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朝堂风云,皇子智破权谋局 - 戍边三年经营百万兵,朕不自重又如何 - 门岗叔叔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8章朝堂风云,皇子智破权谋局

秦钰眸中闪过一丝凌厉,在烛光下,更显坚毅。

他随后凑近,几乎耳语:“我有一策,何不让他自食其果?”

杨莜蓉望进他的眼眸,内心的担忧被随之而来的信任所取代。

她轻叹:“当真将我推在这局势浪尖?”“我定会护你周全。”

秦钰的承诺宛如冰河清流,坚定而毫不动摇。

“待一切尘埃落定,我许你皇后之位,可否愿随我冒险?”凝视着秦钰眼中那份镇定与真诚,杨莜蓉唇边漾开一抹淡雅的笑意。

“若有你共度,此险何惧?”两人并肩而坐,窗外的月色洒在他们身上。

在这冷宫深处,拥有的却是无法撼动的信任与温情。

随着秦钰悄然离去,杨莜蓉再次回到窗前。

望着那轮满月,她知道,前方的道路虽充满挑战,但有他的陪伴,便足够了。

隔天一早,南晋的朝堂显得格外庄严肃穆。

皇帝秦广隆端坐在龙椅之上,威严无比。

文武百官垂首而立,静候着今日的议事。

此刻,秦钰缓缓走入大殿之中,他的目光坚定,神情自信,令人难以将他与往日的痴傻形象联结在一起。

“九皇子,你有何事上奏?”秦广隆的声音在殿内响起,不动声色却透出重视。

秦钰微微拱手,清亮的声音在大殿中响起:“父皇,儿臣偶得一联,愿与诸位共赏。”

大臣们略显惊讶,不明白秦钰欲何为。

秦钰目光扫过众人,嘴角勾起一抹笑意,缓缓道出:“风雨同舟渡,日月共衡中。”

在殿内略显沉默的片刻,七皇子秦会斌脸色微变,他意识到这是个巧妙的对联,而后面的下联却让他惊呼而出:“春秋两定盘,天地埋忠奸。”

秦钰面露笑意,沉声道:“此‘忠奸’二字,正是揭示了潜藏之势。”

此言一出,满殿哗然。

话中所指不言而喻,所有人的视线纷纷投向秦会斌,他脸色大变,额头渗出细汗。

“大胆!你是什么意思?”秦会斌勃然大怒,欲想辩驳。

可就是在此时,秦钰从袖中取出一本册子,稳然呈上:“儿臣收到密报,七皇子有与外敌暗通之嫌,请父皇明鉴。”

秦广隆眸光冰冷,挥手示意近侍呈上册子,细细翻阅,不觉越看眉头越紧,最终狠狠合上册子,怒不可遏:“来人,将此事彻查!”

时局骤变,众臣神色变幻,谁都未曾想到秦钰居然会在此时揪出秦会斌的阴谋计划。

而朝堂之上,秦钰肃然站立,毫无畏惧,似一位久经沙场的智者。

待退朝时,秦广隆让秦钰留步,带他前往御书房。

书房内,皇帝的神情缓和了几分,带着几分欣赏:“九皇子,今日之举着实不凡。朕虽知宫廷暗斗难免,却不愿盲目冤枉无辜。”

“父皇明鉴,儿臣唯愿保我南晋风和日丽。”秦钰恭敬答道,神情谦和。

经过一番谈话,秦广隆不仅重视秦钰,并对杨莜蓉的近况多有询问。

他语重心长地提醒道:“朕知你聪慧,但宫廷如战场,务必小心行事,照顾好身边之人。”

秦钰郑重承诺,将尽全力保护杨莜蓉,并暗自打算逐步掌控宫廷势力,以应对日后可能的风雨。

夜幕降临时,秦钰回到府中,他伫立在窗前,遥望着清冷的月华,心中隐隐感到即将揭开的风暴。

然而,有杨莜蓉的携手相伴,他深知无论前方如何艰险,他都无所畏惧,已然准备好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

夜色渐深,御书房外的天地被遮蔽在一片朦胧的月华下。

秦钰刚从皇帝身边告辞,心中的忐忑尚未平息,脚步轻缓地走向门口。

正欲退出,耳边忽地传来一声清冷的呼唤:“秦钰。”

秦钰顿住步伐,转头望去,便见杨莜蓉站在一旁,眉宇间满是责备。

她微微蹙眉,淡淡道:“你倒是勇敢,竟敢在朝堂之上以如此方式指责七皇子。你可知适可而止,给自己留些退路?”

秦钰讪讪一笑,挠了挠头:“荧惑于心,实在难忿。我亦不愿父皇被人蒙蔽,是以不得不那般行事。”

目光流转间,他望向杨莜蓉,似有惋惜,“你也看到了,朝中形势复杂,得罪秦会斌,怕是……”

话未尽,他无奈地摇了摇头。

杨莜蓉的目光更为严厉,冷冷说道:“世事难料,你须知有些事情必须谨慎而为,莫要使身边之人陷入危险。”

秦钰微抿嘴唇,知晓杨莜蓉的忧虑不无道理。

宫廷权斗从来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心中不由沉重几分,但又隐隐感到这条路无论多险阻,都已无从回头。

“莜蓉,我会小心,”他许下承诺,声音极为郑重,“绝不让你受半点牵累。”

杨莜蓉目光稍缓,微微点头,然而话语中仍存隐忧:“望你言行一致。”

说罢,她转身离去,步履轻盈却不失坚定。

目送她的身影消失于夜幕中,秦钰收回目光,心中愈发坚定,旋即向皇城深处探去——他决心去那皇家书库一探究竟。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