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刚——中超土帅属金刚 - 津门足坛双百颂 - 天津体育局编著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津门足坛双百颂 >

陈金刚——中超土帅属金刚

※陈金刚

——中超土帅属金刚

1958年,陈金刚出生在和平区重庆道的一所老房子里。因为紧临民园体育场,每天放学回来,陈金刚都要去看天津队的大哥哥们练球。每逢球赛,他更是想方设法挤进去,有时冒着被抓的危险,爬上墙头,跳进场内。那时,瘦瘦小小的陈金刚常陶醉在激动人心的比赛中,他被万众欢腾的气氛所感染,被足球健儿精彩的表演所吸引。当他有机会踏上绿茵场,接触了足球后,足球就像他最爱吃的橡皮糖一样,牢牢地粘住了他。从此,每天放学以后,陈金刚便和小伙伴们模仿起大哥哥们的样子练球。俩书包就当球门了,任是风吹日晒,酷暑严冬,激情永远不会减退半分。再长大一些,有了班赛、校赛,有了表现自我的平台,陈金刚开始有想法要踢出名气。由于练得认真,不久陈金刚就成为长沙路小学校代表队队员,并在全区小学足球比赛中获得了冠军。这份荣耀在陈金刚看起来举足轻重。

披上国家队战袍的陈金刚

11岁的陈金刚考入新华路体育场业余体校进行正规训练。他要把乐趣作为理想去追求。在体校教了他5年的高复祥教练回忆说:“陈金刚是训练最刻苦的一个,几乎每天早晨都是他第一个来场敲门,等他拿出球去练了一会儿,别的孩子才陆续来到。”陈金刚不光是来得最早走得最晚,更是训练最用心、最用脑的那一个。刚开始踢足球时,陈金刚就知道自己的短板——个子不高还瘦弱,于是他在侧重身体训练、力量训练的同时,格外注重球感和球商。发育中的陈金刚总觉得自己的身高是硬伤,但他不是一味消沉,而是借助了解到的办法,通过几年的勤奋努力,身高从一米六多竟然长到一米八一。

他回忆那时候经常给自己开小灶,只要是可以起到增强下肢承受重力和其他方向压力作用的运动他都喜欢。“锻炼可以加快自身血液循环,使新陈代谢旺盛,改善肌肉和骨骼系统的营养。足球这种户外运动,除了紫外线促进维生素d的转化、促进钙磷的吸收,还可以使肌纤维变粗,肌肉供血改善,毛细血管增多,使肌肉强壮。锻炼还有调节神经和内分泌的功能,刺激脑垂体分泌生长素,增加血液中雄性激素的浓度。”陈金刚特别感谢青春时的自己,他几乎把所有心思都放在了身体与意志的打造上,而没过多久,他便迎来收获。

1974年底的一天,陈金刚正在家里缝补球鞋,准备听从命运的安排去“上山下乡”。就在这时,他却意外地接到了调他到天津青年足球队的通知。“我简直高兴得发了狂,当时的心情就像朝圣一样,是带着仰望的感觉去的。”

陈金刚(右)与恩师高复祥(左)的合影

到队后的陈金刚因为脑子反应快,技艺大有长进。1976年被选入国家青年队去南斯拉夫参加国际比赛。1978年初又被选入天津队,过去一直打主力的陈金刚,在队里因为年龄小,比赛经验少,一时间成了替补队员。在这段时间里,他每天都给自己加小课,着重加强力量性练习;比赛前的每次准备会,尽管不上场,他也仔细记笔记;比赛时他坐在场边板凳上,虽然两条腿没有踢球,但头脑却一刻也没有停歇,在和队友一起参加这90分钟的争夺。“我是喜欢思考,有瘾。”他在场边观察战局的变化,注意球路的发展。哪一脚传得好,好在什么地方;哪一脚没传好,应该怎样传……比赛结束了,大家去休息了,他开始写观战的收获体会。

一些足球行家说:“陈金刚最大特点是场上意识好。他能利用冷静的头脑和智慧,把握住足球场上的运动规律,善于在千变万化的形势中,合理地判断球路的发展,摆脱对方的阻拦,选择出球的有利时机和有利方向。”意识好似乎是一个运动员的天赋,但陈金刚的“意识”却是靠艰辛的训练和不停的思考换来的。在这段时间里,他特别珍惜短暂的上场比赛时间,哪怕是几分钟都全力以赴,从不松懈,因此给人留下了“负责”和“可靠”的印象。

时间转眼来到1979年,广州国际足球邀请赛前夕,香港《大公报》登了一篇通讯《中国新星——陈金刚》。文章中写道:“中国足球队小将陈金刚,是天津人,这个二十一岁的‘金刚’,在日本杯足球赛中,曾在中国对米杜士堡(米德尔斯堡)队中射入一球……陈金刚有‘金刚’般的身型,高达一米八零,速度惊人,从后而上的射门的速度,有如摆脱缰绳的骏马一样,使人难以捉摸。”

可以说此时的陈金刚已经崭露头角,在广州邀请赛半决赛中的高光表现更是让他从此星途坦荡。1979年6月17日晚上,广州市的省体育场绿茸茸的草坪球场上,中墨足球健儿正为争夺决赛权而鏖战。上半时赛到第33分钟,沈祥福带球下底传中,陈金刚快速插上得球,正在他抬脚欲射的刹那,两名后卫赶上封堵,哪想到陈金刚却把球轻轻向外一拨,连过了两人,看准角度起脚怒射,球进入网底。下半场第13分钟时,中锋徐永来带球下底传中,中卫刘志才接球射门,被墨队门将扑出,此时陈金刚赶到,离球只差半步,用脚尖把球捅入网内。在这关键一战中,陈金刚靠他的冷静和机智,连进两球,博得观众喝彩。

广州国际足球邀请赛归来,陈金刚丝毫没有沾沾自喜,而是继续拿出他时常带在身上的笔记本,马上去听取老教练的意见。足球元老李朝贵指导对他说:“看了你在广州的几场比赛,觉得进步很大,但是还有两点明显的不足之处:第一,你还不能利用自己的高度和对手争抢空中球;第二,比赛时还欠泼辣,显得拼劲不足。”陈金刚把老教练的话记在了小本子上,并在后面重重地写了四个大字“锻炼意志”。从此,陈金刚着魔一样苦练本领,让老教练寄予的希望变为现实。对此,他至今记忆犹新,始终受益。

1980年,陈金刚入选国家队,身披11号球衣,司职中锋。他以机敏的头脑和出色的脚法,发挥出身高的优势,很快坐稳主力中锋位置。他参加了1980年亚洲杯、1981年世界杯预选赛和亚运会等重要赛事。令人津津乐道的是第12届世界杯预选赛亚大区比赛,0∶2落后沙特队的中国队,最后30分钟连入4球,逆转获胜,陈金刚是贡献一球的功臣。在国家队期间,陈金刚共打进7个a级比赛入球,在天津队的比赛中他也有多球进账。1982年评选全国11人“最佳阵容”,陈金刚荣幸入选。

作为主力中锋,陈金刚的活动范围很大,凭借良好的视野,传接配合,突破射门,展示出多方面才能。有业内人士提到陈金刚的特点,说得最多的就是:陈金刚是动脑子踢球的锋线队员。前国脚李津春形容说:“他盘带于意料外,传球于无形中,进攻总是行云流水、随心所欲、又快又巧,足球在他的调度下瞬间就能够华彩绽放,这是竞技更是艺术。精灵般的射手,诡秘莫测的跑动,不可思议的抢点。”挚友吕洪祥也称赞道:“金刚的传球精准,他是绿茵场绝对的核心,他对足球艺术追求极致。”

陈金刚形成了自己的球路球风,他将中锋的位置重新定义,不仅在对方半场施展个人多方面的能力,也是具有创造力的球队组织者。陈金刚笑谈,踢前锋他比不过一些人的粗犷,而踢后卫他又比不过一些人的浑厚,于是他决定去尝试踢一个清润一点儿的中锋。没想到这一踢还就踢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退役之后,陈金刚顺理成章地成为教练。陈金刚说:“我在差不多30岁之前,都活得像一个孩子,特别简单。我的生活就是我和足球,这样的感觉直到退役。做了教练,需要更多的大局意识、全盘考虑,我才慢慢让自己学会成熟,来面对世界。”崭新的角度里,他在远处,在高处,审读足球,眺望未来。

这些年随着中超“金元时代”的到来,不仅迎来了一批大牌球员,也迎来了诸多国际上的金牌教练,里皮、斯科拉里、卡佩罗等著名教练开始执教中超球队。随着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越来越喜欢洋帅,那些代表着本土球员最高水平的国脚们,在退役后失去了执教的机会,有的也不太愿意继续从教,毕竟教练岗位压力很大。这种情况下,国内的土帅们可谓在夹缝中求生存,工作环境十分艰难,难以在中超立足,进而导致本土足球教练的名气无法提升。这种恶性循环的结果是,留给本土教练的空间愈发减少。

但陈金刚是个例外。他是中超里最酷的中国教练。所谓酷,不单单在于他的外貌,而在于不计得失的勇往直前。因此,作为本土教练竖在中超赛场的一面大旗,陈金刚是值得敬佩的,长春亚泰俱乐部也是值得尊敬的。当然,球迷们也期待着在职业化赛场上敢和外教掰手腕、能和外教掰手腕、有机会和外教掰手腕的本土教练越来越多!

接受记者采访的陈金刚

“中国最顶级联赛给我们带来了紧迫感,”特别希望为土帅正名的陈金刚认为,“外教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了不太理想的境况,但并非没有机遇,最好的应对方法就是要终身学习,这是别人永远都抢不走的竞争力。”他还表示:“我觉得即将到来的60岁这个年纪特别好,是特别适合干事业的年纪,不用再为家庭啊、生活啊、长辈啊、晚辈啊太过分心,而且心态也不再浮躁,没有太多名利的牵绊,一心只想做一些事情,把半生沉淀积累的东西回馈给社会。”

无论是在天津带队,去国奥队做教练,在中国女足国家队执教,又或者去外省市的俱乐部,陈金刚对足球的思考、理解与表达,总有一股理想主义精神在里面。他鼓励对足球的创造,使之不断发展前进。他的足球战术,是通过不间断移动和传切执行的;他的足球方向,是主观并且自我的;他的足球哲学,是不断前进、进化并且自我提升的。

陈金刚认为,中国足球的发展是一个“根”和“本”的问题——根,就是青少年;本,就是顶级联赛。现阶段中国足球抓“根”是最重要的事情,因为有年轻人的球队才会有未来。可如何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年轻球员,从长春亚泰的经验来看,足球青训成才率高不高,70%取决于青少年足球教练的水平。

事实上,当人们做任何一件事并且渴望达到一定造诣时,需要有一个梦想和目标支撑,纯靠兴趣是难以持久的。无论是有三个还是只有自己在苦撑的中超“土帅军团”,陈金刚始终在负重前行。

陈金刚拥有一个独立思考的大脑。年轻时他就喜欢做笔记,喜欢观察和总结。他觉得主教练的魅力在于不断地为球队创新,赋予足球无限想象力与生命力。

陈金刚执教长春亚泰队

一年中总有那么几个深夜,陈金刚就算再忙也要起身在电视里遥望西半球的马德里,那里的灯火并不比南京路上更璀璨,但伯纳乌闪亮神圣。一个城市里有支球队,让市民周期性地宣泄一下,是城市成熟及现代化程度高的标志。为此,他也热衷于谈起家乡。陈金刚一路见证了足球带给天津的荣誉和影响力,他相信并祝福天津的足球事业将再创辉煌。与此同时,陈金刚非常感谢天津的球迷。他说:“家乡的球迷是最可亲、可敬、可爱的人。从他们那种团队协作的精神,他们那种顶风冒雨为天津队加油的斗志中,我看到了他们对天津队无比的忠诚,对天津足球火一样的爱!这种忠诚和爱是无与伦比的!而且从70年代一路延续至今。无论我在哪里,我都仿佛听得到天津球迷呐喊的声浪,太亲切、太熟悉、太想念!”

一直以来,天津球迷的狂热在全国数一数二,对于自己的主队近乎毫无理由地支持和热爱,无论球队成绩好坏,永远追随在球队身边。陈金刚说咱天津人爱球懂球,他们在乎的不是胜负而是球队的拼搏精神,即“津门虎精神”。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