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危机重重
一阵地动山摇之后,矿井里的第二次冲击波,霎时间又把洞外的人震得东倒西歪。兰延春和仁丹胡飞跑到井口的时候,只见又一个慌里慌张的中国工头,从里面高一脚低一脚的跑出来。
一见仁丹胡的面,那工头抖颤着声音报告:“山崎太君,一号井现在也塌了,里面还有三十多号人没出来。最要命的是旁边的井道里,还有一个存放炸药的火药库。如果那里也……那可咋办?”
“谁是一号井工头?”
“傅天宇。”
“又是他,赶快想办法把人弄出来,否则跟上面不好交差了。”山崎这个看上去冷血的日本人,这时候也着急起来了。
“坍塌的二号井还有多少人没上来?”
“这……”工头结巴着,一时答不上话来。
“去,全速停工,把全部人都叫到这边增援。”眼见事态愈发严重起来,此时身边又多了个兰延春在监督,山崎忙命身边的一个随从赶快去执行他的命令。
那随从领命跑走后,山崎转头质问这工头:“你负责的矿井,却一问三不知。还愣在这里干什么,还不赶快去找人前来救援。”屁股上挨了一脚的工头,转身要跑的时候,被兰延春叫住了。
面对着眼前的混乱场面,兰延春知道越是危急关头,越不能慌乱,一定要保持着清醒的头脑。那工头被他叫停后,兰延春一针见血指出来:“现在关键要点,是必须马上找到那个随时会引爆的火药库位置,把爆点尽快搬离。要不然,还会引起更大的灾害。”
听兰延春说得有理,工头停下了脚步,一脸惶恐的望着他,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
“现在,我需要井下施工图纸,以及被困矿工在什么区域,还有火药库的具体位置。”
听到兰延春的话,那工头马上低头从裤兜里摸出一张图纸,递给兰延春:“今天因为新拙了个井眼,我把这施工图纸给带下来了。”
看到专注的研究着施工图的兰延春,工头又沿着在图纸上没标注的地方比划着说:“我在这里面快十年了,井下的情况我都清楚。今天的作业面在一号、二号区域,那些工人就是被困在这里。嗯,对,火药库就在一号井和二号井交叉点上。”
再次经过工头进一步核实,兰延春对这个矿井已有个大概认知。
为确保万无一失,他指着图纸,把在心中成形的解决方案,讲给他面前的这两个人听:“根据实地核查和图纸了解的情况看,今天在井下作业的一部分矿工就困在这个位置。“
看到两人点头默认,兰延春又指着这个点旁边的位置说:”也就是说,现在必须增派救援人员马上赶到这个位置。”兰延春在图纸上的一个重要区域画了一个圈后,又把手指侧偏了一点:“但这个位置的火药库,才是目前急需处置的关键点。我建议,两个步骤立即同时进行。”
这时井口上方,又有余震摇了几下。
兰延春抖掉震落在图纸上的尘土,舔了一下发干的嘴唇,继续说下去:“要想进入这里有两条线,根据特殊情况我制定出两套救援方案。第一方案:在井下第一巷道和第三巷道离被困人员区域中间位置,也就是二号井道二十米处,用最快速度与被困矿工区域贯通。先打通小孔进行通风、供氧,再掘进。第二方案:由另一组人员从这个地方入井,前往火药库位置,快速搬离所有燃爆点。最后在事故区域初步稳定的情况下,维护塌陷巷道,疏通并接近被困区域。”
“可是,火药库位置的一号井巷道已被爆塌的一块巨石给阻塞了,我们没办法通行,我就是刚从那边上来的。”听完兰延春的安排,工头急道。
“那赶紧找来爆破手,弄开巨石,疏通巷道,再晚就来不及了。”情势迫急中,兰延春的声音高起来,那日本山崎也急白脸,看见还呆立在一旁的工头,他怒踢他一脚:“还不快去找人。”
“太君,现在这个混乱场面,我到哪去找爆破手啊。”看着不断往返于井内外,一个个黑不溜秋的身影,工头哭丧着脸。
在救援进程中,时间就是生命。
兰延春深知这个道理。他虽不是爆破专业出身,但对矿山上施用的爆破手段也略知一二。如果再拖延下去,井下出现的后果让他不敢想像。
打定注意,他冷静地对工头说:“这样,还是两个方案快速进行。你熟悉火药库位置,跟我一组,以第二方案作为重点,开始行动。”他让工头赶快去找爆破设备和工具,工头领命跑走后,他转头交待山崎负责施行第一套方案。
等他在图纸上连比带划跟山崎讲完具体操作后,那工头带着十几个矿工抬着满箩筐的爆破物什回来了。戴好工头递来的安全帽和矿灯,兰延春立即按计划带着这群人行动起来。
这个发生爆炸的是一个中小型矿井,矿工下井和升井用的都是一条道。在工头的引路下,一行人走完深达数百米的主矿道后,在烟尘弥漫中他们转进一条岔道,往前走出几十米后,来到火药库位置的下井口。
从上面看,那下面就是一个深邃的黑洞。
还算好,有矿工检查完机车,还能用。就着帽子上矿灯的亮光,兰延春率先跳上下井的这辆机车,等随行的人全部坐稳,卷扬机开动了。
从这一时刻起,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命运,已经完全维系在这条宽三米的井道中了。
随着下降高度越来越深,兰延春从机车上方的小孔里看出去,来时的井口变得只有脸盆般大小了。有光透过烟尘从上面斜照下来,那些光晕混和着机车壁摩擦起的电火光,闪起一道道五颜六色的彩光,在暗黑的井道里形成一道奇异的景观。
但此时的他不会过多的去关注这个景致,心情尤为沉重。他知道,在这条井道中,随时都有突发状况发生。因此,他们每个人必须时时警醒着。
听到一片水声响起,机车停在井底,前面正对着机车的出口处,就是通往火药库的横向巷道。
走进巷道,里面透着幽深潮湿的气息。巷道的悠远处,仍然有声音在不停地吱呀做响,这说明在山体内部,余爆的影响还没有过去,救援的危险系数依然很大。
在工头的引导下,他们来到一个在掉落着尘土的拐口,为安全起见,兰延春再次拿起手里的图纸,用矿灯对照着看了一遍,回头招呼着后面的人:“大家跟紧了不要掉队,每个人之间至少要保持二米以上距离,”说着,他大步着向前。
危险面前,人的本能是会退缩。但当真正面对着危险的时候,往往又能够激起自己的斗志和勇气。现在的兰延春,就是这样的状态。
还算好,这条巷道只是井下某一小片区域塌方,通风排水系统依然正常,这为他们快速抵近火药库,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按照图纸显示,坑道入口距离火药库位置足有三百多米深。在这条黝黑的坑道里,。越往里走,顶上掉落的渣土也越来越多,四周井壁的滴答滴水声也越来越大。随着脚步继续前移,有个胆小的工人问那工头:”还有多远呐?好像走好深了。”
前边工头边跟上兰延春的步伐,边回答:“再拐过前面的岔道,大约一百米之后就应该到火药库位置。”
一行人深一脚浅一脚往前又走出几十米后,坑道底开始出现积水。这个征兆预示着,目的地不远了。
然而,就在快靠近目标地时,坑道里陆续出现被震塌的乱石和支撑木,不断阻挡着他们前行的道路。为了后撤无忧,兰延春一边指挥工人清理开杂物,一边让他们加固着巷道周边,以防余震袭来堵塞住出口。
这条井道的地质和内部设施如兰延春预料的一样,复杂且简陋。除顶上的撑木看上去还有些结实外,坑道两侧没瘫塌的木头看上去都老化了,甚至随着山体的不时抖颤,已传出嘎吱嘎吱的声音。
随着坑道不断掘进,前面居然又出现三四处新塌方,这个区域如工头所言,果然十分凶险。这时的他们没有掘进设备,正在与时间赛跑的兰延春,指挥工人们排成一列长队,用最原始的“击鼓传花”方式,把堵塞着坑道的这些东西尽量外移。他的这个流水线作业,最大限度的利用了空间,更避免了个人来回奔波导致碰撞事故的发生,在现有条件下,这是极高效的一种工作方法。
指挥员方法得当,工人们干起活来也特别的卖劲。短短几分钟,坑道就被清理了出来,一直跟在兰延春身边的工头,不得不真心的佩服起这个看上去养尊处优的年轻人。
众人疏通完最后一个断层,往前几米的地方,那块巨大的充塞着整条巷道的岩石,突兀地现身了。巨石后面,一些烟雾正顺着岩石与坑壁的夹缝,丝丝缕缕地冒出来。
兰延春大概观察了一下,这里虽有过小规模震摇,但坍塌面积不算大。虽然鼻腔里仍充斥着浓重的烟尘味,但呼吸还算顺畅。这样的结果,让他稍微有点踏实。一想到巨石后面像颗大炸弹的火药库,他的神经又绷紧起来。
这时候,山体内部又有不知来自何处的闷响声传来。要想安全、快速地弄掉眼前这块巨石,常规的爆破方式只会增大矿洞塌方的风险。火烧眉睫下,兰延春在抬进来的这堆爆破器具中,意外地找到一台微小型液压爆破机。这让他马上想起在国外上学时,学过的一种先进的”液压劈裂”爆破法。
这种爆破手法,不仅威力大环境污染小,且受损面积能有效的控制在设定范围内。但他学的都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对实战,他还从未实践过。此时此境,他没料到在这样的地方,竟然会有国外这种先进爆破设备。细看之下,他发现这液压机的款型与操作规程都跟书本上的那些理论对不上号,且原理也更为复杂。但他相信同一理论的东西,万变不离其踪,只要深挖细琢,总能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现在的他,很庆幸自己在国外曾经那么努力,现在终于能学以致用。虽然这款机型不是印象中的那一种,但一直以来,他对自己独有的那种举一反三的创新能力,从没怀疑过。
但,很快他发现,理想固然美好,现实却是很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