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语言问题
大主顾上门的喜悦,逐渐疑惑冲淡,苏南不解的看着他们
翻译看到苏南一眨不眨的盯着自己,心中有些不快,问道:“你们多宝阁是这里的老字号,不会连件像样的字帖都没有吧?”
闻言,苏南心中的疑惑又重了几分。
对方知道多宝阁是老字号,显然对古董街有所了解。
既然做过了解,如果只为了买字帖,就不该来多宝阁。
一般而言,买家有明确的购买目标,应该去专门售卖某种古董的古董店。
比如前不久,苏南带王颖去的彩石轩,里边九成商品都是玉器。
除此之外,街上还有专门出售书法字画,以及主做文玩的古董店。
苏南想了一会,坦白告诉众人,店里是有书法字画,不过年代较近,集中在清代中晚期以及近代。
翻译轻蔑的说道:“都说多宝阁是老字号,竟然连件像样的字帖都没有。”
闻言,苏南详细向对方解释其中的门道。
翻译和西装男人低语了几句,大声说道:“我们老板想买唐宋时期的字帖,你能不能想办法帮我们搞来?”
“我可以尽力,但不敢保证一定就能弄到。”
唐宋时期是我国书法的巅峰时期,涌现出了大量的名家。
比如知名的唐宋八大家,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靖康之变中,被金人掳走的宋徽宗赵佶,就是一位天才的书法家,自创了瘦金体。
同时,徽宗朝廷里的太师蔡京,虽然是一位大大的奸臣,但他所创的书法独具一格,被列入了苏黄米蔡四大家之一。
也算是书法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对方想要唐宋时期的字帖,但是很有品味
苏南开始回忆整条街上,谁家店里有唐宋时期的字帖,想着从对方那里先行购进,之后再转手卖出。
仔细回忆了会儿,苏南心头一动。
姚远的店里,正好有一副唐代初期怀素大师的真迹。
可惜,姚远肯定是不会卖的。
马大海听到声音从后面走出来,看到店里多了一群客人,笑呵呵的说道:“几位,你们想买点什么?”
“老马,几位客人打算买唐宋时期的字帖,你有没有渠道弄几张?”
“这恐怕有点难……”
马大海回答道:“唐宋时期是书法巅峰期,那个时代留下来的字帖,大部分都有价无市,想在短期内找到恐怕不容易。”
听完马大海的话,翻译冲着西服男人叽里呱啦的说了几句。
一分钟后,翻译伸出两根手指,说道:“只要你能搞到,我们老板愿意加价两成购买。”
马大海吃了一惊,上下打量前面的西服男人。
对方的意思是,在原价的基础上增加20%。
一副字帖若是标价1000万,他会给1200万。
“这是哪来的土大款?说话也太豪气了。”
马大海冲苏南使了个眼色。
苏南走到马大海身旁,说道;“老马,你有渠道?”
“姑爷你怎么忘了,姚老板那里不就有一副吗?”
“姚远肯定不会卖的。”
苏南摇头苦笑。
城中许多名流都去过姚远的店,但最后全是空手而归。
“那就没办法了。”
马大海面露难色道:“老头子在古董行干了几十年,虽然有点渠道,可是想在短时间内找到唐宋时期的珍品,不仅要碰运气,更要靠眼力,万一收到假的,等于闹了国际笑话。”
“苏南,本小姐又来喝茶了。”
说话间,清脆的女人声音从门外传来。
陶亚男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店里,看了看身旁的几名男人,说道:“怎么,你们店里有生意上门?”
苏南没好气的白了陶亚男一眼。
听她的意思,好像多宝阁不该有客人进来。
翻译催促道:“我老板时间宝贵,你到底能不能找到?如果不能,我们就去别家。”
“老马,你给你的老关系打打电话,看看他们手里有没有。”
苏南不想放弃这次生意,让老马打电话试试。
“我现在就给他们打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