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内战打法
全州北门外,小早川秀包率领的倭军列阵与秦川的保民军对峙,他本来想等高丽军来攻打他,而他则首先用铁炮轰击,再发起冲击,一举击溃对方,就像他击败其他高丽军一样。
但秦川却按兵不动,反正他现在又不着急,等城里的高丽军杀出来,两下夹击,倭军想不败都难。现在的问题是怎样处置小早川秀包,真要杀死了这个豪门二代,惹毛了小早川隆景和丰臣秀吉,小小的晋州可承受不起倭寇大军的怒火。秦川左思右想,最后干脆懒得想了,就看小早川秀包的运气如何了,如果这家伙带领骑兵要跑,他也不准备追击,让其跑了就是了;如果死在阵中,他也没法,以后只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了。
秦川在那边沉住气不动窝,小早川秀包却等不起了,城墙上传来的厮杀声越来越靠近北门,看来那个家臣并没能挡住高丽军,如果北门失守,他就会陷入两面夹击的绝境,还不如现在全力一搏,争取击败当面之敌。于是他下令进攻,铁炮手和弓箭手先行,足轻和骑兵后继,全军向前压去。
秦川此时还拿着王海樱送给他的望远镜观察倭军,打算找出小早川秀包来,然而他却只能看见如林的长矛和一排排如波浪起伏的人影,他放下望远镜,倭军出动了,保民军肯定不能示弱,于是下令:“全军迎击!”
身后的擎旗的亲卫将大旗一倾,斜指前方,军中其他旗手看见了,纷纷将各自的旗帜前倾,低沉的鼓声也响了起来,军阵随着鼓声动了起来,迎着倭军前进。
小早川秀包有些诧异,他以为对方还会呆在原地防守等他去进攻,拖到城里的高丽军冲出来,没想到居然打起了对攻,看来那边的高丽将领对自己的部下很有信心,他再看看对方清一色的倭军盔甲,难道这真是一支高丽强军?
城墙上,李洸已经来到了能够看见城外战场的地方了,他吃惊的看到两支几乎一模一样的军队在相向而行,同样的甲衣、同样的阵势,简直就是倭国的内战场景在高丽上演,他不由得停下了脚步,观望起城外的战事来,身边几个官员和将佐也停了下来,却被他一阵呵斥,驱赶去带兵攻打前面城墙上还在顽强抵抗的倭军。
实际上此时的保民军,不论装备还是战法,都与倭军没有多大差异。秦川在稻田和那些降倭的帮助下,可以说是全盘复制了倭军的步兵战法,既然这个时期的倭军步兵是东亚最强(明朝和高丽那种靠家丁亲兵打仗的法子是非常落后的,至于女真,则是奴隶军国体制、全族皆兵,愚昧加野蛮,他不屑于学,而倭军才算得上是半近代化、半职业化的军队),那他为什么放着现成的不学,而去想当然的搞些他也不清楚、其他人更是莫名其妙的所谓新式战法呢?保民军与倭军唯一的不同,就是宋成和老兵们搞出的竹子短标枪,每个高丽士兵都带有两杆。
与在昌原迎击胁坂安治不同,由于走得匆忙,此时秦川的军队既没有大炮,也没有糊上泥土的挡板,能够遮护兵士的只有一些盾牌,这些木制的盾牌能挡住箭矢,但百步开外就会被铁炮打透。倭军的铁炮可不是大明那些粗制滥造的鸟铳和三眼铳,连女真人夹着铁片的棉甲都射不穿,倭军铁炮是真能打穿铁甲和盾牌的。当然,对面的倭军也一样,必须承受保民军的箭矢和弹丸,大家没有区别。
两军来到相距百步的地方,双方的铁炮火铳一起打响,两边都倒下了一些兵士。倭军站住了,等待铁炮手们装弹,倭军铁炮手的弹药是事先装好在一个个小竹筒里,类似后世的子弹带斜挂在身上,因此他们能够做到比较快的连续发射。小早川秀包也把希望放在连续的铁炮射击上,想着几轮齐射就能把高丽人的士气打崩,而他也看到了高丽军的长矛手和刀牌手越过了火枪手,继续朝这边行进,看来高丽军的火铳手还做不到连续射击。
当高丽军进至倭军阵前七十步时,倭军开始了第二轮的齐射,两边的弓箭手们也发出了箭矢,高速飞行的弹丸将高丽军前排的盾牌纷纷打穿,原本齐整的阵线顿时出现了许多豁口,但高丽军没有停下,而是继续向前。小早川秀包的眉头再次皱起来了,这支高丽军确实坚韧,换其他高丽军队,此时即便没有转身逃跑,也是逡巡不敢再往前走了,必须将领军官们出来威胁士兵了,但眼前这支高丽军的兵士,就像在校场检阅时一样,继续自顾自的往前走。
当两军相距五十步时,倭军铁炮手们还没有最后完成装药之际,却见对方的火铳手们从队列中跑了出来,倭军铁炮手们顿时惊惶起来,这么近的距离,只要被枪口对准了,几乎无可躲避,他们不禁手忙脚乱起来,想要赶快装好弹药。然而高丽火铳手们却没给他们机会了,一连窜的爆裂之声伴随着团团的硝烟,站在最前排的倭军铁炮手们,就像被一阵旋风刮过,几乎被扫到大半。倭军士兵们被震惊到了,长矛手们纷纷上前,准备迎接高丽军的冲击。
然而高丽军却站住了,弓箭手们继续放箭,火铳手们却开始不慌不忙的装填弹药,倭军士兵们这才看清了,高丽火铳手和倭军铁炮手一样,也是肩上斜挂着“子弹袋”,装填的速度一点也不比倭军慢。原来高丽军的长矛手和刀牌手继续前进,是为了吸引倭军铁炮手开枪,然后高丽军的火铳手再靠近前,专打倭军的铁炮手。这正是秦川和金永城、宋成、稻田等人,针对倭军战法想出的对策,长矛手和刀牌手们虽然遭受了较大伤亡,但只要打掉倭军的铁炮手,主动权就会彻底转移到保民军这边来。
小早川秀包眉头皱得更紧了,两支眼睛都要眯起来了,他嗅到了危险的气息,如果军队继续站在原地,肯定会被高丽军的火铳彻底打垮,他当即下令全军出击,他不信高丽军的白刃战能力比倭军强。
听到急促的鼓声后,倭军阵中的军官和武士们纷纷喊叫了起来,然后全军齐声大喝一声,倭军将士们迈开大步就向保民军逼过来,长矛手们挺着超长的长矛走在最前面。当倭寇军走到距离保民军二十步开外时,保民军的火铳手们已经完成了装填,跟着一阵弹丸射来,倭军长矛手们纷纷倒地,然后倭兵们就看见一片乌云从对面升起,紧接着密集的标枪落了下来,反应快的长矛手赶紧摇晃长矛拨打标枪,但大多数的倭兵却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战法,根本就反应不过来,只能眼睁睁看着那些标枪扎下来,倭军阵中顿时发出阵阵惨叫之声。等到第二轮标枪飞过去后,保民军就趁着倭军被打懵之时发起了冲击,长矛手们挺起长矛直冲过去,刀牌手也紧随而上。
而这个时期的倭军步兵战阵,一般前排都是超长的长矛,倭军对阵,先用长矛击打对刺,看哪边先支撑不住,然后再以武士为先驱突破对方的阵势,而步兵中传统的刀牌手已经被淘汰了。那些传统的木制或是藤制盾牌,根本不能扛住铁炮的射击,同时在军阵对战中,稍远距离,刀牌手会被长矛手全程压制,很难靠得上去,近距离格斗,传统的盾牌也会被锋利的倭刀轻易劈开,而且很多武士和倭兵还惯用双手执刀,其力量是单手持刀的刀牌手所不能对抗的,这点在倭寇侵扰大明沿海时,就尤其明显,大明那些刀牌手往往被双手执刀的倭寇杀得落花流水。倭军现在也还保留有盾牌,不过既大又重,主要是用来插在地上遮蔽铁炮和弓箭射击的,根本不能携带用于近身格斗。
而当初戚继光为了克制倭寇的近战,是用大毛竹制作狼筅阻止倭寇靠拢,再用标枪和火铳近距离射杀倭寇,实际上鸳鸯阵并不是用于白刃战的阵法,而是一个乌龟阵,大部分人都是在掩护阵中的火力输出手,有点像后世的坦克。当然,这是建立在倭寇没有较为厉害的火力输出的基础上,如果换高丽战场上拥有大量铁炮的正规倭军,鸳鸯阵那并不猛烈的火力,很有可能会被倭军吊打。实际上明朝后来也调动了戚家军的后继者——浙军,入朝参战,不过此时的浙军,已是大明军中装备鸟铳最多的军队,而且早已不再使用鸳鸯阵,算是半支热-兵器部队了。
秦川照搬倭军战法,自然也要淘汰刀牌手,不过现在,他还是保留有一些刀牌手,一部分刀牌手负责携带倭军那种沉重的大盾,顶在阵势最前沿挡箭矢弹丸,但这次来得急,那些沉重的盾牌统统扔在路上了。还有一部分就是传统的刀牌手,在战阵中,他们的主要任务却不是近身肉搏,而是掩护长矛手。秦川并不指望手下的高丽兵士能在混乱的肉搏战中击败久经征战的倭军老兵,他要求将士们尽量保持队形,依靠阵型配合和相互协作来集体对抗倭军,而不是依靠个人的武艺来和倭兵单挑。
倭军连吃两个亏,但不得不说这个时期的倭兵确实老道坚韧,他们根本就不在乎身边袍泽的伤亡,而是依旧奋力前进,两军随即接战,却都没有一哄而上撞在一起形成混战,双方密集的长矛也使得近身肉搏暂时无法进行,除非一方显露出颓势,占优的那方才会趁势投入短兵击溃对方的长矛阵,于是倭国内战中常见的那种长矛攒刺的战斗场景上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