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奔赴沧州
“你这最后一趟,练的是个啥?”
等刘战一套青龙拳练完,明显感觉到气氛不太对,再看李书文,干瘦的脸上已经明显能看到嘴角在抽动了。
“额,这套拳法叫青龙拳。”
刘战猜测这青龙拳可能是民国年间才创出来的,李书文这时候未必见过,所以也就尴尬一笑,没有多说。
“青龙?我倒是听过洋人的故事,去年陪袁大人视察时,也见过天津城北望海楼教堂里的画册,确实有那种大肚子长翅膀的龙,你是照着那个练的?”
李书文问这句话的时候表情颇为疑惑,显然是在认真思考这个猜测的可能性。
你要是嫌弃我练得不好你就直说!
刘战满脸黑线,显然已经明白了李书文的意思,但是看着这个一脸严肃,努力回忆自己上次去教堂经历的李书文,他实在是无话可说。
看到刘战那无奈的表情,李书文也明白是自己想差了,赶忙抛弃那个天马行空的猜测,咳嗽了一声。
“咳咳,你这一身功夫,虽然还是巴子拳的影子,但也有了不少创新,尤其是那第二趟拳的虎形,实在是好。”
进入状态后,李书文那大家风范显现了出来,对于自己的领域,他有着绝对的发言权。
“第一趟那个架子也练得相当不错,虽然还欠缺一丝熊形的神韵,但也就是一层窗户纸的事情了,你要是愿意,就来我这练,不出三个月,我就让你这熊形练成。”
看过刘战的水平之后,李书文也不客气了,之前虽然说是平辈论交,但此刻见刘战确实练的是自己一门的东西,便直言自己能教刘战。
“如此,就请李师不吝赐教了。”
刘战直接施了个弟子礼,对于历史上有名的前辈高人,他一点儿心理负担都没有。
而且真正算起来,他刘战应该是八极拳第十世的传人,而李书文是第五世的高手,差了好几辈呢。
李书文也没客气,稳稳当当地接下了这一礼。
刘战说的明白,叫他是李师,而不是师父,也就是说刘战虽然执弟子礼,但并没有背叛自己的师父,如今这个时代,武林中人想要跳门学习其它门派的武术,基本也都这么干。
要说这也是在五十多年前被洋人的枪炮打疼了,才让这些武学大家们痛定思痛,传艺不再藏着掖着,也鼓励弟子学习他派武学,找到自己的道路。
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这件事在现如今已经颇见成效,尤其是形意八卦两门,高手频出,互相之间换艺频繁。
就连他们自己,前几年也是和练劈挂拳的通过一次冲突和解的机会,尝试了换子传艺。
就说那号称“半步崩拳打天下”的郭云深,最早也是和刘晓兰一起拜在孙亭立先生门下学习八极拳的,只是后来两人遇到了形意拳的开山祖师李洛能,才在孙老先生的支持下,一起拜了李洛能为师。
接了这一礼,李书文和刘战的关系明显亲近了很多,许多先前不好说的话,如今也不再客气。
只见李书文嘬了嘬牙花子,叹了口气:
“你那师父是个奇人,能从熊形上演变出虎形,又化出龙形,我如果没有猜错,你师父应该和我一样,也是这种干瘦的身材吧?”
这倒是奇了,刘战的师父杨强和他相比确实是个干瘦的身材,这李书文还有能掐会算后知百年的本事不成?
不过很快,刘战便反应过来了,李书文说的不是他师父,而是青龙拳的创始人。
确实,这趟拳法本就是适合身材修长的人来练。
见刘战虽然不答,但面露惊奇之色,李书文以为自己猜对了,便笑着继续说道:
“你这身材,练熊形虎形都容易,龙形却是有些为难你了,但你要知道,越是难,才越能出功夫,我这个身材也能练到熊形上身,你练龙形也不会有问题。”
李书文显然还在对刚才那个勇者斗恶龙的猜测耿耿于怀,找到机会就安慰一下。
说罢,他转过身来,示意刘战上前。
“靠法练过吧?霍元甲兄弟在信中说你天生神力,我倒是想试试你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刘战有些犹豫,虽然传说中李书文力大无穷,但比较身材过于瘦小了,刘战很怕自己真发力把他靠出去,会得罪到这位百年前的前辈。
“你放心用全力,这没人,我也不怕丢人,话说回来,你还未毕有我的力量大。”
既然李书文这么说了,刘战自然也不再客气,马步一压,在李书文斜后方站定,两人都是以半边后背对着对方。
他们这帮练八极拳的,一个个都是性情耿直之辈,就算刘战在国企中摸爬滚打了几年,有些社会历练,但遇到相同性格的人时,依旧会把那些谨小慎微抛在脑后。
“砰!”
一撞之下,两人竟然各自退了两三步。
刘战第四层龙象般若功基本全力施为了,原以为能把李书文那不过一百来斤的身子靠飞出去,没想到居然打了个平手。
想到刚刚碰撞之时,李书文那瘦小的身躯居然瞬间浑圆,面目狰狞犹如野熊怒吼一般,刘战瞬间对他所说的熊形上身有了深刻的体会。
这和他之前练习黑虎拳,虎形大成时的状态很像。
只是难得的是,李书文身高不过一米六,体重也不过百来斤。
“好,确实是天生神力,我有件事儿之前还有些犹豫,现在却是可以和你提一提了,你稍等我片刻。”
李书文说完,也不等刘战答复,径自往旁边的兵营瓦房处走去。
没让刘战多等,片刻之后,李书文便拿着一封书信走了回来。
“这是我今早收到的信,原本想回信推了,但此时有你在,也许你能帮我解决此事。”
说罢,直接将信纸抽出,递给了刘战。
“同臣吾徒,见字如面。
今春之时,汝师弟祥云为民请命,率同门三百余弟子扫荡大浪淀水匪,救下妇女三十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