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此话怎说
因为,
小姐到哪都带着那个女仆。
女仆呢,看起就精灵能干,像小姐的女保镖,不时盯盯老四,好像在警告他,你老实点,少打歪主意。老四为此恨得牙痒痒的……今天,老四把小姐引来见老爹,想的就是,就像前几天雇请的那个小混混一样,自己要趁小姐不在时,和女仆来个了断。
老四知道老爹的习惯,
老爹一生阅人无数,他看不看得起小杏花,关系到同不同意自己的纳姨太太。
如果老爹能留下小杏花,扯扯聊聊什么的,就说明他基本上同意了自己的要求。反之,走人,再找机会想办法。现在,老四一看老爹眼光变得平缓,心里一高兴,就说:“杏花,你与爹好好聊聊,我在下面等你。”
盛宣怀毕竟思想开朗,
虽然讨厌老四生活不检点败家,可想想他一连生了三个女儿,却无一个儿子的苦衷,却也不太忍心。
所以,鼻子哼哼,背过手,转过身,慢吞吞踱到窗前,看着下面。看一歇,似乎想起屋里还有人,转身淡淡道:“你坐吧,今年多大啦?”
小杏花不坐,
轻轻回答。
“谢大人,杏花十七,吃十八的饭了。”老盛看看她,不由得问道:“你怎么会认识宣兆?你爹娘知道吗?”杏花以充满崇拜的表情和语气,把那天早上的情况讲了,然后说:“我爹娘皆亡,和我姐姐相依为命。”
老盛怔怔,
他还是第一次听到和看到,一个小姑娘以这种崇拜的表情和语气,谈到自己的老四。
想着,他就忍不住在心里苦笑笑。知子莫如父,这老四哄女人的手法,一点没创意。他那三个姨太太,就是被他这样哄上勾的。
还有,
如果不是撒谎别有用心,就是这小杏花命苦,和姐姐相依为命?
你姐姐能代表你爹娘,代表良好的品德和家教?他没再说话,顺势坐下,又拎起了湖笔。前几天,朝中好友私下告之,老佛爷多次谈到自己:“盛宣怀为不可少之人”李鸿章在给老佛爷奏章留中时,也评价道:“志在匡时,坚韧任事,才职敏瞻,堪资大用。”
因此,
老佛爷己明确表示,不日将下旨调自己进京,担当大任。(1907年,盛宣怀奉召进京,次年任命为邮传部右侍郎)
大丈夫在世,
莫不以功名拜相封候为荣哉!
如今,太后恩宠,入京为相,自己当然感恩载德,高兴不己。不过,这样问题也就来了。按清律,凡进京三品以上官吏,家眷须同行,住房由朝廷户部统一拨给。因此,自己这段时间最着急的,就是处理这座官邸(带外面七间商铺)。
修建这座百亩官邸,
费了自己不少心血和银子,也为自己赢得了上海滩第一家的美名。
可现在的处理,却成一个大问题。风,倒是早放了出去。闻听自己要因故卖掉官邸后,倒是陆陆续续来了一些买家。可一听价格,却个人个都摇头。
几个平时挺要好的官场朋友和商贾大户,
居然囊着脸皮伸出指头,问。
“杏荪兄,这个数可否?”而且竟然还几个世交和儿女亲家,拱手道:“补楼兄,反正你又不缺钱,不如,哈哈哈,今天天气,不错的呀。”
自己虽然的确不缺钱,
可也不至于把这百万银两,不出声的扔进水里吧?
好容易,坐等一个买家出足了价,自己却又不想卖。很简单,这个买主是上海滩出了名的流氓大享,靠着洋人无恶不作,居然还成了法租界巡捕房的督察长。
自己是朝廷重臣,
大清命官,与这种地痦流氓打交道,岂不被人耻笑?
然而,可是……烦闷之时,盛宣怀也和其他清廷官吏一样,喜欢在纸上抒发自己的情感。自幼熟读四书五经,唐诗宋词的盛秀才抒发起来,恣意汪洋,滔滔不绝,圆颜腴柳,金勾铁划。
这不,
刚写了个起头的《陈情表》,思绪断了。
盛宣怀为人果敢坚毅,越干不了的事情越要干。想当年,组建中国第一个民用股份制企业轮船招商局时,遇到了多大的困难?
除了恩师李鸿章鼎力支持,
其他的同僚同仁和手下,莫不纷纷摇头,公开明里进行阻挡。
是他负重前行,排除阻力,硬是从千难万险中杀出了一条血路。结果,大获成功。想到此,盛宣怀又提起笔,刚写了“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却又索然无味,写不下去了。
盛宣怀明白,
这是由于自己连日来思考处理官邸事儿所至。
谁站在了自己左边?他还没扭头,就听脆生生的话儿:“大人,您写的莫不是李密·(魏晋)的《陈情表》?”宣怀扭头,小杏花正歪着脑袋看得津津有味。
“这么说,你也知道?”
盛宣怀不甚相信。
就这么个死了双亲,与姐姐相依为命,等着成为别人姨太太的小姑娘,也懂古文名篇?“知道,当然知道。”小杏花毫不犹豫的点点头,还扑闪着一双成熟的眼睛问:“大人,这很难吗?”
盛宣怀一怔,
顺手把手中的小号湖笔,递给她。
“试试看。”自己起身让座,小杏花却不坐,而是拎笔在湖砚里顺顺,蘸足湖墨,悬腕写着:“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