教授好!”他开门迎接了我。
这是广州的一个小院落,院子都是花卉,老人家和老伴住,孩子出国留学去了。
“沈先生是吧,我听朋友介绍了你,欢迎!”他有些驼背,戴着眼镜。
他把我迎接进了房间。
这是他的客厅,其实也是他的研究室了,我估计他的书房都堆不下书了。
“我听说刘先生对海上丝路很有研究,就特来请教。”我笑道。
他看着我,露出忧虑之色。
“我朋友说,你是很有正义感的人,希望能帮国家留住一些宝贝,我很赞成,他说了你的经历,我对你很是佩服!”他说道。
我有些惭愧。
“我只是一个没坚持学习的人,后来到处流浪,惭愧,看到老先生这样多书,才觉得书读少了!”我说道。
“那不一定,人各有使命,你有你的使命,我有我的,这次你能来,我很欣慰,我一直很焦虑!”他说道。
我点头,“老先生放心,我一定努力!”
“哎,国家动荡,其实我也不知道会好还是坏,但是我相信,不会比现在更坏了吧,所以,我还是能稳住。就是最近,我听到消息,一伙外国人,他们在打听那个海底大船的消息,我其实真的焦虑,你看我昨晚都睡不着!”他说道。
“嗯,能给我说说吗,我只是知道那大船在海底很多年了,几百年了,我们知道它的存在,也是有几年了。”我说道。
“是的,我们觉得它是南宋时期的东西,里面有价值连城的文物!”他说道。
我听他说。
“如果要我给你说它的来历,我就要给你说说海上丝绸之路,他实质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也称“海上陶瓷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
海上丝路商周就有,估计当时没走多远,只是去到现在东南亚一带沿海国家。
这条路春秋战国,秦汉,都在运行,但是在唐宋开始兴盛,我们觉得这是因为汉代开辟的欧亚大陆间贸易的丝绸之路被阿拉伯人建立的横跨亚欧的阿拉伯帝国阻断,华国和欧洲的贸易之路断了后,欧洲的巨大需求刺激的海上丝路的发展,当时的海船技术也发达了,就开始了海上丝路的大规模崛起。
这条丝路转变于明清,是人类已知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中国海上丝路分为东海航线和南海航线两条线路,其中主要以南海为中心!”
我静静的听着。
我们找到这艘海船,当然是南海航线。
刘教授拿出一本书,给我看。
“南海航线,就是南海丝绸之路,起点主要是广州和泉州。
早在我华国的先秦时期,岭南一带的先民在南海乃至南太平洋沿岸及其岛屿开辟了以陶瓷丝绸为纽带的交易圈。
唐代有说法是“广州通海夷道”,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
明朝时郑和下西洋更标志着这条海上丝路发展到了极盛时期,当时郑和不但到了东南亚各国,还到了非洲,中亚等等很多国家。”
我知道,当时三宝太监是为了去找明朝的一个皇帝,朱元璋的孙子,明成祖朱棣的侄子,建文皇帝。
找不到这侄子,朱棣不心甘,也不踏实,只是,找遍全国没找到,听说朱允炆,也就是建文帝出海了,他就排郑和出海去找。
结果还是没找到,但是促进了更大规模的海上贸易。
“你看这里,这个是地图,南海丝路从华国经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途经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华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并推动了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他说道。
“嗯,我记得看过的资料里,一些沉船里发现不光是金银器,还有瓷器等等,甚至还有一些书籍,回来的除了香料象牙这些,还有一些各种技术,相互来往,彼此都学到很多。”我说道。
“是的!”他说道。
然后他闭上眼睛一会儿,然后说道,“这艘沉船,是前年渔民发现的,我们渔民里,有些是水鬼,也就是潜水很厉害的人,他们在水底经常找有些东西,那次他们发现了这东西,当时在水底,说是黑漆漆的,不知道是什么,后来好事的人就请他们再次去看,出了钱,他们再次去了,发现真的是一艘船!当时就有人让他们去打捞东西,他们也打捞了一些起来,据说卖了很好的价钱。”刘教授有些痛心。
“很多东西据说流出了国内,在外国卖了高价!”说完,刘教授拿出一本外国的杂志给我看。
我一看,这是精致的宋代瓷器,很是精美,色泽也好。
“这个是宋代的龙泉窑的东西,在英国拍卖行卖出了十万英镑!”刘教授说道。
我也有些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