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黑云压城
倭军使者山下突然问起李二的志向(或是野心),李二一愣,他看了看山下,山下也目不转睛的看着他。
李二沉默了片刻,开口说道:“本教主本是景福宫中一宦者,想必山下君也知道,却不知吾自幼家贫,儿时蒙冤受刑入宫为阉者,在宫中饱受欺凌,后得白莲圣母点化,知道你国大军将来我国扫荡罪孽,故召集同道起事响应,焚烧景福宫,贡献龙山大仓,故蒙小西大人看重,任为京城府使。本欲为倭国和高丽之共荣大业出力献策,却不料后来宇喜大人受小人蒙蔽,驱本教主为走犬,来夺天安。天安败后,本教主恐回去之后遭小人陷害,这才与同道众人留在这稷山,时刻准备再夺天安,以完成宇喜大人之令。”
山下笑道:“教主大人,如今这情形,你我之间还要继续欺哄吗?实不相瞒,吾也是回去不得的人了,宇喜大人,量小气窄,对下极苛,吾来稷山如此之久,教主却未出一兵一卒去攻打天安,倒还索取铁炮兵器许多,他多半知道吾已被教主大人所降服,待吾回去之后,定会被宇喜大人责罚,性命难保,倒不如留在教主这里,还能一活。”
李二没吭声,继续等山下说下去,山下叹口气,说道:“吾久侍宇喜大人,却无寸功之立,难入宇喜大人之眼,此次来到稷山,众人皆不愿往,只因上次松下君死得不明不白,故遣吾前来。”
李二打断他道:“松下君是死于高丽军之手。”
山下苦笑着说:“此事或许能瞒住宇喜大人,但吾来稷山这么些时日,又懂高丽话,早已知晓,吾加入圣教,也有担心步松下君后路之意。不过教主且放心,吾现在已是后路断绝之人,又入了圣教,自然不会将此事泄露出去。而今吾也只有与圣教共进退一路了,望教主大人体察。”
李二盯着山下,隔了一阵才说道:“山下君且放宽心,只要山下君能够为圣教出力,为本教主分忧,本教主自会看在眼中,决不会有加害之意,以后若成大事,定会与山下君共富贵。”
山下躬身行礼,道:“教主大人,属下本一浪人,靠三尺剑谋得微薄俸禄,妻儿早已病亡,再无家眷在倭国,从此愿为教主大人效鞍马马后之劳。”
“好,今日起,你就是闻香堂堂主,专司军议参谋之事。”
“多谢教主大人。”
李二收服了山下,便问道:“这福岛大人欲让我军与其一道夹击天安,你看此事如何处置?”
“教主大人,此次必须出兵,福岛正则大人的第五番队,兵力雄厚,且福岛大人乃太阁殿下之养子,傲气十足,如果认为教主大人有二心,会立即发兵过来。”
李二吓了一跳,说道:“那稷山怎么办?”
“稷山对于教主大人来说,只是鸡肋,对我国来说,却是连接京畿道和忠清道的咽喉要道,如果不是因为宇喜大人没有多余的兵力,肯定不会听任教主大人占据稷山。”
“那以后我们还能在哪里栖身?”
“教主大人,说句老实话,现在想自立还没有本钱,只能在我国大军的庇荫下才可存活。而宇喜大人要在高丽实行八道国割,一旦征服了全高丽,就会将土地分与诸大名和有功将士,但不会分给高丽人,大人以后即便功勋再高,也只能成为鹰犬。但如果一直未能征服高丽,就需要大人这样的人来辅助,也会对大人行割据之事容忍。”
“山下君是想让本教主行养贼自重的策略?”
“也算吧,福岛正则大军虽多,但仍不足以控制忠清道所有地方,他派一支偏师来打天安,无非是想扫除侧翼的威胁,然后去打公州,而天安、公州以西,俱是山区,高丽人如果聪明,定会避往那里,山区地势崎岖,福岛大人的兵力难以兼顾,也就只能依靠我等这样的高丽附从军来弹压地面,如此便能行割据之事。”
李二想了想,一拍大腿:“不错,可以先与福岛大军一起打下天安,把赵宪赶到西边山里去,我军再尾随过去,占了地盘好征粮征兵。”
“教主英明。”
“山下君一席话,让本教主茅塞顿开,来人,选两名女子去侍候山下堂主。”
“多谢教主厚爱,另请教主大人准予属下挑选两百兵士,自成一队,按倭军之法训练,属下定会为教主大人打造一支精锐之军,为教主大人之羽翼。”
“两百不够,你去挑四百人,另领一百铁炮,以后就作为本教主的护法队。”李二本就对原来那帮白莲教的头头脑脑们不满,而且手下也确实没有一支真正能打的队伍,正好利用这支只属于自己的精锐队伍来控制全军。
第二天,整个稷山城就像滚水翻锅一样,李二下令,全军向天安进发,这次不仅是那些兵丁,而是所有的男女老少。既然稷山不能呆了,他便把所有人都裹挟着跟他走,这样不仅壮大了声势浩,还能让兵丁们没有了后路,只能跟着他一条路走到黑。
再说天安的赵宪、朴延寿和灵圭等人,自从他们打跑了李二和五百倭兵,就一直在提防倭军的报复,但稷山的李二和清州的倭寇居然都没有再来攻打天安,让他们有些诧异,不过他们也不敢掉以轻心,派了许多探子去监视这两个地方。后来他们听说了李二在稷山用白莲教裹挟民众,吓了一跳,赵宪和朴延寿是熟读史书的,知道打着宗教幌子裹挟民众的威力,简直就堪比蝗虫过境,而且与李二手下的民众厮杀,也是高丽人之间的自相残杀,只会便宜了倭寇。三人商议许久,也没什么好的办法,只能先着手加固城防、训练兵士、囤积粮草,以防备李二或是倭寇来犯。
这日,探子来报,有数万倭寇大军到了清州,三人知道,这定是冲着忠清道来的,当然天安也不可能幸免。于是他们首先向公州的巡察使尹先觉和兵使申翌报信,让那边能有所准备;接着,再以官府名义发布命令,让百姓向西边的温阳迁移,赵宪和朴延寿给温阳方面去信,让那边尽量安置这些百姓,而且他们还打算,如果倭寇大军继续西来温阳,大家就要准备上山了。这几万倭寇大军,根本不是他们所能对付得了的,按照当初秦川给他们说的,倭寇要占城池,就让倭寇占好了,大家退到农村、退到山区,控制住民众和粮食就行了,看倭寇还能占多久。
没过两天,赵宪等人就得到了稷山的李二出动的消息,人数居然有一万多人,看来是把稷山的老百姓全裹挟来了,另外还有一支三千人的倭军也从清州往天安开来。与此同时,公州的尹先觉和申翌也向赵宪和朴延寿发来信函,说是这次没法给他们派出援兵了,因为清州的倭寇主力马上要进攻公州了,甚至还提出放弃天安,让赵宪和朴延寿率军也去公州协助防守。
天安的赵宪和朴延寿可以放弃天安,甚至可以接着放弃他们经过的所有城池,但公州的尹先觉和申翌却不敢不战而弃公州,这是无法向朝廷交待的,因为公州一失,就意味着忠清道全境沦陷。得到了倭寇大军即将来犯的消息后,二人坐卧不宁,清州距离公州不过两三日的路程,倭寇旦夕可至。现在公州城只有残兵败军数千,另外还有一万多民壮,但这点人是根本无法对抗数万倭军的,于是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向全罗道的李洸求援,但他们哪里知道,全罗道那边也紧张起来,小早川隆景在锦山聚集大军,很明显也要对全州下手了,李洸现在还自顾不暇呢。
不过李洸到不像尹先觉和申翌那样慌,他现在手头上的兵力并不弱,特别是最能打的权栗所部毫发无损的从北方回来了,让他好歹定下心来。不过锦山的倭寇有一万多人,其中还有一只非常强悍的骑兵部队,这让才遭遇了龙仁和锦山双重失败的李洸不敢掉以轻心,因此他只有对公州的尹先觉和申翌说声抱歉,让他们自求多福了。
尹先觉和申翌要不到全罗道的援军,就只能让天安的军队到公州来增援,但赵宪等人却知道去了公州,也就是去了死地,几万倭寇大军,根本不是他们这两三千人过去就能改变局势的。于是他们也只能对尹先觉和申翌说声抱歉了,不过赵宪还是回信希望尹先觉能够保住军队,不要被倭寇围在公州给一锅端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公州丢了,只要还有军队,迟早有机会收回来,军队丢了,那公州就永远没指望了。
赵宪、朴延寿和灵圭三人商议后,决定不守天安,但打还是要打一打的,不能让倭寇和李二轻易拿了天安,特别是李二,不把他再次打痛了,他肯定会毫无忌惮的朝这边伸手,扩张他的势力,而且李二的乌合之众相对倭寇来说,也好打得很,如果能解救出一部分被李二裹挟的民众,那就更好了。
于是三人制定了一个南守北攻的策略,在南边用一部分兵力设法迟滞住倭寇的进军,主力则在北边攻击李二,如果顺利得手,就干脆击溃李二,再带着解救出来的民众朝西转移。当然如果不顺利的话,就马上朝西转移,不能被李二和倭寇包了饺子。
次日,天安的军队和民众就动了起来,如果那时有高空无人机的话,就会看到一以天安为中心,有几股人流的在朝不同的方向涌动,一股最庞大的人流从天安朝西边而去,这是天安当地的百姓和由清州来避难的民众,共有三万多人,大道上,无数百姓拖儿带女,夹杂许多牲畜车辆,络绎不绝,绵延长达十几里。一股军队则从天安北上,迎向从稷山南下的又一股庞大的人流,那是李二裹挟的一万多稷山民众。还有一股人数少得多的军队向南而去,那个方向上,有一股倭寇的军队正从清州北上。一时间,天安方圆百里的地面上,战云密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