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追踪(三)
张武面从空中管道中走出来,等了片刻后,载着安娜的椅子也在管道内缓缓停下。
“呼,很久没来过郊区了。”安娜从椅子上站起来,走出管道,往四周扫视了一圈,颇有些感慨地说道。
“世界上的郊区占比,目前只剩下不到百分之二十五了。再过几十年,估计连郊区这个词都要成为历史的尘埃了。”张武面作为曾经的业内人士,对这些大数据还是了如指掌。
“其实现在郊区和市区共存也不错,总比到处都是雷同的楼厦好。”
两人边聊着,边走入了站点外的一条大街。
“外滩街。”
在大街入口外矗立的路牌上写着这三个字。
郊区尽管不如市区那般热闹,但大街上也算不上冷清,一些背着背包,胸前挎着一个小巧的相机,戴着遮阳帽的小年轻,还有一些上了点年纪的老人,都喜欢在这种难得的好天气从市区乘坐空中管道来郊区散散步。
两人在富有时代气息的墙面上寻找着“180”号门牌。
老魔都建筑的门牌十分好认,一般都钉在门侧墙面,蓝底白字,醒目得很。
外滩街并不是一条小街,当张武面和安娜来到180号前的时候,他们才刚刚走过这条街的三分之一。
180号是一栋典型的魔都老楼,米灰色的墙面,油棕油棕的木门,墙底下生长着一些春草,连带着墙根也染上了一层淡淡的黑色。
古朴而雅致的魔都老楼没有经过半次翻新,在这里可以轻易找到上个时代留下的痕迹,或者说它之于市区,本来就是一道时代的痕迹。
在木门上,两道白色的封条交叉重叠在一块,张武面歪着脖子看了一眼封条上的字。
“是外滩派出所留下的,特警都来一队了,还留个派出所的封条欲盖弥彰。”虽然知道是为了保密,不过张武面觉得这遮掩的手法也太刻意了点。
“别纠结这个了,这又不是我们的活儿。”安娜早已习惯了张武面对特勤组的吐槽,“我们现在怎么办?下一步是进去看看,还是直接到附近找个下水道搬起井盖跳下去?”
“你们这群记者,怎么就不听劝呢?都让你们别来了,还一个劲的往这跑!嫌不够晦气吗?”一个胯大腰圆的大妈骑着新能源的电瓶车在181号门前停下,她先是朝在180号前交谈着的张武面和安娜狠狠地甩了两个白眼,然后用两人刚好能听到的音量“碎碎念”道。
“大婶,我们不是……”张武面刚想出声,安娜便打断了他。
“我们是《央视法治访谈》的记者,这次来主要是想了解一下莫妮的情况,没有其他企图的。”
“央视?”听到这两个字,大妈立马变了脸色,“哎哟!你们可见怪莫怪!平日里经常有一些八卦记者来问东问西,尽想搞个大新闻,我都烦死了,没想到莫妮小姑娘这事儿都让央视注意到了。”
“你们想问什么,就直接问吧,哎,摄像机呢?”大妈将菜放回电瓶车前面的篮子里,往张武面和安娜左右张望了一下。
“由于案情还未明朗,上面现在不让拍,我们现在只是做个初步了解。”安娜笑着说道。
“你这姑娘长的这么水灵,一看还以为是哪个明星呢,只做个记者真可惜了。”大妈盯着安娜的脸蛋,有些惋惜地拍拍大腿,“你们跟我进来吧,想知道什么,我好好跟你说,回头节目播出了,也希望引起一些社会关注,引起更多人的思考!”
“哎,好的!”安娜应了一声,随后朝张武面使了个眼色。
后者立刻会意,从兜里拿出手机打开录音模式,装出一副专业记者的模样,“您叫什么名字?方不方便透露?回头节目播出的时候需要做个匿名吗?”
“这是做好事,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用不着匿名!回头给我署名王月娥就行!”大妈掏出钥匙打开181号的大门,“都愣着干嘛,进来呀!”
张武面和安娜对视一眼,跟着王月娥走进了181号中。
“坐,我给你们倒杯水去。”王月娥将电瓶车锁在门口的水管上之后,走进来朝两人说道。
这是一个典型的老式装修建筑,大厅里摆放着木制的沙发,大理石茶几,还有已经快被vr电视淘汰的液晶电视。
两人坐到了沙发上,王月娥端来了两杯水,放到茶几上。
“谢谢王姨。”
两人异口同声道。
“不愧是央视的记者,真有礼貌。”王月娥笑着说,顿了顿,她问出了一个让气氛有些仿若实质凝结起来的问题:“对了,按照惯例,我是不是该看一下你俩的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