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进退两难 - 碧海残阳 - 黄沙独行者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碧海残阳 >

第三百五十一章进退两难

“海樱”号上,大明和晋州的将领们聚在一起商议,现在倭军水军主力的几百艘战船就堵在海湾里,船队是肯定过不去了,下一步怎么办,大家众说纷纭。

林镇抚将问道:“不能转道去全罗道吗?”

李惟俭和李雍对视一眼,李雍说道:“大人有所不知,这去了全罗道,船上的东西可就运不回晋州了。”

水军副营长李诚迟迟疑疑的问道:“可否去丽水大营?”

李雍说道:“一样,他们也能把船上的军需全漂没了。”

林镇抚将有些意外,难道高丽也流行大明的“漂没”大法?但他也不好再问。

众人不啃声了,就凭这二十条船,是肯定冲不过去的,那李舜臣有两百多条船都被堵在海湾里出不来,更不要说他们这几十条船了。

水军营长韩圭说道:“刚才下官和李副营长去审了几个倭俘,他们说前几日在熊川遭到李大人水军的袭击,后来九鬼嘉隆赶来增援,又与李大人的水军大战一场,这才追来泗川的。下官以为,倭寇已经连战数日,士卒多半已经疲敝,火药箭矢肯定也消耗不少,他们应该在这里坚持不了几日。”

众人眼睛一亮,李雍想了想说道:“多半如此,否则倭寇这么多战船却不能北上攻打泗川,反而被李大人的水军堵在堡垒前面,几千号人马,每日消耗的粮食淡水都不是小数,我军在这里足以威胁他们的粮道,他们肯定不敢分出很多战船来打我们。如此看来,我军就守住这海湾口,让倭寇如芒在背,最后不得不退。”

李惟俭也表示赞同:“李参谋长所言极是,倭寇船来多了,我们就退,来少了,就如昨日一样打他就是。本官不信他敢分出一两百艘战船来打我们,那边李大人的水军就有机可趁了。”

众人纷纷赞同,当即就定下了方略。

会散后,李惟俭问李雍:“你什么时候懂兵事了?秦川教的?”

“嘿嘿,下官可是保民军参谋长,不学点兵事,不就尸位素餐了吗?再说下官虽不怎么懂带兵打仗,但知道人要吃饭、马要吃草不是,先前在家里经营产业,整天想的都是这些,这打仗不一样吗?”

李惟俭点点头:“不错,长进不小,秦川说的也对,打仗就是打钱粮,倭寇若是在岸上不能立足,确实也呆不了几天,待粮食和淡水用尽,他们不走也得走。”

这边二李在一起嘀咕,那边颜九和王海樱也在商量,颜九道:“大小姐,这仗是打痛快了,倭寇肯定会想起是我们,一定会派人去查的,得尽快把兄弟们的家眷运出来,等到平户的松浦家知道消息后,他们就走不脱了。”

“那九爷您说怎么办?”

“我看倭军也呆不了几天了,李舜臣在里面,我们在外面,他两边被断,两边也打不赢,不走也得走,九鬼嘉隆迟早会知道我们,一定会报复的。这样,今晚我就带另外两条船回平户,你带西洋船留在这里压阵。必须赶在九鬼嘉隆的使者之前回到平户,回去后我把船上的生丝卖了,再把兄弟们的家眷全接走,你在泗川等我。”

“好吧,等会我们一起去找李大人说。”

……

船津湾,海岬堡垒南边水域,几百艘倭军战船摆成巨大的方阵,几乎横断了整个海湾。堡垒西边的海湾,则是高丽水军的战船在遥遥对峙。

“什么!又是西洋战船?”最大的一艘安宅船上,倭军水军统帅正在询问刚刚来到的胁坂安治。

“大人,”胁坂安治说道:“这艘西洋战船和两条小福船以及四条板屋船挂的都是晋州保民军的旗帜,其余的战船挂的是明国的红色旗帜。”

“明国人,西洋人,高丽人……”九鬼嘉隆喃喃自语,突然他脑海了闪出了一道光:“不对,不是西洋人,上次龟井兹矩也说碰到了一艘西洋船和两艘明国的福船,不过那时挂的是李旦的旗号,也有四条板屋船,如果吾没有料错的话,还是那几条船,李旦的船。”

胁坂安治一愣:“难道李旦受明国招安了?但怎么会挂出高丽晋州的旗号?”

“哼,他在走私,你不是说还有二十多条运输船吗?看样子上次他运了东西去明国,现在回来了,还运了不少东西回来,连明国都出动水师来护航了。”

“大人,是不是派人回国去质问李旦?”

“上次就派人回去将事情禀报给太阁殿下了,但还没有消息传回来,多半李旦在抵赖,这边也没有证据。现在居然敢挂高丽旗帜与我军公开作战了,吾这次定会上报太阁,惩处李旦,就是松浦家也休想庇护他。”九鬼嘉隆并不知道,李旦为了避免卷入中日之间的大战,早就避祸去南洋了。上次九鬼嘉隆派人回去告状,而丰臣秀吉却因为母亲大政所病危,急着赶回大阪去了,处理事情的德川家康和前田利家就例行公事的向松浦家发了封问询函,松浦镇信却远在平壤,平户的松浦家的人不敢处理,又派出人远赴高丽,结果这件事情就没有下文了。

“这次铁证如山,李旦抵赖不了,哼,没有我国庇护于他,他早和王直一样被明国诛杀了,真是恩将仇报,居然还妄想和王直一样受明国的招安!”胁坂安治愤愤的说道。

“这样,吾立即给前田大人和德川大人写信,让他们追索此事,李旦这次必须有个交代。”

商议完了李旦的事,胁坂安治问起当下的战事:“对了,大人,如今这战事如何继续?要不要多派些战船去驱逐外面那只明国和高丽的船队?”

“怎么驱逐?去少了,像你那样,被人家牵着鼻子打,去多了,这边怎么办?李舜臣还在虎视眈眈盯着我们呢?”

“我军拿不下那个堡垒吗?”

“不好打,桑山元晴打了一整天都打不下来,后来高丽水军到了,就撤回来了,本指望你来后去攻打那个堡垒的,结果你又在外面受了挫。现在高丽人在岸上又来了几千人,紧挨着堡垒又扎了个营寨,不仅封住了去泗川的道路,还与堡垒两边互相支应,这下就更难打了,除非再来些军队。”

“又来了几千人?这小小的泗川,高丽军居然如此之多?难道李舜臣真把大营迁过来了?”

当然李舜臣并没有把大营迁来泗川,九鬼嘉隆和胁坂安治不知道的是,秦川倡导建立的“抗倭军民协防会”此刻发挥出了惊人的效用,官府、保民军、士绅、商贾四方合力,将泗川的民众全数动员和组织起来了,官府和地方头面人物出面撑头,号召民众,士绅出人出粮、商贾出钱,保民军的驻防军和所控制的民兵,则负责组织和安排人员及物质,整个泗川的民众几乎立即就转入了战时状态。所有的男丁都按照保甲组织起来,成为民兵,要么进城协守,要么开赴堡垒那边抵抗倭军,而妇女则被组织起来运输粮草,可以说是全民皆兵了。

老朴让尹银根守住泗川城,自己带领三四千民兵和民夫浩浩荡荡南下去支援堡垒,同时,泗川的大大小小的船只也被动员起来,装载着淡水食物果蔬,一同南下。当李舜臣看到海上陆上的大部队到来时,眼睛都直了,他也没想到小小的泗川居然能爆发出如此巨大的能量。

得到消息的九鬼嘉隆也懵了,他原来以为泗川只是一个小县城,顶天了有个千把守军,上次龟井兹矩虽然败退了,但遭遇的高丽军确实也只有一千多人,只是龟井兹矩担心李舜臣来包抄他才不得不撤。而这回九鬼嘉隆自己带领主力杀过来,本是信心满满,却不料撞见了李舜臣的舰队,同时泗川还冒出了数千人的大军,这还不算,外面还来了一只精悍的明国高丽联合舰队威胁他的后路,现在九鬼嘉隆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打下去了。

往前攻击吧,海上很难冲破李舜臣的舰队,陆上更难拿下堡垒,因为他没有足够的兵力同时向两处一起发起攻击,胁坂安治是等来了,但高丽援军却来得更多。现在光陆地上的高丽军就有四五千,海上李舜臣的水军也有三四千,总兵力已经比倭军多了,这还不算高丽军占据着堡垒的有利地势,以及外面还有一支炮火凶猛的舰队。

一屋子的倭将也是沉闷不语,现在大家都知道难办了,过了好半天,加藤嘉明说了一句话成了最后的稻草:“胁坂君,你可看清了,大明只来了十来条战船?”

“没错,三条福船,其余的要小些,应该是海沧船和苍山船之类的。”

“三条福船,应该有大明的千户、游击一类大将出动了,没有官府命令,只是走私是不可能出动这么多福船的,你说后面还有没有大明的水师?”

众人一听,脸色立即全白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