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四章天下纷争(23) - 三国之江东霸业 - 朱学长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八百四十四章天下纷争(23)

宛城前线,江东大营,作为荆州军团的主将周瑜,此时此刻也是露出了头痛的表情,因为他在前线遇到了顽强的抵抗,虽然说这是他早就预料到的事情,但是曹军的防守这么坚固终究还是在他意料之外。

“真是令人头疼。”

周瑜感叹一声,一旁的庞统则是笑了起来,

“曹军本来就是难缠的,难不成都督心里还一直抱有侥幸不成,认为可以势如破竹的推下去?”

“虽然知道不可能,但是总不会想都不让想吧?”

周瑜笑了起来。

“毕竟我们这一路只要打通了道路,那可就真的是万世之功。”

庞统笑着点头,他自然明白周瑜为啥这么说,只要成功打通这条曹军的防线,许昌,陈留,洛阳这些中原的中枢全部都会暴露在他们的视野之中,想怎么拿捏就怎么拿捏,那种感觉可是相当不一样。

“既然是万世之功,那更要冷静下来不是吗?”

庞统笑了起来。

“宛城一带有曹军不少名将,更不用说荀彧贾诩这些名闻天下的谋士,能和他们过招是我的荣幸。”

“说得好像我不知道一样。”

周瑜摸了摸鼻子。

“我其实对贾诩也很有兴趣,毕竟他在长安曾经用公子献头的计策击败吕布,逼退马超,这样的天才军师是我期待的对手。”

“那可能要让都督失去期待了,我听谍子的消息,贾诩似乎身体有些不适,于禁身边的谋划者似乎换了一个人。”

“换了一个人,那看来你不知道此人的底细?”

“确实不知道,只知道此人似乎是世家公子,年少的时候也有名声,只是不知道为何从军。”

“世家公子,是哪个世家?”

“河内司马。”

“司马家?做过京兆尹的司马防?”

“对,这个人就是他的儿子司马懿,所谓的‘司马八达’。”

“司马懿?”

周瑜念叨了一下这个名字。

“士元,你去把这个人的情报仔细的搜寻一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是。”

庞统点点头。

“都督还有什么吩咐?”

“暂时没有了,于禁不接我的招,我也不好开展什么攻势,暂时就观望下局势吧。毕竟你说的没错,万世之功急不得啊。”

“且先观望,作为进攻的一方确实不太应该急躁。说起来我还打过说服敌军将领投降的想法,只不过对面似乎都没有意向呢。”

听了庞统这话,周瑜摸了摸下巴,笑着开口了。

“吴侯曾经跟我说过一个事情,他说人的忠义都是有价值的。有的人一开始就投降,有的人后来才投降,他问我这有什么区别?”

“有什么区别?”

庞统第一时间还真是被问到了,他想了想,然后开口。

“无非是心中道义?有的人开局就认输,但是有的人还想再拼搏一番。这有什么疑惑吗?”

“你这是最平常的想法,吴侯跟我说的是一种人心黑暗的说法。他说那些开始不投降,后来归附的无非是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投机,因为他们不知道这场战役输赢究竟在哪,所以不到形势明朗之前不做选择。第二种则是有预谋的慎重,为什么说是有预谋的慎重呢,因为直接投降会被轻视,认为毫无忠义,那么努力奋战一番,再投降会怎么样呢?弃暗投明?”

“这种说法倒是有些意思,展现出了自己的能力让敌军看到,这样以后就算是作为降将也会被重视,毕竟能力在那里。而直接投降的,就算有能力也会因为开局投降的名声而被唾弃一段时间。不过都督说这话的意思是指?”

“别误会,我指的不是于禁他们,而是曹军中的某些人罢了。于禁是曹操的心腹,从青州开始一路至今,如果连他都背叛了曹操,那曹操可真就是众叛亲离了啊。虽然这对我们很有利,但是听起来未免有些惨。”

“曹操惨不就惨呗,对于我们来说这不还是好事吗?”

“听士元的意思,你似乎不太喜欢曹操?”

“徐州屠城令人厌恶,这一点绝不放松。都督有所不知,孔明祖籍便是徐州。”

听庞统这么一说,周瑜也是明白了,天下讨厌曹操的人很多,但最关键的原因果然还是屠城之事吗?但是此时此刻周瑜却没有多说什么,因为他曾经和孙策讨论过这件事情,孙策却说出一个不同的说法。

“曹操是故意为之的。”

这是周瑜记忆中孙策说的第一句话。

“他也许是杀了很多人,但是绝对没有屠城那么夸张。”

周瑜疑惑的时候,孙策也是巴拉巴拉的跟他说了一堆。

“战乱时期,死人虽然说是家常便饭,但是雄才大略的君主不可能随随便便下达屠杀的命令,人口就是生产力,曹操如果一股脑全部杀了,等到平定了地盘,谁给他种地,谁给他生产?所以曹操是故意夸大了自己的恶名,让别人畏惧让他罢了,屠城的事情传出去,徐州很多地方望风而降,你看是不是省了不少了力?”

“被伯符这么一说,似乎正是如此。所以曹操还真是一个狡猾的家伙呢。”

周瑜把这些事情复述出来,庞统听了思考良久,最后点了点头。

“果然不能小看天下豪杰,这每一步都有深意啊,只因为结果去分析人,终究是落了下乘啊。吴侯能有这些见解,才是真正深藏不露的人啊。”

“吴侯……”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