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季英——乐观豁达追寻梦想
※李季英
——乐观豁达追寻梦想
李季英,2018年已然77岁,曾是天津足球队主力中卫。在当年最黄金年纪,他经历“文革”,但他始终坚守绿茵梦,其乐观豁达的心态和对足球的执着,代表了天津一代足球人的情怀,是不应该被人们忘却的。
由前锋改踢后卫
李季英1941年生人,在二十二中学上初一时,受足坛宿将、时任体育教师兼业校教练夏忠麒先生的影响喜欢上了足球。1955年,他被推荐到天津市足球业余体校,当时他的教练是陈治发。“业校就在民园训练,一周训练两次,但我没事儿放学就去,”李季英回忆道,“那时候和现在不一样,场地边放一排胶鞋,你穿上合适就上去踢。后来很多天津队的队员,大部分都是从业校练出来的。”
1959年,李季英进入天津青年队,接受李朝贵教练指导。最开始李季英踢前锋,但意识总是出不来,加上他有身高,恩师李朝贵让他改踢后卫。在勤学苦练中他很快适应了这一位置,成为一名主力队员。李季英没赶上1960年夺得“双冠”给他带来的荣誉,但是他的努力还是在1963年获得回报,22岁的他进入了天津队。“1965年天津队获得第二届全运会冠军,我很少有机会上场,那时候天津队后防线人才济济,邓雪昌、严德俊、林贵荣、杨秉正都很出色。”李季英说话很谦虚且性格直率。那时他身高已经达到1.83米,身体健壮、头球出色,是个踢出血性的中后卫。
“文革”中坚持训练
从1957年到1965年,天津足球处于巅峰,正当以李季英、杨秉正、宋恩牧为代表的新一代队员延续辉煌的时候,“文革”不期而至。谈到那段岁月,李季英虽然心有遗憾但还是难忘:“当时原来一百多人的天津队一下子就剩了二三十人。虽然没有比赛,也不允许教练组织训练,但我们还是自发组织起来,每天坚持训练。训练地点就在成都道,现在的奥林匹克大厦,以前叫小车场,地方只有足球场的四分之一那么大。大家训练都很投入,最典型的是蔺新江,什么都不掺和,就自己训练,他的好脚法就是那时候练出来的。”
李季英
时间到了1970年,足球运动重新在全国开展起来,在广州举行了全国24城市足球队集训赛,曾雪麟等教练带领天津队参赛,最后获得第一名。李季英对当时的情形记忆犹新:“那时候我和林贵荣搭档中卫。虽然‘文革’不可避免地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影响,但比赛证明天津队当时依然是全国最棒的队伍。如果没有‘文革’,那支天津队应该会取得更多好成绩。1975年以前,天津足球在全国没有下过前三名。”
远离足球与世无争
在那段最艰难的岁月里,李季英始终坚守着绿茵梦,直到1972年退役。他在球员生涯中没有受过太严重的伤病,但有些伤痛却延续至今,左脚腓骨骨裂到现在都没有愈合。李季英说:“1965年到南京比赛,发角球我上去争头球,快出底线时倒地铲球,结果上海队陈家根从后面铲了我,我当时就躺倒在地,队医过来喷了点儿药,缠上绷带继续比赛。后来照片子队医也没说什么,就说有点儿骨裂,没事儿。第二天打着封闭缠着绷带继续比赛,那时候一切以不影响比赛为原则。就这么着后来一直没有治。前两年我去医院检查,大夫说你骨裂了,我说我没受伤呀,我一想还是那年的事儿,陈旧性骨裂。看看现在,我看不惯球场上一撞就躺,哪有一点儿精神。”
退役后李季英被分配到第二游泳池工作。他说:“我在陆地上的项目还可以,水里的不行。”他放弃了干部编制待遇,进入二机局下属的工厂当起了机修钳工,三年后又调到了科技局(后改为科委),直到退休。远离专业足球的李季英享受了与世无争的生活。
李季英
操心泰达最爱权健
和一些一辈子投身足球却被足球伤了心的人不同,李季英如今依然拥有对足球的关注与热情,十分难能可贵。李季英说:“我还是一直关注着天津足球,毕竟还是喜欢啊。对于足球的发展也常常跟人讨论,一直在想天津足球什么时候才能回到辉煌年代,怎样才能改变现状而不让广大足球爱好者寒心。”这几十年中,他对职业化以后的海鸥、中环、三星一直都在关注,也看比赛,最近几年对泰达不感兴趣了,心想天津足球怎么成这样了!他说:“当年赛前开准备会,我们后卫说:‘你们前锋只要进球这场球咱就赢了,我们决不让他们进球。’现在泰达后卫谁敢说这话?”
不爱看泰达队,李季英却喜欢看其他球队的比赛。他说:“中超现在我爱看咱权健队,还有恒大队、华夏幸福队。为什么这么喜欢看这几个队?看比赛时我就在想这球应该这么传,结果人家球员真是这么传。可是泰达队不是,我想这球应该这么传,但最后却是那么传。不清楚什么原因,可还是希望天津足球能重振当年雄风。”
元老队的大管家
从进入工厂到退休,李季英基本上过着远离足球的生活,只是在1995、1996年那段时期,他又和足球走到一起。那时正值职业联赛初期,各种足球学校和俱乐部雨后春笋般在天津出现,老队友杨秉正找到李季英希望他出山带队,就是在那几年他成了教练,还是因为和足球有缘分。
1998年,李季英加入天津元老足球队,当年就随球队获得了全国元老足球赛冠军。如今全国元老足球赛已经举办了26届,每年一届,李季英自1998年之后几乎就没有缺席。老队友都还记得,当年他在队里和张宝贵、范继正担任生活委员,吃喝拉撒睡都管,十足的热心肠。加入元老队之后,李季英又承担队务工作,从服装鞋袜、足球装备管理,到外出比赛订车票、安排食宿,都承担起来,俨然元老队的忠实管家,深得老伙伴们的赞赏。他说:“2003年我脑栓塞,现在能恢复到这样真要感谢元老队和这帮老队友们,感谢他们带我玩儿,不然我可能早就瘫痪在床上了。”说话间他拿出珍藏的数十张天津元老足球队参加每一届比赛时的合影,对于当时的情形如数家珍:“我是元老队的管理员,所以在我这儿的照片应该是最全的。”
因为年龄和身体原因,李季英现在已经不再随元老队外出比赛,但每周三和周日在体工大队的两次元老队训练活动,他只要没事儿必到。年近八旬的李季英还能享受足球带来的快乐,如此积极乐观的心态,实为可遇而不可求。
李季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