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麻雀袭扰战
陈楠教给这些人十六个字,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疲我扰,敌累我打!
这是毛主席游击战理论最经典的概括,结合了自身实际的同时,灵巧对敌。
而这些士兵被派遣出去,如同一只只小麻雀似的,对小鬼子的部队运输造成了重大损失!
另一边,则是以惠州城为中心的防御体系,三万将士对阵小鬼子的一万多人。
小鬼子每天天没亮,就以炮火为号,对惠州城发动了猛烈轰击,几十门重炮的密集火力覆盖,直将惠州淹没在一片火海之中。
城墙被轰的破烂不堪,坑坑洼洼,再来几下估计城墙都得塌了!
自炮团被小鬼子打掉一半之后,陈楠果断将剩下的十几门重炮藏了起来,留在关键时候使用。
待小鬼子炮火一停,一队又一队的小鬼子开始发起进攻。
重火力一停,轻型炮火,迫击炮,掷弹筒在小鬼子的掩护下,假设在了前沿,进一步轰炸城门楼子。
然而,眼见惠州城的大门就要被轰开的时候,小鬼子突然停止了炮击,只剩下几挺机枪喷射火舌。
师团长志田合川透过望远镜看的一清二楚,当即问一旁的参谋长,
“八嘎呀路!怎么突然停了?什么情况?没有炮弹了吗?”
“回师团长阁下,我们已经两天没有得到补给了!刚刚那些都是最后的炮弹!”参谋长低着头回道。
“八嘎!速速电令后勤部队!问问他们什么情况!”
“师团长!已经联系过了!后勤部队说车队三天前就出发了一批!不知为何没有收到?”
“三天前?八嘎!”志田合川气的是吹胡子瞪眼睛,没有火炮,光靠人力攻城,打三天估计也打不下来。
而且国军的装备优良,不逊色与自己的部队,前线的伤亡进一步的扩大,无奈之下,志田合川只好下令撤退,等补给到了再攻城。
李得胜和赵辰两人看到小鬼子灰溜溜地撤退,笑的合不拢嘴,对陈楠的指挥也是越发的佩服。
实际上,他们并不知道,连陈楠自己也没有想到,那天陈楠一个人剿灭的车队就是小鬼子第一批运输队。
而另一边,派散出去的国军精锐将士蛰伏一天,开始陆陆续续地碰上小鬼子的运输车队。
有些是运到惠州城下的,有些是运到广州的,不管运到哪里,这些人都秉承一个原则,
“甭管你哪来的,都是我的!”
有时候,小鬼子的人数少,这些士兵应付起来也轻松,三下五除二搞定。然后将物资装好,趁夜色开到惠州城下,偷偷运送进去。就连几门重炮也不放过。
有时候,小鬼子人数多,一时半会打不过。这些士兵就故意破坏道路,阻碍小鬼子的通行,然后立刻运动集结,靠人数优势硬生生地吃掉。
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
志田合川等了整整五日,一辆补给车都没有见到,而己方的弹药日渐不足,就连粮食都渐渐变得紧张起来。
小鬼子们吃不饱饭,有些埋怨指挥官。
而这一切,正是陈楠想看到的,攻人为下,攻心为上。正面刚不过你,那咱就晚点小聪明,小花招,三十六计,孙子兵法,不信玩不死你!
外围开展麻雀战的士兵接二连三的报捷,让城内士兵士气大振,对战胜小鬼子越发的有信心。
陈楠担心小鬼子会逐渐重视起运输部队的保护,所以又加派了一个团的兵力,并且配备了一些机枪迫击炮,支援游击队员的战斗。
这是小鬼子自侵略中国以来,第一次在攻城战中吃瘪。
为此,侵华日军总部不得已又调动了台湾的第三十四师团,奔赴广州,调广州的守军休整之后,东进惠州作战。
广州城的战斗就没有惠州那么轻松,双方都是正面部队硬刚,一时间僵持不下。
好在惠州拖住了不少小鬼子,不然广州的战事将更加严峻。
驻守广州的有国军五万多人,这几天的攻防战消耗了不少,剩下三万多,但建制还在。
蒋介石也收到了广州的战报,从浙江广西一带又调动了两个军的部队,奔赴广州,参与守城。
自抗战以来,国民党接收国际援助,大多数走的是海路,从广州登陆,源源不断输送到全国各地。
所以广州战役一开始,蒋介石就下了死命令,广州城在人在,城亡人亡,表达出誓死捍卫广州城的决心。
自陈楠成了惠州城实际的指挥官之后,蒋介石索性顺水推舟,任命陈楠为惠州作战总司令,总领惠州博罗军事事务,指挥抗战全局。
接到命令的陈楠放手大干,重新部署了惠州城内的防御体系,并且同李得胜和赵辰两人重新制订了多套作战方案,应对不同的局面。
惠州作战第七天!
这一天清晨,小鬼子突然向惠州城发动了猛烈的炮击,显然是得到了足够的物资补充。
李得胜和赵辰两人顿时慌乱了起来,立刻动身来找陈楠商议下一步作战计划。
陈楠反倒不以为然,下令西城的炮兵开火还击。
“司令!我们就这么些大炮了,万一拼完了,该如何守城啊?”李得胜担忧的问道。
“谁告诉你我们就这些大炮了?”陈楠咧嘴一笑,一个反问,逼得李得胜哑口无言。
原来这些日子,城外的游击队陆陆续续送来四十多门重型步兵炮,这才让陈楠有了一战的底气。
双方炮火你来我往,一时间,惠州内外成为一片火海,各有死伤。
志田合川憋着一口恶气,气的老脸通红,他万万没想到,帝国引以为傲的炮兵,竟然与国民党那群废物打了个旗鼓相当。
而他也渐渐有些明白,补给物资为何迟迟没有送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