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题外琉球 - 碧海残阳 - 黄沙独行者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碧海残阳 >

第二百三十八章题外琉球

说到龟井兹矩,就必须说说琉球,就是现在被倭国称为“冲绳”的地方。

话说在地球上最大的大陆,欧亚大陆一头一尾的两端,都有个国土不甚大的岛国,岛上人口也不很多,然而这两个岛国却都是野心勃勃的国家。被大海包围的狭小国土、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得岛上的民风都极其强悍,上上下下都有股子扩张的欲望。其上层统治阶级更是如此,他们垂涎于隔海相望的大陆上的财富和土地,几千年来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对大陆国家的窥觑和图谋。这两个国家自然就是英国和倭国,在大陆国家看来,他们都是不开化的野蛮国家,但恰好是这两个国家,在历史上却取得了令人瞠目结舌的成就。

英国就不用说了,建立了掌控全球的“日不落帝国”体系,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全球帝国,称霸全球一百多年。而以英国后裔为主的美国,后来又接过了大英帝国的衣钵,成为了第二个全球帝国,直至今天。

倭国,运气有点不好,不像英国面对的是四分五裂的欧洲大陆,它面对的东亚大陆,却是大一统华夏,结果被牢牢压制住几千年,直到近代,华夏衰落后才得以趁机崛起,但其昙花一现的疯狂也令世界为之震惊,并成功跻身进入发达国家之列,成为非欧美的唯一发达国家。

而这两个国家的成功,诀窍都是依靠海洋的四通八达,建立起强大的海军,再依靠海军构建庞大的海外贸易体系(或是殖民体系),不再受大陆上诸多国家的层层阻碍和限制,直接面向全球各地发展工业和商业。他们各自国内资源贫乏,但却能够从全球各地搜刮资源,通过技术革命,把本国变成世界性工厂,再把产品向全世界输出。他们一手资本、一手舰炮,打开了所有国家的大门,并把那些国家变成他们的资源提供地和产品倾销地,形成对他们极为有利的国际产业循环,从而让他们的技术、资本优势更加巨大。

几百年间,在与大陆国家的竞争和战争中,他们都无一例外的获得了最后的胜利,莫卧儿帝国、奥斯曼帝国、中华帝国、拿破仑帝国、德意志帝国、纳粹帝国、苏联帝国,这些看似庞大的大陆帝国,最终都倒在了他们脚下。后来,一个意大利人总结了大英帝国的成功,发明了一个名词“海权”,从此“海权”超越了“陆权”,成为了全球竞争的核心要素。

西边的英国很早就崛起了,而亚洲的倭国却很迟,一是因为对面大陆的对手不同,二是因为英国早早的结束了内战和分裂,成为了一个统一的国家,而倭国的中央集权体系却迟迟建立不起来,国家长期处于分裂和内乱状态,不管是天皇还是幕府,实际上都没有真正统一过倭国,因此无法集中国力一致对外。直到一个矮小的、面目丑陋的、出身低贱的人出现,这个人就是丰臣秀吉,正是丰臣秀吉,使得倭国在历史上第一次真正完成了统一,并真正有了强有力的国家中枢政权,后来的德川幕府和更后来的明治政府不过是继承了他的衣钵而已。

岛国一旦完成内部整合,岛民们就急不可耐的向外露出了他们的獠牙,丰臣秀吉还在统一战争没有最后结束之际,就着手准备对外扩张。他首先趁着大明的心不在焉,迫使琉球在表面上降服,然后企图染指台湾,后来因为要对高丽作战,才没有继续图谋台湾。随后,对大陆的作战便自顺理成章的提上了台面,而作为大陆跳板的高丽,自然首当其冲。

但此时倭国的国内并非铁板一块,丰臣秀吉也并没有最后完成对国内的整合,就早早的死掉了,完成倭国整合的是德川家康。而以德川家里康为首的东国诸侯,由于与海外的商业交流不多,更看重传统的农业,施行华夏传统的“兵农”之策,并以此最终获得了倭国的统治权,是故江户幕府总的来说,趋于保守和封闭。

而西国诸雄,包括九州、四国、本州西部的诸侯,则历来与海外交往密切,深知海洋和海外贸易的重要性,他们大力发展海外贸易,积极主张对外扩张,在高丽作战的主力也是他们。但他们的势头在经历高丽战败和关原战败后,蛰伏了两百多年,直到西方势力再次打开倭国的大门,他们才获得了翻盘的机会,标志性的事件就是“英萨战争”。事件中,德川幕府充分表现出懦弱无能和对外的卑躬屈膝,反而彰显出萨摩藩的刚烈强悍,从此幕府再也不能掌控西国,明治维新随即拉开了序幕,倭国才真正踏上世界列强的道路。

龟井兹矩也是对外扩张的积极份子之一,早在丰臣秀吉击败明智光秀,在姬路城论功行赏他被授予因幡半国之际,就主动请命去渡海攻取琉球。丰臣秀吉当即赐其一团扇,写着“龟井琉球守殿”,正式授予他琉球守的职位。而此时,琉球还是大明的藩属。

高丽战争结束后,1609年他策动萨摩藩入侵琉球,俘虏琉球国王尚宁,最后迫使琉球承认成为倭国的藩属,并割让琉球北部五岛,而当时大明正陷入内困外焦之际,再无力干涉琉球事务。后来虽然琉球恢复了向清庭的朝贡,但实际上已经沦为了倭国的半殖民地。

1879年,倭国正式吞并琉球,并将琉球改为冲绳县。琉球向清廷求助,最后一位琉球国王尚泰派出使臣求助于李鸿章和左宗棠,但拥有亚州最强大的北洋舰队的清廷却不敢出兵,反而寄希望于谈判和国际干涉,自然最后坐视倭国得逞。倭国也由此探知清国的虚弱,随后肆无忌惮染指高丽,导致甲午战争爆发,战后不仅琉球,连台湾也被倭国占据了。

二战期间,美国于1945年3月进攻冲绳,战败之前,倭军大肆屠杀原住民,原住民被杀得只剩下几万人,却被倭国政府粉饰为自愿“玉碎”。1947年,联合国在美国的指使下,不顾华夏政府的抗议,悍然将琉球群岛和钓鱼屿交给美国托管。1970年,美日签定《美日旧金山和约》,美国罔顾华夏,单方面把琉球连同钓鱼屿的施政权转给日本,华夏至今未予承认。倭国在1972年获得行政权后,将倭国人大量移居琉球,企图造成事实的吞并,现在冲绳人口中,琉球原住民仅有不到十万,其余110万全是倭国人。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正是这个龟井兹矩。高丽扯蛋的历史书上记载他被李舜臣击毙了,实际上他连根毛都没有被伤到。后来九鬼嘉隆因为作战不利,被丰臣秀吉强令隐居之后,作为副手的龟井兹矩也被削职召回国,去经营伯耆日野山的银矿,反倒做出了成绩,让丰臣秀吉重新启用了他。

琉球的话题扯远了点,现在回到这里的海面上,龟井兹矩听了使者的回报,他犹豫了。这支不小的船队肯定装载了大批高丽的物质,就这么坐视船队出去,他回去如何向九鬼嘉隆和太阁殿下交待。但与李旦开战,后果却非常严重,当时东亚海洋上最大的势力就是李旦,大明的水军虽然也强大,但根本没有远洋作战能力,可以说李旦牢牢的掌控了东亚海洋,惹毛了李旦,倭国有被彻底封锁的危险,而一个岛国如果被封锁,结局可想而知。如果李旦一怒之下,再投向大明,那倭国不要说征服高丽,就是本国都有灭顶之灾了。

同时那支船队中还有条西洋战船,真打起来,打得赢打不赢还是两说,搞不好他的命都要丢在这里。最后,那个充当信使的武士一句话彻底打消了他开战的念头:“主公,那艘西洋船上,仅一侧船舷就有二十门大炮,还都是那种可射两三里的大炮。”

龟井兹矩沉吟片刻,他暗自盘算,拼着损失几条安宅船的代价,他可以把这支高丽船队打掉大半,因为他已经发现跟在那六条战船后面的船,都是运输船,没什么战斗力。但自己这边肯定也会遭到严重损失,那么袭取泗川、乃至晋州的计划就不可能实现了,而且如果李舜臣听到消息再杀过来,他就更没有力量来对抗了。

于是,龟井兹矩对那个武士说道:“你再去跑一趟,告诉他们,本着李旦与松浦家的交情,吾可以放他们走,但以后不要再来高丽了,否则两家就撕破脸皮了。另外,你去问问,船主是谁?吾回去后也好让松浦大人去责问李旦。”

“是,大人。”

半个时辰之后,龟井兹矩下令舰队收缩阵线,将横阵变成方阵,放开通道让对方船队通过。而颜九也下令,将作战的横队变成航行的纵队,六艘战船则在倭军舰队侧面成一列纵队,作为屏护,其余船只在战船内侧依次通过。

倭军士兵已经能清清楚楚看到那三条高丽板屋战船上的高丽官兵,但没有龟井兹矩大人的命令,谁也不敢开枪发炮。

“颜九?没听说过。”龟井兹矩念叨着这个名字,一个手下却焦急的请示道:“主公,那三条就是高丽的战船,打不打?”

龟井兹矩不耐烦的呵斥道:“混账,你没脑子吗?去数数那艘西洋战船上有多少门炮!”

同样,这边的韩圭和李诚也紧张万分,下令将士做好准备,随时准备开打。李惟俭看了看双方的架势,半晌才对李雍说道:“倭寇是畏惧这条西洋船才不敢动手,老夫曾听你家秦大人说过,西洋战船和火器的厉害,人口稀少的西洋蛮夷能够跨越万里,征服四海,全凭这两样,原还不信,而今看来,老夫是井底之蛙了。”

王海樱听了,也凑热闹的说道:“说来也怪,你家秦大人没出过远门,却好像知道外面很多的事,不仅大明那边的事他知道,就是万里之外西洋人的国家,他也知道不少,他这是从哪里听来的?”

李雍道:“他不是有个王直的幕僚当老师吗?”

李惟俭鄙夷的看着他,说道:“这你也信?老夫已经问过颜船主了,他原来一直都是王直的亲随,哪里听说过有这么一个人。”

李雍一愣:“那是谁教他的呢?”

李惟俭看着王海樱,笑道:“王小姐,以后你肯定是会知道的,但老夫估计,即便你知道了,也不会对外人说的,是不是?”

王海樱脸一红,低头不再说话,至少她现在是知道秦川是大明人士了,当然这事也是不能对外人说的。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