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宇——学者型执帅第一人 - 津门足坛双百颂 - 天津体育局编著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津门足坛双百颂 >

刘学宇——学者型执帅第一人

※刘学宇

——学者型执帅第一人

伴随着足球运动的发展,除了具有在比赛场上流血流汗拼尽全力的精神,更要掌握科学的训练方式,探索更先进的技战术打法,踢出更赏心悦目的比赛。在这方面,天津足球经过20世纪80年代最后一个辉煌期和90年代初的动荡之后,新一代足球人开始了探索,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是刘学宇。

在天津足球圈中,刘学宇好学是出了名的。他不仅是自费留学荷兰的先行者,也是最早拿到荷兰足协职业教练证书、中国足协职业教练员证书,以及亚足联职业教练员a级证书和职业身体讲师资格证书的国内少数几名优秀教练之一。刘学宇还可以用英语与外教、外援自如交谈。几十年来,刘学宇边学边在天津女足、天津泰达、天津权健等俱乐部不断实践,成为津门学者型教头第一人。

青年时期的刘学宇

少年时代——踏进绿茵场很幸运

刘学宇是土生土长的天津人,1962年出生于河东区大王庄。因为早产,小时候的刘学宇体弱多病,作为家中的老大,跟着姥姥长大的刘学宇,经常和老舅一起踢足球锻炼身体。“感谢我的老舅,他看我身体不好,经常带着我出去玩儿,那时候也就三四岁,跟着他屁股后面到大王庄、老烟厂去踢球。”家里没有专业从事体育的人,老舅在刘学宇的足球之路上留下了最初的印记。

说到启蒙,真正带刘学宇走上足球这条路的第一个领路人,是津门足坛名宿李家舫。1972年刘学宇已经成为汇德里小学校队主力,他到河东体育场进行业校选拔时,被李家舫相中,成为刚从国家队回归河东区业校担任教练的李家舫的第一批学员。直到现在,刘学宇依然认为能够走进足球场,一直到后来进入天津队都是幸运的,“第一个恩师是李家舫,后来第二个恩师是刘正民,再到进入天津青年队的教练沈福儒,很幸运遇到这么多好教练,为我树立了好的榜样”。1980年进入天津青年队的刘学宇,在沈福儒的带领下,和队友段举、尹怡、王凯、左树发、山春季等一起获得了十六城市青年队比赛冠军。那一年,天津豪取一线队、青年队比赛“双冠”,将天津足球成绩推向上一个新的高度。

荷兰记者采访第一个得到荷兰足协教练证书的中国人刘学宇

青年时代——荷兰之行开启新天地

有了青少年时期打下的坚实基础,刘学宇后来的足球之路相对比较顺利。1982年从天津青年队晋升至天津三队,后来进入天津二队,1985年进入天津海鸥队。“当时天津足球迎来热潮,有海鸥、东亚、港集三支甲级队,这样一座足球城在我们运动员看来特别荣耀,”刘学宇自豪地说,“那时候我们踢‘长城杯’比赛,和荷兰兹瓦鲁队热身成绩都不错。1986年甲级联赛南北分区,天津队获北区第一名,在南北区决赛时又获得亚军。那几年里天津队水平稳居全国前六名,在民园打平了对手球迷都不干。对于天津足球,老百姓的期望值很高,毕竟天津足球底蕴雄厚,这是从老白队延续下来的传统。”

1988年,在当时津门著名企业家宋宝贵的资助下,天津成立希望队,首批12人奔赴荷兰留洋,不过由于人数太少,不得不在三个月后回到天津重新组队。1989年初,天津希望队经过层层选拔再度奔赴荷兰,这一次27岁的刘学宇幸运入围,与左树声、刘毅、宋连勇、万德刚、张俊强、沈奕、韩金铭等人一起踏上了为期一年的荷兰深造之旅。正是这次荷兰之行为刘学宇打开了另一扇窗,也为他之后足球生涯的改变埋下了种子。“在荷兰,我们的教练扬特尼森给我起了个英文名字查理,那时候我英语还不行,彼此只能用单词交流。他问我对于未来有什么打算,我说没有太多想法,可能的话未来想尝试教练员的工作。他说,你如果来荷兰学习可以吗,我说这个机会太好了,当然愿意。”

留洋时代——敏而好学成绩很优秀

回到天津,希望队保留了一段时间,而在刘学宇心中去荷兰留学的意愿越发强烈。1990年,在扬特尼森的牵线下,刘学宇收到了来自荷兰足协的邀请函,终于获得了到荷兰进修、考取荷兰足协三级教练员资格证书的机会。不过那时候出国比现在要复杂得多,只有教练才有资格以公派身份出国深造,身为运动员的刘学宇咬牙跺脚,销掉了户口,停掉了在体工大队令人羡慕的薪水,放弃了福利分房的机会,用了多半年的时间办理签证。“走的确下了很大的决心,当时我们一个月工资120块钱,从北京到阿姆斯特丹的机票要6000多元,如果没有外汇,人民币还要加10%的税,是7400多,我当时找亲戚借了不少钱,1992年1月14日踏上了前往荷兰的航班,”回忆当时的情形,刘学宇依然觉得有些后怕,“7400多块钱那时几乎是天价,甚至快能买一套房子了。也是当时年轻,没有想那么多,就一门心思要出去闯一闯。”

到了荷兰,扬特尼森给了刘学宇最大程度的帮助,让他住在自己家里。“他当时对我说,如果没有语言基础,这次来荷兰就等于旅游。我也很着急,如果还不上钱还没有学到东西,回去真没法交代。于是我一边在餐馆打工挣钱,一边学习英语,扬特尼森一个单词一个单词教我,后来终于过了语言关,考试成绩很优秀。”刘学宇至今还记得,为了强化他的语言能力,扬特尼森特意买了汽车月票,让刘学宇自己坐车锻炼口语。“2004年扬特尼森来到中国,我全程接待,但后来经历几次搬家,很遗憾我们失去了联系,现在我也在托朋友找他。”

教练时代——辅佐外教获益集一身

顺利考取荷兰三级(c级)教练员证书后,刘学宇学成归来,正式开启教练员生涯。他感到非常幸运,当教练之初遇到了齐玉波指导。1992年齐玉波组建天津1977—1978年龄段队伍,他钦点刘学宇进入教练组。1996年底天津万科队成立,张贵来指导又让他辅佐带队。几年实践,为处于教练事业起步阶段的刘学宇提供了很多机会和帮助。即便当上了教练,刘学宇也没有放弃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他不断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还考取了中国足协职业教练员资格证书、亚足联职业教练员a级证书,2005年又获得了亚足联职业身体讲师资格证书。

1992年在荷兰刘学宇与讲师们的合影

边执教边授课,让刘学宇对于足球运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举个例子,我上周在北京体育大学讲a级班,有一个课题是高强度训练。运动员一般在比赛70分钟左右会出现疲劳、注意力下降的情况,那个节点容易丢球。如何提高我们训练的强度和合理安排,这点我感触很深,也在执教过程中不断摸索尝试。”

从万科队到后来的泰达预备队、泰达一线队,刘学宇执教相处过的天津足球运动员不计其数。伴随着职业化的深入,更多外教、外援来到天津,而英语出色、业务过硬的刘学宇,逐渐成为他们了解天津足球、带队训练比赛的得力助手。“在泰达一线队执教11年,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外教还是阿里汉。我好像和荷兰有一种缘分,他那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尊重人的为人处事、对足球的深刻认识,包括传授给队员们的知识,提高队员的理解并应用到场上的能力,都有过人的独到之处。那几年我们成绩非常好,2010年联赛亚军、2011年足协杯冠军,阿里汉充分发挥了每个队员的最大的潜能,享受足球的快乐,把队伍组合得更融洽。”刘学宇深感这些年辅佐外教边学习边体验,受益匪浅。

女足时代——全新领域丰富教练经历

在刘学宇的执教生涯中,2007—2009年是一段特殊的经历。2007年,他应天津汇森女足俱乐部邀请,出任天津女足主教练。“对我来说那的确是一个特殊的转折,是老板王家春为我搭建了新的平台。接手之初感觉到了压力,之前张贵来指导带队拿到了全国冠军,我是从泰达青年队到女足任主帅,压力来自于带队成绩。另一方面,女足对我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女孩子踢足球,无论训练、队员和教练的关系还是生理特点等都和男足不同,”刘学宇说,“当时我和澳大利亚女足讲师交流时他们也说,女足队员受伤概率比较大,特别是由于女孩子的身体特性,导致膝关节十字韧带断裂的很多。于是我经过研究,决定在天津女足中加强平衡稳定性的训练,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刘学宇带队那两年,天津女足取得了一个亚军、一个季军的优秀成绩。

虽然没有获得冠军,但刘学宇始终认为那两年不虚此行,丰富了自己的执教经历,也是一种完善。也正是有了这段经历,后来回到泰达队的刘学宇工作起来更加游刃有余,连续辅佐刘春明、左树声、阿里汉、吉马良斯等执教,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全新时代——贵人相助心怀感恩

“我是一个心怀感恩的人,总感觉自己是足球的幸运儿,遇到很多贵人,”刘学宇说。除了早期的启蒙恩师、教练领路人,刘学宇还要感谢几任泰达俱乐部的老总:“张义峰张总对于我很信任,李广益李总给了我全新的平台和机会,高应钦高总让我担任球队领队,无论外界如何评价他们和泰达,我还是要感谢他们对于我的认可和关照。从我的角度来看,他们都为泰达这支球队倾注了不少的心血。”

2018年刘学宇参加亚足联/中国足协a级教练员证书培训工作

虽然从未想过离开泰达到其他俱乐部执教,但足球市场让这种人员流动成为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如今,刘学宇已经成为天津权健足球俱乐部预备队的教练员,同时兼负青训相关工作,用他的话说又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和领域。“如今的足球市场,人员流动很正常。我是一名足球教练员,希望能为天津足球做一些事情,无论在哪儿我都会以一名教练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我认为权健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我愿意为权健青少年足球多做一些事情,为天津足球多做一些事情,将我对足球的理解和认识传授给更多的人。”在刘学宇看来,过往的经历都是一种历练,唯有初心不变,反哺天津足球,培养更多人才,振兴津门足坛,是他身为一名天津足球人责无旁贷的使命。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