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222.天杀的狗贼 - 明末之再造天朝 - 猪哥老腰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222章222.天杀的狗贼

天刚微亮,鲁若麟和祝化安已经来到了冷口旁边的山头,脚下的长城从山脊向两边蜿蜒伸展,直到视线的尽头。

长城这些年因为管理没有跟上,也没人进行修缮,已经显露出残破的迹象。

自从秦始皇修筑长城开始,长城就成了华夏农耕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天然分界线。很多大一统的王朝对长城都多有修缮,其中明朝的力度是最大的。

可惜一味的防守并不能保证国家的安全,即使长城修得再好,军队建设不行一样没有什么卵用。

前有鞑靼、瓦剌、蒙古,后有女真,破关而入似乎成了草原势力的家常便饭,对北方游牧民族的防御作用并不大,特别是对大股敌军的入侵几乎等于不设防。

长城的防御体系是城墙与驻军相配合,缺一不可,明军的一条腿瘸了,长城的作用自然发挥不出来。

后世清朝因为本身就是北方渔猎民族出身,又奉行满蒙一体的统治政策,基本解决了华夏北方的边患问题,所以康熙才能有底气喊出永不修长城的豪言壮语。

鲁若麟站在长城的烽火台上,望着远处的冷口关城,心中也是感慨万千。

长城是华夏民族的保护墙,但也是一道枷锁,圈定了华夏民族的核心领土。兴则出长城西出北进,衰则守长城回到基本盘,长城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见证了诸多王朝的兴盛与衰亡。

在鲁若麟心里,长城最好还是作为旅游景点,将华夏的安全寄托在长城上是非常不靠谱的。华夏的核心区域应该保证绝对的安全,将周围地区全部纳入华夏的统治,建立一个大大的华夏统治圈,这样才是对华夏本土最好的保护。

这还是鲁若麟来到这个时代后第一次来到长城,虽然他前世也去过长城的旅游景点,但依然为长城的宏伟壮丽所折服。

不过与后世强大的华夏祖国相比,泱泱大明居然要靠一堵薄薄的城墙来保护自己的安全,鲁若麟感到非常可怜和可悲,更是可恨。

既然来到了这个时代,鲁若麟觉得一定不能让历史的悲剧重演,华夏民族不应该被圈定在小小的故土,外面还有众多的土地等着华夏人民去征服。

感慨只是一时的,眼前的问题还等着鲁若麟去解决。

从这里看向冷口城,确实如祝化安说的那样,整个城市被焚烧殆尽,仅有几条道路能够供清军停留和行走,守城的客观条件非常差。

看到这样的情况鲁若麟对于攻克冷口城信心更足了。

“化安,这把火放的不错。”鲁若麟心情很好,难得对身边的祝化安表扬了一句。

“末将当时也是迫不得已,现在还不知道朝廷会怎么处置呢。”祝化安满脸期盼的看着鲁若麟。

焚城的事情对他来说是个大麻烦,但是如果有陈新甲和鲁若麟的认可,那就完全不是个事了。

“放心吧,只要收复冷口追上岳托,你那点事情算什么。又没有烧死自己的百姓,不过是损失一些钱财,一切都是为了抗击鞑子,可以理解的嘛。”鲁若麟对于这个胆小怕死,但是还有点担当和小聪明的明军将领印象还可以,至少比逃跑、投降或者无脑送死要强得多。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不管祝化安出于什么目的执行了撤离焚城的举动,但是从结果上来说还是很不错的。

“大人对末将的恩情末将一定铭记在心。”得到鲁若麟承诺的祝化安脸上的笑容立刻就绽放开了。

“你是冷口守将,对冷口肯定了如指掌,这冷口城可有什么弱点?”鲁若麟随口问道。

“弱点?”祝化安想了一下,“南城墙去年因为年久失修,又遭暴雨侵袭,有一段坍塌了,朝廷迟迟没有拨付钱粮维修,所以末将就派人简单的用黄土夯筑了一下,那段城墙的坚固程度比其他地方要弱不少。”

“简单的夯筑了一下?城墙不都是夯筑的吗?难道还有什么区别吗?”这个年代的城墙只是外面包砖,里面都是用黄体逐层夯筑的。讲究一些的,外面的包砖会用糯米汁来浇筑,实在不行的话就用石灰砂浆来对付了。

“冷口钱粮不足,那么大的工程我们应付不起。要不是怕城墙破损引来盗贼,我们也不会自己花钱来修了。不过这修建的标准与朝廷的相比就差得多了,只是从外表上看不出什么区别罢了。”朝廷的标准是每一层夯土都要夯得异常结实才会进行下一层,冷口自己修建的肯定不会那么卖力,不坍塌就可以了。

“还记得那段城墙的具体位置吗?”说白了都是穷闹的,要是朝廷有钱修建,祝化安他们也不至于如此偷工减料。

“肯定记得,说起来这段城墙还是末将主持修建的,还捐献了不少的银两。”虽然修得不怎么样,但是能够自己掏钱修城墙,冷口军民对自己的安全还是非常重视的,毕竟城池关系到他们的身家性命,不得不上心。

“那好,待会儿攻城的时候你将那段城墙详细的指出来,说不得那里就是我们的突破口了。”鲁若麟知道了城墙有豆腐渣工程后,心中已然有了想法。

此时明军大营里的士兵都已起床,做着攻击前的准备。特别是工匠们,正在努力打造攻城器械,云梯、投石机是主要的制作器具,还有鲁若麟命令制作的攻城锥。

这个攻城锥是用带车轮的支架吊起巨大的削尖原木,锥头包裹铁片,行进到城墙或者城门下,用撞钟的方式破开城门或者城墙,为后续部队的进攻打开通道。为了防御从城墙上的攻击,攻城锥上面还有一个巨大的车盖,保护操作攻城锥的士兵们免受伤害。

金州军有丰富的器械制作经验,很快大批的攻城设备就被生产了出来,包括几台结构稍微复杂的攻城锥。

时间很快就来到了中午,吃过午饭的金州军开始出营列阵,缓缓的朝着冷口城逼了过去。

此时清军在冷口的主将是杜鲁穆,岳托给了他一万人马防守冷口城,不是不愿意多给,实在是如今的冷口太多的兵力根本就施展不开。岳托给杜鲁穆的命令是尽量拖延明军的时间,而岳托自己则快马加鞭的驱赶着大队人马向盛京狂奔。

杜鲁穆望着明军气势汹汹的向冷口逼近,那种一往无前的气势令他非常吃惊。

昨日他还对巴哈纳被明军逼到这个份上非常瞧不起,觉得巴哈纳实在是丢了满清铁骑天下无敌的脸。要知道在野外,清军是可以和几倍甚至十倍的明军相抗衡而完全不落下风的。

巴哈纳损兵折将、狼狈不堪,岳托非但没有责怪,反而赞赏有加。杜鲁穆开始还以为是巴哈纳的皇族身份起了作用,现在才知道,巴哈纳是真的有功无过。眼前的明军与杜鲁穆以往遇到的截然不同,哪怕还没有开始交手,杜鲁穆也知道绝对不好惹。要不是巴哈纳将这些明军挡在了后面,真要让他们冲击到了清军主营,结果还真的不好说。

金州军的阵列是重装步兵在前,后面是弓弩手、火枪手、投石机、火炮,层次分明、徐徐递进,两翼则是骑兵护卫。

金州军的士兵们神情坚毅,紧紧的握着手中的兵器,排着整齐的队列向前行进。厚重的军靴踩在积雪和冰冻的地面上,发出咔哧咔哧的声响。

到达战斗位置后,火炮和投石机停了下来,开始布置炮位并进行试射,前面的攻击士兵则在耐心等待。

很快第一发炮弹发射了出去,不过落点在城墙前二十米的地方,并没有击中目标。炮兵指挥官仔细观察了一阵子之后,对着试射的炮手说道:“角度39,装药一包!再射!”

炮手马上开始调整发射角度,往炮管里装填了一包标准发射药,夯实、装弹、上引线,一切准备完毕后,向着炮兵指挥官大声说道:“准备完毕,请指示!”

“点火发射!”指挥官大声命令道。

“是!”

炮手立即点燃引线,随后轰的一声巨响,炮弹飞出了炮口,准确的砸在了城墙上,带起了一片碎砖石。

试射完毕之后,其他火炮根据指挥官的参数进行细微调整后也开始发射炮弹,顿时明军阵地上炮声隆隆,炮弹如雨点般砸向了冷口城。随着火炮开始攻击,投石机也加入到了攻击的队伍,一时之间冷口城上弹如雨下。

面对明军的重型远程武器,清军毫无应对的办法,只能躲避或者硬抗了。

杜鲁穆也是战场老手,城头并没有布置多少清军,更多的清军躲在火炮和投石机的攻击范围之外,或者紧贴着城墙根躲避攻击,只有当明军的步兵开始攀城的时候他们才会上城墙参加防守。

城墙上的清军都躲在城垛的后面,那里是他们唯一能够躲避火炮和投石机攻击的地方。不过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幸运的躲过炮弹的攻击,一些炮弹直接击中了城垛,连同城垛后的清军也一起消灭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