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设立海关 - 碧海残阳 - 黄沙独行者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碧海残阳 >

第二百零八章设立海关

“粮食和战争,本官有很大把握让大明有限度的开埠登州,至少能够开通登州到泗川的商路。”秦川向颜九和王海樱解释道:“大明北方连年灾荒,粮价高企,上次运去大明的粮食,立即就被大明那边全吃下了。跟着大明还会出兵高丽,军中所需的粮食又是重中之重,而且大明往高丽运送粮食,最便捷的就是登州。另外高丽的产粮区主要在南方,现在除了全罗道和晋州,南方几乎全为倭寇所占,而高丽朝廷也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全罗道和晋州的粮食无法运去北方,而倭寇大军一旦打来,这些粮食就只能便宜了倭寇,还不如贩运去大明。”

秦川顿了顿,又指着李雍说道:“这次去大明商议开埠之事,这位李大人和金海的郡守李惟俭大人一道前往,你们可以跟着一道去,先去的毕竟比后去的要有利得多。同去的还有晋州和泗川的商贾和士绅,他们也有些船和货物。另外,本官还会说动高丽全罗道水军派战船护航,这趟应该没有多大风险。”

颜九道:“大人,我等从南边过来时,在唐浦西面海上恰巧遇到高丽水军击败倭国水军,泗川以西,倭国水军确实没有能力过来。而且这里到大明登州,没有什么海上的强匪,风浪也不大,若真能说动大明开通登州到泗川的商路,那登州、泗川必将繁盛起来。”

颜九又想了一下,就对秦川说道:“大人,我等此次也愿意和大人的船队一起去登州,不过能否挂高丽的旗号?因为大明对我等还是有所戒心的,除了月港一地,其余港口皆不准我等靠岸。”

秦川爽快的答道:“这没问题,不过挂了高丽的旗号,海上遇到海匪或是倭寇抢掠,你也须助我军退敌才行。”

颜九道:“大人且放心,我等既然挂的高丽旗号,自会替高丽船只护航。”

“好,一言为定,等会你们和本官一起去见见晋州的士绅和商贾,大家认识认识。”

颜九转头与王海樱低声说了几句,又向王海樱伸出手来,王海樱嘟囔着把怀里藏着的单筒望远镜拿了出来,却不拿给颜九,而是起身来到秦川面前,将望远镜朝秦川面前一递,不情不愿的说道:“这个送给你,不要摔坏了,很贵的。”

秦川笑着说:“你既然舍不得,本官就不要了,你下次记得替本官买一个就行了。”

王海樱却不耐烦的说道:“说送给你就给你嘛,哪来这么多话。”说罢把望远镜朝秦川面前的矮桌上一放,转身就回座位去了。

颜九笑道:“大人见恕,她就是这个脾气,自小在海里长大的,当男儿养大的,不懂礼节。这千里眼其实也不甚昂贵,澳门那边有西洋人在卖,大人若还需要,下次小人去澳门可以替大人采买一些,但数量也不会太多。”

秦川道:“那就烦劳二位了,我军确实还需要这千里眼。”

随后秦川又和颜九商议了采购火枪的事情,秦川表示他没有这么多金银,但能拿粮食来冲抵,这次颜九跟着去登州,秦川可以赊给颜九粮食,让颜九贩运去大明,权当预付金。颜九听了,也为秦川的气量所动,表示一定不会辜负秦大人的信任,去了山东后,跟着就会去澳门,替秦大人采买火枪。

吃饭的时候,秦川向在座的晋州士绅和商贾们介绍了颜九,但没介绍王海樱,因为颜九还是不希望过于招人注意,于是王海樱仍旧老老实实的站在颜九后面扮小厮。但陈升的管家和儿子是见过王海樱的,他们相互看了眼,也没吭声,只是和颜九招呼应酬。颜九带着来的两车货物,几乎在饭桌上就销售一空了,晋州这边已经很久没有舶来品了,各商家都非常缺货。至于颜九在泗川港船上的货,士绅和商贾们也全都预定了,只等去船上看货。颜九需要的高丽参和生丝,陈升的管家和儿子也满口答应,说这就派人回晋州去请陈升过来与颜九细谈,随便还会把货品一并带过来。

饭后,众人收拾完毕后,又跟着秦川一起往泗川而去,陈升的管家和儿子则把颜九和王海樱叫进他们的马车里商谈。秦川本想和颜九再谈谈海外的情形,见此也不好打扰人家做生意,仍和李雍骑马走在队伍的前面,边走边谈。

队伍走的不快,到黄昏时,才来到泗川城北,泗川的两位朴姓长官,老朴和临时县令朴银根,已经带人在城外迎候多时了。这次李惟俭没有和秦川一同前来,他知道泗川上下的官吏都是秦川私自任命的,自然也只听秦川的,如果他和秦川一道来,他的品级又比秦川高,到时难免有些尴尬,于是他就托故迟一两日才过来。因为没有外人在场,于是这两伙同属于保民军系统的,又都有点名不正言不顺的官员们就相互热络的招呼寒暄起来。

老朴又看到了秦川,心中不由得感概万分,当初来路不明的烽卒“阿川”,现在俨然已是一方大员了,鲜衣怒马,众人环侍,好不威风,只可惜郑昌大哥死得早,不然跟着来到晋州,至少也是保民军中一员大将。

秦川却没老朴想得那么深沉,他下了马,拍拍老朴的肩头,笑道:“老朴,你在泗川养胖了许多,我却是北上南下跑了许多的路,倒瘦了几斤。”

老朴赶紧说道:“大人,要不您也把属下调去军中,泗川这里,呆着确实太烦闷了,前阵子金永成听说要去宜宁打仗,结果招呼都不打一个,骑上马就跑了。”

“这家伙,也是闲慌了,你知道吗,小顺那小混蛋也死皮赖脸跟着打仗去了,看我回去不收拾他。”

“这个小顺,大人您好不容易才把他从釜山带出来,要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和他死去的老爹交待啊。”老朴埋怨道,他和小顺的爹是相识多年的老袍泽,他又没个亲人,一直把小顺当自己的子侄看待,自然不希望小顺有所闪失。

“等他回来,我把他弄去读书,我这边要办学校了,就在军中,我亲自来当山长。”

李雍等人也是知道老朴、梁桂和小顺都是原来和秦川一起在釜山当兵的,现在这三人还有着秦川私兵的身份,算是秦川的铁杆心腹,因此也不打扰他两人叙旧,都在一旁微笑旁观。

两人寒暄一阵,老朴说道:“大人,李舜臣大人来了,就在城里等着您,他还受了伤,在唐浦被倭寇的铁炮射中了肩头。”

秦川一惊:“伤重吗?”

“弹丸当即就取出来了,是铁弹,不是铅弹,没有铅毒,李大人应该无大恙,这两天照常吃饭走路,也不愿意躺下歇息。”

秦川这才松了口气,当初郑昌就是被铅弹射中,没有及时取出和清洗,结果过两天就死了,他又问道:“那个明使何在?”

朴银根道:“前日就走了,他一直担心倭寇来打泗川,下官就安排了条船送他走了。”

秦川本想和明使交流一番的,看来错过了,他转身对众人说道:“全罗道水军李舜臣大人在唐浦又取得大捷,但却受了伤,本官这就去拜望李大人,你等愿意,也可一同前去。”

众人纷纷附和道:“李大人为国拼杀而受伤,我等自然要去拜见,还需大人引荐。”晋州的士绅和商贾也都知道李舜臣带着水军一直在和倭寇作战,保障了泗川以西海面的安全,虽然他们也知道李舜臣爱吹牛,夸大战绩,但能打败倭寇的高丽将领还真没几个,大家自然对李舜臣也是非常的敬仰。

老朴和朴银根说李舜臣这两天都在县衙养伤,今天他们出来时,李舜臣还在县衙里,于是秦川和所有人等一起往县衙而来。然而到了县衙,李舜臣却不在,衙役说李大人带着人去码头了。

秦川对众人说道:“今日大家走了一天的路,也都累了,这样,大家明日再来慰问李大人和犒劳全罗道水军的弟兄们,本官先过去见见李大人。朴县令,你安排大家歇下,老朴,你领本官去码头,李雍,把颜船主叫上,我们一起去码头。”

秦川安排完毕,就和李雍、颜九及王海樱一道前往泗川西面的码头。泗川城距离海边还有几里路,一条宽阔的大道直通海港,路旁都是绿油油的稻田,大道上不时有来往的车马和行人。秦川见状问老朴:“上次我走时,这里还没有这么多的人,现在泗川港进来的商船多吗?”

老朴道:“也不甚多,船只主要是从西面的丽水过来的,稍远点的就是顺天过来的,其余地方的船没有,看来还是害怕倭寇,颜船主的船是外面来的第一波船。”

秦川说道:“我已经答应颜船主减免他一半的税赋了,你把这事办了,以后颜船主的船,统按一半的税率。”

“那晋州、泗川的士绅和商贾,是不是也按如此?”

“除了丝绸、茶叶、瓷器、香料和西洋的玩意,其余的也按一半的税率,只要不是民生必需品和军需品的,还是按全额征收,回头你和李雍列张单子出来,我来定。”

李雍道:“商会的货品怎么定?”

秦川想了想,说道:“这样,以后凡是从外面进来的奢侈用品,还是全额征收,贩运出去的奢侈用品,减免;而从外面运进来的民生必需品和军需品,免征,运出去的,我们必须控制起来,视情况来定允不允许运出去,还有如何征税。这件事,你和老朴这两天就拿出个章程出来。”

“是,大人。”

跟在后面的颜九问道:“大人,以后外面的船进来,如何征税?”

“还是和高丽的船一视同仁,不过来泗川的首次,可以享受减半的税收,至于你的船,我给你一年的减免期,你看如何?”

“多谢大人!小人定会尽心替大人办好差事。”

说起关税,秦川突然想起海关,这海关可是个好东西,后世太平天国战争时期,满清漕运中断,全国到处都在造反,税收体系几近崩溃,最后还是靠着海关才熬过难关的,于是他说道:“这样,李雍、老朴,你们这两天和朴县令商议一下,设个专管港口进出口货物的衙门,把泗川港管理起来,不要再放任下面那些猾吏来掌管,以后所得税钱,三成归泗川县,七成归保民军,这个港口我们要一定掌握住,以后会是财赋重地。”

李雍问道:“大人,这个衙门叫什么名称为好?还是叫市舶司吗?不过这得朝廷来定啊。”

“不,不叫市舶司,免生麻烦,它既然是掌管海贸的,就叫海关吧。”

于是,“海关”这个名称,就提前了近百年出现在了东亚,让千古一帝康麻子又少了一项发明。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