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使臣来访
只见一只野兔窜出草丛,众人松了口气。但苏长淮却隐隐感觉不对劲,轻声道:“事情没这么简单,这附近可能有二皇子设下的暗哨。”
这时,前方树林里隐约透出一丝火光。顾清寒使了个眼色,众人小心翼翼地靠近。
待看清时,发现是几个普通猎户围着火堆取暖聊天。影一刚放下戒备,苏长淮却猛地大喊:“快走!”原来他发现这些猎户手上有着习武之人特有的茧子,绝非寻常百姓。
然而为时已晚,周围涌出一群黑衣人,将他们团团围住。为首的黑衣人冷笑一声:“呵,没想到随便出来走走也能有这么大收获!凛王殿下,你的人头归我了。”
影一悄然靠近顾清寒,低声说:“王爷,我拖住他们,你找机会先走。”顾清寒微微摇头。
就在黑衣人准备动手之时,突然一阵箭雨射来。是顾清寒暗中安排的暗卫及时赶到。
影二影三及时出现的将易幽兰护在身后。
黑衣人顿时阵脚大乱,顾清寒看准时机,拔剑冲入敌阵。苏长淮也不甘示弱,抽出腰间软剑加入战斗。一时间,刀光剑影交错纵横。
顾清寒剑法凌厉,几招下来便斩杀数名黑衣人。而苏长淮身姿轻盈,所到之处黑衣人纷纷倒下。黑衣人的首领见状不妙,想要逃走,却被苏长淮一剑刺中后背。
危机解除后,顾清寒看向几人说道:“先回去,已经打草惊蛇了必须立即召集人马将宿东山的叛军一举歼灭。”
苏长淮应声道:“王爷所言极是。”于是一行人迅速赶回营地。
回到京城后,顾清寒立刻禀明皇帝调兵遣将,苏长淮则协助他部署战略。苏长淮心思缜密,指出了几处容易被叛军偷袭的薄弱环节,并提出应对之策。顾清寒听后不禁对他刮目相看。
很快,大军向着宿东山进发。到达山脚下时,顾清寒一马当先冲上山坡,身后士兵呐喊着紧随其后。山上的叛军早有防备,但他们低估了顾清寒军队的士气和战斗力。
苏长淮带着一队精兵从侧翼包抄,杀得叛军措手不及。
随着时间推移,叛军渐渐不敌,节节败退。最终,他们成功剿灭了宿东山的叛军,这场胜利也让顾清寒在朝中威望大增。
在这场关乎国家安危叛军事件当中,二皇子和沐凌舟自始至终都未曾现身。最终,施莨成为了此次事件的替罪羔羊,承担了所有的罪责与骂名。
随着叛军之事渐渐落下帷幕,人们紧绷的心弦稍稍得以放松。
而就在此时,易幽兰正紧锣密鼓地筹备着揭露沐凌舟通敌叛国的证据,企图将他的罪行公之于众。可偏偏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易明修却领着陆言笙出现在她面前。
只见易幽兰嘴角微微上扬,似笑非笑地调侃道:“大哥,陆姑娘尚未嫁入咱们家,你走到哪儿便把她带到哪儿,真是如影随形呐!”
陆言笙闻听此言,不禁面露娇羞之色,轻嗔地回应道:“如画惯会笑话人!”那模样恰似春日里盛开的桃花般娇艳动人。
面对易幽兰的打趣,他显得有些无奈,但他并未多做解释,而是直奔主题说道:“如画,我此番过来是有要事要告知你。燕国派遣使臣来访,你身为朝廷重臣之女,又是楚国的郡主,按照礼节,理应入宫一同接待使臣。”
易幽兰听闻此消息,神色一凛,郑重地点头应道:“我知道了,定在何时?”
易明修略作思索后回答道:“时间定在了五日之后。燕国大皇子谢则玄通敌叛国意图谋反,现如今燕国连破三城,燕国君主也成为了阶下囚。此次使节来访颇为仓促,皇上已经下令着手准备一应事宜了。”
易幽兰那绝美的面容此刻却被凝重之色所笼罩,她那双明亮如星的眼眸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谢则玄竟然提前谋反了!
回想起之前种种迹象,她恍然大悟。难怪上次谢祈安会突然出现在燕国,当时就觉得此事颇为蹊跷。
如今想来,一切都有了解释。
她心中暗忖,这局势变得太快,看来宫中即将风起云涌。她看向易明修:“大哥,那我们得尽快做好准备。这燕国之乱恐怕会波及到朝堂上各方势力的平衡。”
易明修微微颔首:“这次接待燕国使臣怕是不会太平。”
站在一旁的易幽兰秀眉微蹙,轻声问道:“此番率领使团前来出使的究竟是何人?”
易明修手抚下巴,沉思了一会儿后缓缓开口道:“据我所得到的消息,此次带队的乃是燕国太子———谢祈安。”
当易幽兰听到这个名字时,心中不禁猛地一颤。尽管她早就知道会是他,可真真切切地从易明修口中听闻其名时,那股熟悉而又复杂的酸涩感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无论如何,她也一定会帮谢祈安扫清一切阻碍,助他登上燕国君主的位置!
易明修察觉到她的异样,担忧地问:“如画,你与这谢祈安可是有什么渊源?”
易幽兰深吸一口气,勉强笑道:“不过是见过几面罢了。”他虽心存疑虑,但也不好再追问。
五日后,燕国使团入宫。
她远远就看到谢祈安,他依旧身姿挺拔,只是眼底有着掩饰不住的疲惫。
接待宴会上,歌舞升平间却暗藏汹涌。朝中一些大臣开始刁难燕国使团,提出诸多苛刻条件。
大臣甲挺直了身子,眼神冷漠地看向燕国使臣们,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嘲讽的笑容,然后慢条斯理地开口道:“既然你们燕国有求于我国,那么就应当拿出足够的诚意来。不如就让嫡公主嫁于我国,方可显示出你们求好的决心。不仅如此,还需将边境的两座城池割让给我国,以此作为两国交好的见证和保障。”
燕国使臣甲听闻此言,气得满脸通红,他怒目圆睁,双手紧紧握拳,身体因为愤怒而微微颤抖着。只见他猛地向前踏出一步,指着大臣甲大声喝道:“你们简直是欺人太甚!”
燕国使臣乙此时站起身来,拱手行礼道:“楚国陛下,臣此次前来,只求两国交好,并非受辱而来。若贵国执意如此刁难,恐失大国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