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红夷大炮
对于在后世影视和网络上见惯了各种大炮的秦川来说,这些古代的大炮并不怎么让他惊讶,但对于李舜臣来说,却是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他清楚的知道,这种炮打出去,即便是他的龟船也会被一打两个洞,还好倭寇没有得到这种炮,否则高丽的水军可就麻烦了,不过自己能不能得到这种炮呢?他想着至少也要弄回去一门,让工匠们仿制。于是李舜臣问道:“颜船主,能否将这些火炮卖些与本官?价钱不是问题。”
颜九却不敢卖,如果被倭国那边知道的话,他可就回不去倭国了,而他从大明收购的货物,主要还是要卖去倭国的,澳门那边虽然也能卖些,但数量不多,因为西洋人都是自己去月港进货,不愿意在澳门被人家赚中间价。他为难的说道:“李大人,总船主李旦已经打了招呼,在高丽和倭国的战事中要不偏不倚,绝对不准把战船和大炮卖给两家,先前倭国太阁殿下和松浦家的人都找过他,他却托故去南洋了。如果小人把大炮卖给大人,小人就回不去倭国,甚至出不了海了,小人的家小还在倭国,望大人见谅。”
李舜臣很是失望,他又说道:“就一门也不行吗?”
颜九道:“小人的船从平户出来时,李旦和倭国的人都清点过船上的大炮,而且小人的船上,也有李旦的人在盯着。”
“那你能不能替本官向西洋人购买?”
“怕也是不成,倭国太阁殿下也曾向红夷人购买大炮和战船,但红夷人估计太阁多半要与大明开战,全都不愿意卖给他。现在李旦和红夷人达成了默契,都不卷入战端,不会向交战各方出售大炮和战船的。”
秦川插嘴道:“李大人,你可否让工匠来揣摩这种大炮,然后回去仿制?”
颜九却道:“秦大人,怕是不行,这种大炮对冶炼之术要求极高,李旦曾也派人试图仿制,却终不能成,最后只能向红夷人购买,但红夷人轻易不会出售,而且价格非常昂贵,李旦也没买多少。小人这船和大炮,得来的却是非常侥幸,而且是因为海樱在船上,李旦才没有收去这些大炮。”
李舜臣一愣:“海樱?”
秦川道:“李大人有所不知,这位便是王直的嫡亲孙女。”
李舜臣这才注意到一直跟在颜九背后的小厮打扮的王海樱,他小小的吃了一惊:“果是九峰船主的后人?”
王海樱行礼道:“小女子王海樱见过李大人。”
“果然是海上长大的,不错,有男儿气概,李旦没有难为你吧?”
“李船主仁义,不曾为难过小女子。”
李舜臣见王海樱倒还乖巧,他哪里知道这王海樱早已是杀过许多强人,手上沾了不少性命的野蛮女生,他伸手从腰间摘下块玉佩,送于王海樱:“汝祖父、汝父(指毛海峰)纵横四海,都算是一代豪杰,本官也是很早就知晓了他们的大名,这块玉佩,聊表本官对他们的仰慕之意,你且替他们收下。”
李舜臣还是不愿意放弃买大炮的企图,想和王海樱套上近乎。王海樱看看颜九,颜九笑笑,于是她双手接过玉佩,又对李舜臣道个福:“多谢李大人赠玉,小女子日后当将此佩祭于祖父墓前。”
秦川突然想起后来徐光启好像也找西洋人买过大炮,还聘请西洋的和尚帮着铸造大炮,就问道:“西洋人的大炮都是在他们本国内铸造的吗?这边有没有西洋人的工匠会铸造大炮?”
颜九道:“澳门也有红夷人开设的炮厂,但产量不大,还只卖给西洋船。小人的船还替他们从倭国运送过铜料。”
“澳门也能铸炮?”秦川有些诧异,他哪里知道,澳门的卜加劳铸炮厂,可是当时亚洲唯一的大炮铸造厂,由葡萄牙铸炮专家伯多禄•卜加劳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开设,所铸造的大炮质量非常优秀,后来明朝先后在这个炮厂购买了近八十门红夷大炮,而安放在北京城门上的十门大炮,还被崇祯亲自命名为“神威大将军”。
当然,现在明朝还没有开始在澳门订购大炮,要等到明朝在辽东被女真人打得落花流水时,以徐光启、李之藻等“洋务派”才主张“师夷技之长以制夷”,后来孙承宗更是大搞“坚城利炮”,于是红夷大炮才在中国广泛流传开来。不过讽刺的是,红夷大炮并没有帮助明朝守住江山,反而被满清用来轰塌了大明的天下。
颜九道:“这种大炮不比一般的炮,一般的炮和佛朗机炮也就一两百两银子一门,这种大炮铸造极难,报废也多,红夷人卖给李旦都是三千两银子一门,还算是优惠他的,他们自己人买都要四千两。而且那个炮厂每年也只能铸造二、三十门这样的大炮,连他们自己所需都不够。小人这船上,也就只有你们看见的这四门大炮,其余的炮都是小一点的炮和佛郎机炮,比不得这四门。”
秦川道:“佛朗机炮也不错,能不能替我们买点?”
“很难,那个炮厂卖出去的每门炮,都要澳门红夷人的总督亲自来定,小人听说大明也想找他们买炮,但到现在都没有买到一门。”
这其实是西洋人出于维护自己强势的考量,来到亚洲的西洋人不管是船只和还是人手,在庞大的亚洲人口面前,都显得非常的渺小,他们所依仗的无非是坚船利炮,如果亚洲人也有了坚船利炮,那他们还混个屁啊!后来葡萄牙人卖大炮给大明,甚至还帮助大明训练火枪队,一是为了传播天主教,二来也是被西班牙人和荷兰人所逼,他们为了保住自己在东亚的势力范围,不得不与大明合作。现在澳门的葡萄牙人正在疯狂的建造炮台,因为西班牙人和荷兰人都盯住了这个葡萄牙在东亚的最后据点,而且葡萄牙人已经开始向大明派出传教士,企图打开与大明合作的大门,著名的“西学东渐”马上就要拉开帷幕了。而力量远比葡萄牙强大的西班牙和荷兰,就根本不会把先进的军事技术引入大明,反而是屡屡在挑衅和进犯大明。
秦川和李舜臣自然不知道这些,更不知道西方的文化、科学和意识跟着就会像洪水一样涌进东方的大门,他们只在为不能买到西洋大炮而惋惜。颜九见二位大人有点失落,就说道:“大炮虽然难以购买,但火枪却可以,因为大明、高丽和倭国都能自己制造火枪,红夷人也就不怎么管了。西洋的火枪虽然比倭国的铁炮价格贵点,质量也差点,但肯定比大明和高丽的火铳强得多,秦大人不是想买西洋的火枪吗?”
李舜臣对火枪的兴趣却不是很大,海战中,火枪的作用是肯定没法和大炮相比的,倭寇的铁炮再厉害,但在海上还不照样被他打得稀里哗啦,高丽战船上的大炮、火箭、硬弩足以压倒倭军的铁炮。当然秦川是需要火枪的,在陆地上,有火枪与没有火枪的区别可是很大的,那可是义和团和八国联军之间的区别。
秦川道:“颜船主,如果你能在澳门弄来几个铸炮的师傅,我必将有重谢。”
李舜臣也赶紧附和:“对,颜船主,本官这里也是如此,不管是炮还是铸炮的师傅,只要你能弄来,本官也会重谢。”
颜九道:“只怕是会让两位大人失望了,铸炮的工匠据说都是红夷人,虽也有些汉人在厂里,但应该都是打下手的,于铸炮之术不甚精通。”
秦川却心道,这个年头的科技能有多发达?大都还处于作坊阶段,那些华人工匠跟着洋人干久了,看也看懂了,虽然不能完全仿制出来,但只要给他们条件,迟早都能山寨出来。他便对颜九说道:“无妨,你把那些汉人工匠弄出来也行,至少他们看到过洋人是如何铸炮的,大不了我给他们铜铁,让他们试着铸造。”
颜九想了想,说道:“好吧,大人,小人这次去澳门时,试试看,看有没有里面的汉人愿意出来的。”
李舜臣和秦川也没什么好的办法,只能先把话说在这里,而跟在后面的王海樱几次张嘴要说,最后嘴还是没有张开,她心里不屑道:“买什么炮啊?去大海上抓几艘西洋船不就得了,这位李大人手下听说有几百艘战船,难道还抓不到几艘西洋船吗?”她却没有想到,李舜臣的那些战船,是根本不敢到远洋去的,就是去了远洋,也追不上西洋帆船。
李舜臣继续在船上观察,还让他手下的人拿出纸笔,将船和大炮画了下来。秦川却对船上的几个白人和黑人水手发生了兴趣,一问才知道,现在有很多红夷人的水手都在澳门和平户找工作,至于黑人水手,都是买来的。当然这些人中间有些家伙的底子不干净,但只要船上的汉人占绝对优势,他们就只有老老实实的干活,而且这些红夷人和黑人,都比较精通操作帆船,有的还能施放火炮,格斗起来也非常凶悍。同时船上还有些倭人水手,打仗和干活也都是好手,就是喝了酒爱惹事,经常和红夷人、黑人打架,逼得颜九把他们身上的倭刀全没收了,免得闹出人命,只有打仗时才发给他们。
当李舜臣意犹未尽从船上下来时,天色已经擦黑了,他最后望了一眼那些让他垂涎三尺的大炮,感叹道:“如此犀利的大炮,我高丽何时才能铸造出来啊!”
秦川道:“不要说高丽,就是大明怕也铸造不出来吧,现在还只有红夷人才能铸造出来,这种红夷人铸造出来的炮。。。。。。”
突然,一道灵光闪过秦川的脑海,他不仅脱口而出:“红夷大炮?!”
李舜臣问道:“什么红夷大炮?”
秦川道:“没错,这就是红夷大炮!”
他终于想起来这就是袁督师口中能够“糜烂数里”的军国利器——红夷大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