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从轻发落
他从怀中掏出一个做工极其精致的金色簪子,然后小心翼翼地将其递到易幽兰那白皙如雪的玉手之上。
易幽兰微微一愣,美眸之中闪过一丝惊讶之色,她显然没有想到他竟然会突然做出这样的举动。
一时间,她有些不知所措,只是呆呆地望着手中那个精美的金色簪子,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觉。
顾清寒略显僵硬地说道:“今日这里人多眼杂,不太方便,所以才没将东西拿出来给你。”话一出口,他就感觉自己的耳根像是被火灼烧一般,瞬间变得通红,仿佛熟透的苹果。
易幽兰见状,不禁莞尔一笑,清脆悦耳的笑声如同银铃般响起,她轻声说道:“谢谢你,阿辞。”这简单的一句感谢,却让顾清寒的心像小鹿乱撞一样,愈发慌乱起来。
顾清寒听到易幽兰的话语,原本已经发红的耳根此刻更是红得快要滴出血来。他有些手足无措地回应道:“那……那我先走了。”还未等易幽兰来得及开口说话,他便如同一阵疾风似的转身离去,脚步匆忙而凌乱,看上去十分滑稽可笑。
易幽兰拿着簪子站在原地,嘴角含笑地望着顾清寒远去的背影。
这时,流萤凑过来低声说:“小姐,王爷对您可真是用心呢。”
她轻轻嗔怪一声:“就你知道得多。”可脸上却是藏不住的欢喜。
另一边,顾清寒慌慌张张跑回自己住处后,心还是跳个不停。
他暗暗骂自己怎么如此失态,可一想到易幽兰那娇羞浅笑的模样,眼中又满是柔情。
——————
朝堂之上
“皇上,张玉宁胆大包天、罪大恶极!其所犯罪行天理难容,依臣之见,应当将其押入死囚牢,待到秋后问斩,以正国法!”大臣甲义愤填膺地拱手说道,他一脸正气凛然,仿佛不将张玉宁严惩不足以平民愤。
而此时,站在一旁的张旌御则满脸焦急与惶恐,只见他双眼猩红,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声音略带颤抖地哀求道:“皇上,请您开恩呐!她虽然犯下大错,但毕竟是初犯。还望皇上能念及她往日并无劣迹,从轻发落,给她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说罢,张旌御噗通一声跪倒在地,不停地叩头求情。
只见大臣乙面色凝重地看向张大人,义正言辞地说道:“张大人,虽说她是你的女儿,可她所做非人,此事已然引起民愤。倘若对其从轻发落,那皇上又该如何向天下的黎民百姓交代?这不仅关乎到朝廷律法的威严,更是关系到民心所向!”他一边说着,一边不自觉地摇了摇头,似乎对于这件事情感到颇为棘手和忧虑。
只见那大臣丙向前一步,微微躬身行礼后,一脸肃穆地对着皇帝进言道:“皇上!臣以为,不如先将其囚禁于府中,俗话说得好,子不教父之过!张大人管教不严,才导致了悲剧发生,不妨借此机会,让她有改过自新的机会。”说罢,他再次恭敬地向皇帝行了一礼,然后垂首静立一旁,等待着皇帝的回应。
皇上坐在龙椅上,面无表情地听着众臣的争论,眼神幽深看不出情绪。
许久之后,他缓缓开口:“朕亦知律法不可废,民意不可违。张旌御多年来忠心耿耿,于朝廷有功。朕若全然不顾,也非明君之举。”
众人皆屏息凝神,不知皇上到底何意。皇上接着说:“张玉宁带回去监禁,终身不得踏出府外一步。张旌御罚俸三年,以示惩戒。”
众大臣纷纷拱手作揖,齐声高呼道:“还请皇上三思啊!”他们的声音在宽敞的朝堂之上回荡,带着焦急与恳切之情。
只见大臣甲上前一步,神色凝重地说道:“皇上!那女子何其无辜!她本应享受平静的生活,如今却卷入这场风波之中。谁又给她活下去的机会?恳请皇上明察秋毫!”说罢,深深地叹了口气。
这时,大臣乙也按捺不住心中的忧虑,挺身而出说道:“皇上!张大人虽说辅佐您多年,可其女尚未及笄就已恶毒至极。皇上您此番举动,当真还是明君之所为吗?若不加以严惩,恐怕难以服众啊!”言语间满是对皇上决断的质疑。
皇帝闻听此言,顿时龙颜大怒,怒喝道:“放肆!”随着这一声怒吼,整个殿堂内气氛骤然紧张起来,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一般。
刹那间,殿中的大臣们吓得脸色苍白,哗啦啦地齐齐跪倒在地,头磕得砰砰作响,不敢再多发一言。一时间,朝堂之上只剩下众人的喘息声和叩头声交织在一起。
而站在一旁的易玄则满心疑惑,暗自思忖道:皇上今日怎会这般奇怪?以往遇到这种情况,只要大臣们稍加劝阻,皇上多半都会重新斟酌一番。可此次面对众多大臣的极力阻挠,皇上竟然执意要保下张玉宁,这着实不像皇上的作风!
想到此处,易玄不禁皱起了眉头,陷入了沉思之中。
此时,皇帝的额头上已满是豆大的汗珠,他用手扶住额头,显得有些疲惫不堪。沉默片刻后,缓缓开口说道:“退朝……”声音虽然不大,但却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一直侍奉在侧的赵公公见状,赶忙高声喊道:“退朝!!”伴随着这声呼喊,大臣们如释重负般缓缓站起身来,躬身行礼之后,鱼贯退出了朝堂。
偌大的宫殿瞬间变得安静下来,只留下皇帝独自坐在龙椅上,不知在思考着什么……
这时,一女子缓缓走来,轻声道:“皇上,您该吃药了。”
——————
张旌心中焦急万分,脚下生风般朝着太后所居的宫殿疾驰而去。
进入大殿后,张旌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膝盖与地面撞击发出沉闷的声响。紧接着,他抬起头来,泪水不受控制地从眼眶中涌出,顺着脸颊滑落下来,形成两道清晰可见的泪痕。
“恳请太后娘娘救救宁儿!”张旌带着哭腔喊道,声音颤抖而又急切,仿佛那几个字用尽了他全身的力气。
只见那坐在高位之上的太后微微眯起双眸,眼中瞬间闪过一抹不易察觉的精光。她轻启朱唇,缓声道:“张大人,你应当知晓,哀家向来不干预朝堂政事。”其声音虽然轻柔,但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站在下首的张旌御连忙躬身行礼,言辞恳切地说道:“娘娘,如今能救宁儿性命之人唯有您了!倘若娘娘您能够慷慨相助,臣甘愿对娘娘唯命是从,马首是瞻!”说罢,他再次深深拜倒在地,额头紧贴着冰冷的地面,显示出他内心的焦急与诚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