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木豆是1家之主
孙阳在韩城和小花结婚后,婚姻生活幸福美满,孙阳在煤矿局也很快升了职,小花在邮局上班也有自己的工作,二人互相尊重生活融洽,很快他们便生下了自己的爱情果实,是一个男孩子,名叫孙豪。孩子交给了小花的父母去照顾,二位老人也是性情中人,很乐意去照顾自己的小外孙,让孙阳和小花二人安心上班。
大明宫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被誉为“中国宫殿建筑的巅峰之作”,自唐高宗起,先后有17位唐朝皇帝在此处理朝政,历时达200余年。大明宫占地面积约3.2平方千米,是明清北京紫禁城的4.5倍,被誉为千宫之宫、丝绸之路的东方圣殿。大明宫地处长安城北郭城外,北靠皇家禁苑、渭水之滨,南接长安城北郭,西接宫城的东北隅。一条象征龙脉的山原自长安西南部的樊川北走,横亘六十里。大明宫有含元殿、凤鸾阁、栖凤阁、三清殿、太液池等,规模宏大,世所罕见。大明宫的正殿是含元殿,这里是大唐帝国举行各种盛大典礼的地方,含元殿的左右分别是凤鸾阁和栖凤阁。如此巨大的宫殿群,足以彰显大唐王朝处于盛世顶峰的宏伟气魄。大明宫主要宫殿沿中轴线分布,对称严整,等级森严。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与丹凤门遥相呼应。1961年,大明宫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没有一个朝代能像大唐那样,留给中国人无尽的想象;没有一座城市像长安那样,铭刻着中国人最为绚烂的记忆;没有一座宫殿,像大明宫那样,寄托着中国人永远的向往,大明宫,中华文明在巅峰时期永不磨灭的记忆”。
孙云嫁到了西安柯家,柯大伟真的是如孙云所说的一般,平时沉默寡言,不过大伟倒是老实踏实的做人做事,安心去在园林局做一个园艺工,孙云和大伟两人相处也十分的融洽,很快二人也诞生出自己的爱情果实。是一个女儿,名为柯静。老三有一个学生在西安市内上班,有一天这个学生听说自己的老师有一个女儿嫁到了西安市,于是为自己的老师的女儿孙云谋到了一个政府部门的工作,于是老三便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孙云,孙云在得知这个信息后,便和大伟的父母商量,希望两位老人可以照顾孩子,让自己去政府部门上班,可是两位老人死活不愿意照顾小孩子,孙云没办法去上班只能自己照顾小孩子了。有时候上天给我们的机会只有一次,当我们错过这个机会,可能一辈子就再也不会有机会了。后来柯静慢慢的长大,孙云做了一个清洁工,柯大伟是一个园艺工,二人就这么和自己的女儿柯静生活着。
1994年左右,老孙家这时候已经了六口人,老四,刘菊芳,木豆,还有董萍和两个孩子。木豆和董萍结婚后,老三又从大队包了四亩地,加上自己分到的八亩三分地,孙家这时候种十二亩三分地,木豆长的特别壮实,力气也特别大,不管是除草,种地,亦或者浇地收麦,都难不住这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木豆和董萍也很快的迎来自己的大儿子孙波,第二年又迎来了自己的小儿子孙豆。九十年代,中国经济像一口喷泉一样爆发,农村的人由于没有见过世面,都向往着去外面的世界看看闯荡一番,有机会也可以多赚钱。老三和刘菊芳这时候也五十来岁,虽然没有年轻时候的能干力气大,可是二个人加上董萍却也可以务弄好家里的十二亩地。于是老三和刘菊芳便把木豆叫来,希望儿子可以趁着年轻去外面闯荡一番,木豆在父母的说辞下,也对外面的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便去和自己的好朋友杨老三商量一起南下广州打工赚钱。
木豆和杨老三商量好了要去广州打工,二人心里想着他们要是走了,以后就没有人和五娃玩了,然后二人便去找了五娃,五娃出人意料的竟然没有同意跟着二人一起去广州赚钱,五娃说自己放不下自己的母亲,想和自己母亲日弄好家里的地就好了,二人听到五娃这么说,也就没有勉强五娃。自从杨老三和木豆走后,五娃便干起了卖小零食的活,骑个自行车,背着小零食换粮食。
杨老三一直都是游侠一般的性格,在木豆的怂恿之下也渐渐对外面的世界产生了兴趣,杨大胆和辣子对于杨老三也是不管不顾,杨老三想干嘛就可以干嘛,于是二人结伴而行去广州打工赚钱。二人都没有去过外面世界,心里便有了一点胆怯,可因为互相陪伴,所以也就减少了几分畏惧感。二人乘坐西安到广州的火车到了广州,到了广州后已经夜半三更,二人虽然带了一点钱可是却舍不得住旅馆,于是二人便在火车站附近的公园里面,铺了几张报纸将就睡了一晚。
二人在公园睡了一晚上以后,一大早天刚刚麻糊亮,二人就起床去火车站附近转悠,寻找有没有合适的工作可以去干,二人走着走着突然在路边的电线杆上面看见了一个招聘启示,招聘启示是一个砖瓦窑厂需要招聘小工,二人觉得这个工作还行,于是便撕下招聘启示,一直问路人招聘启示上面的地址去了砖瓦窑厂,二人到了砖瓦窑厂以后,问了看大门的老头厂长的办公室在哪里,老头给二人指了指前面,于是二人便一直向前走去,到了门口,木豆敲门,一个油腻的中年男人出来了,约莫五十岁左右,这个人便就是厂长,二人说明了来意,厂长上下打量木豆和杨老三,木豆和杨老三长相魁梧挺拔,老实朴素,厂长也就同意了二人留在砖瓦窑厂里面,于是厂长便把二人领到了一间废旧的破砖瓦窑里面,砖瓦窑里面有二十多张床,木豆和杨老三心里想,这个工人宿舍肯定是废弃的砖瓦窑厂,二人习惯了贫穷的生活,也没有对这种破旧的地方产生厌烦感。到了晚上,二十多个工人都陆陆续续回来了,木豆和杨老三听着工人的呼噜声,闻着汗臭和鞋臭便入睡了。
第二天一大早二人便被厂长叫起,带二人参观了砖瓦窑厂,并且为二人讲解了砖在砖瓦窑形成的过程,砖就是在泥巴里面加入一定比例的钢碳,先定型(经过模具把泥巴定成成品砖的形状),再一起经过高温窑(钢碳燃烧温度)烧制成,最后把砖运出窑放到外面堆放,工序就这样的。厂长为二人安排了制作泥砖,给泥砖加入钢炭的工作,因为制作泥砖总是把身上搞得都是泥土,并且一天到晚身上的衣服都是湿漉漉的,所以工人都不愿意干这个工作,于是这个工作也就成了砖瓦窑里面最不受欢迎的工作,木豆从小就吃苦耐劳,自然对这份工作没有厌烦感,出门在外的不容易杨老三也能明白,所以也不会厌烦这份脏累差的工作。二人每天都是一大早起床去制作泥砖,身上也都是使不完的力气,以前的工人只能推半架子车土,而木豆和杨老三却能推一架子车土,中午吃一顿饭,连午觉都不用睡就直接去干活了,二人也不太和工人交流,晚上倒头就睡,当然也没有其他工人的很多坏习惯,出门在外厂长也理解这些工人的不容易,也就默许了他们的很多坏习惯。厂长非常欣赏杨老三和木豆,因为以前干泥砖的工人,不是整天抱怨工作累脏,就是整天要求加工资,按理说新工人需要一年时间才能从砖厂升到楼板厂去工作,由于厂长的欣赏,二人便在上班三个月以后被升职到楼板厂工作。二人也非常高兴厂长为自己涨了钱,其实换工作二人都是无所谓的,只要能靠自己的力气赚钱就好。
第二天,厂长便把二人引到了楼板厂参观楼板厂,厂长为二人介绍了楼板的形成过程。1.测量放线预计要制作多大的楼板,然后支楼板底模大概的雏形就出来了。2.绑扎楼板的底部受力钢筋,构建支楼板的侧模。3.绑扎负筋,楼板的上部钢筋。4.浇筑混凝土.然后养护楼板就可以了。厂长为二人安排为楼板浇筑水泥混凝土的工作,二人便服从了老板的安排,浇筑混凝土水泥并不像制作泥砖需要时时刻刻去工作,人都没有片刻的休息时间,所以二人干活累了以后,也可以停下来歇歇,抽抽烟缓解一下疲劳。二人也渐渐适应了砖瓦窑厂的工作,晚上也不顾着只是闷头睡大觉,有时候晚上也会和工人去聊天,互相去聊自己家乡的风景和事物。当一个人适应陌生的地方,那么时间将是过的飞快的,不知不觉二人已经出门在外半年了。
木豆和杨老三和砖瓦窑厂工作的了半年,也渐渐搞明白了砖与楼板的形成全部过程,可是他们却发现老板制作的砖里面加入的钢炭比例不够,而楼板里面的混泥土和水泥的比例更加是不够的,钢筋更加是少得可怜。二人明白这些砖头和楼板都是将被运去为人盖房。木豆和杨老三明白,农村人一辈子也就图住一个房子舒服,可是这种劣质材料怎么能长期住呢,二人想去举报老板,可是不管怎么说,老板对自己却是很好的,于是二人的内心陷入了矛盾状态。
若论及南北读书人文化的差异,南派读书人多浪漫与享受,北派读书人则多风骨与道义。北方自古为帝都,西安为十三朝古都,正义与道义之士集聚。古今士子向往的文化圣地,这些文化之士在古都留下了他们的故事以及墨宝和思想,自古以来歪风邪气甚少,且子民多受正统儒墨气的影响颇深,他们遵循传统礼仪且道德加身,尊仁义礼智信。三观颇正与修养较高。而南方多山水,读书人大多流连与山水之间,心中书墨气十足,但较南方受传统风气影响颇小,性格多自由与浪漫,喜爱田园生活流连与花丛之中。作品之风也多华丽与喧嚣之词。受自身性格影响,南方多浪漫爱情故事。其名利之心多余北方,道义与仁爱之心少于北方。
木豆与杨老三在心中的煎熬于折磨之中,终于决定取大义弃小爱,木豆和杨老三决定去当地的区政府举报砖瓦窑厂,二人到了区政府便进去了,里面的政府办公人员便问:“你们二人想要干什么,”于是杨老三和木豆便说出了二人是西安到广州打工的农民,然后二人讲诉了在砖瓦窑厂的经历,以及砖瓦窑老板给砖里面加的钢炭比例太少,楼板里面的混凝土和钢筋更是少的可怜。政府的政府工作人员听见他们说完以后,对着杨老三和木豆说:“谢谢你们为我们反应工厂的真实的情况,我们已经记录了,你们可以回去了。”杨老三和木豆总感觉很奇怪,可是却感觉不出哪里奇怪。
二人从政府部门出来后没有回砖瓦窑厂,二人商量到,既然二人把砖瓦窑厂举报了,也就不能在砖瓦窑厂呆了,现在摆在二人面前有两条路,第一条重新在广州找一个工作,第二条哪里来的回哪里,回西安谋生。一番思量后,二人决定回西安,外面社会黑暗混乱,不如回家,他们是庄稼人,不管外面怎么样,他们都吃的饱饭。二人决定回家,二人先回工厂了,回了工厂后,二人没有给厂长说自己要回家,而是直接回了员工宿舍,用两个大床单把自己的行李一包,然后用一个长扁担把两个包袱两边一挑,担着行李也就出了工厂的大门。
二人担着行李出了砖瓦窑厂就快速走着,大约走了三四公里,二人听着有人在喊自己的名字,然后二人定睛看远处,是厂长带着十几个工人在他们后面追,嘴里喊着:“木豆和杨老三你们两个王八蛋不要跑,”木豆和杨老三心里想是不是自己举报厂长被厂长发现了呢,可是自己也没有给其工友说啊,二人来不及细想,木豆立马反应这架势像是打架,于是木豆把自己的扁担两边包袱抽下,左手握紧了扁担,然后对着杨老三喊:“赶紧把你的扁担取出来,”杨老三听到了木豆的喊话,赶紧抽出自己的扁担,南方人普遍比较矮一点,厂长带的十几个个工人大多也就只有一米六左右,二人握紧了扁担等着厂长的到来,厂长带着十几个工人走到跟前,厂长被两个人的气势给吓到了,木豆身强力壮,一米七五,浑身肌肉。而杨老三有一米八,但是比起木豆却少了一点肌肉和硬气,但是由于常年劳动,身体看起来也是非常的健硕。厂长对着二人喊:“你们两个王八蛋竟然敢跑去举报我,真的以为我不知道吗,”木豆和杨老三没有回话,厂长继续说到:“两个白眼狼,给我滚。”于是木豆和杨老三继续把扁担挑着包袱就离开了。将来的某一天,木豆给自己的儿子叙述今天的经历,木豆说当时自己二十多岁,身强力壮,即使真的打架,自己也是真的不害怕的。
二人挑着扁担便回西安了,到了家以后,老三和刘菊花便询问木豆为什么从广州回来了,木豆把自己在广州的所有经历都告诉了刘菊芳和老三,刘菊芳感叹到:“外面的世界还是不适合咱这种农村人,”刘菊芳感受到了儿子辛苦,于是为木豆做了一顿碎面,碎面是陕西美食之一,先把面粉放入到盆中,加入热水,等面成糊状的时候,然后放在热锅里面发面四五个小时,等面发好以后揉面,揉面越久面越劲道,把面用擀面杖擀成很薄的面圆,然后用刀将面圆切成一个一个碎条形,切好以后给碎面条里面放入面粉,用手将碎面抖成一个一个分明的碎条形,然后将西红柿,芹菜,菠菜,油菜放在热锅里面炒熟,放入热水,等水烧开以后将碎面条放入锅中,中火烧十五分钟,一锅热腾腾的碎面就熟了,刘菊芳把碎面从锅里舀到碗里,然后把碎面端给木豆,木豆看着这一碗碎面心里感觉非常温暖,离家大半年时间能吃一碗热腾腾的碎面真幸福啊。村里总有人问及木豆和杨老三为什么从广州回来了,二人的回答是一样的,外面的世界不适合咱这种人。
木豆从广州回家以后就和刘菊芳还要老三,媳妇董萍,还有大儿子孙波,小儿子豆娃一家六口生活在一起,家里有十二亩三分地,木豆心里想只要种好这十二亩地,那么家里人就绝不会挨饿的。可是这十二亩地也就只能保证家里人的基础生活,并不能使家庭富裕起来,可是家里这边暂时也没有什么可以干的事情,于是木豆便决定暂时先种好这十二亩地,等以后有机会了再说,当生活处于平静的时候,时间总是过的很快的。
孙家村方圆五十里是一片平原,孙家村向北十里处便是一道防洪坝,防洪坝下面便是十里的防洪区,孙家村人民在防洪区也种上了各种的农作物,防洪坝十里外便是渭河,十里的防洪区便是为了预防渭河因河水太多,便可以排到防洪区,古语有云泾渭分明,泾河的水是清澈的,渭河的水是混浊的,当泾河和渭河的水流到一起的时候,却没有混合在一起,一边清澈一边混浊。流经孙家村的渭河水是非常混浊的,并且携带了大量的泥沙,于是在何寨镇便兴起了抽沙子的狂潮,很多私人老板雇佣了大量的农民工去渭河边去采沙,而这些农民工则几乎都是来源于何寨镇。
木豆听说了这个信息以后,便和家里人商量,反正家里的地父母和董萍可以种,自己不如去抽沙子,还可以多赚钱,于是家里人一致同意木豆去采沙子。由于采沙没有要求,木豆很快便成为了采沙工其中的一员,在渭河边上,一群朴实的农民正在采沙,木豆便是其中的一员,采沙不需要人去渭河水里面把沙子捞出来,私人老板买了大型的抽沙机器,抽沙机器可以把沙子从渭河水里抽出来然后通过管子排到河滩上面。有人需要买沙子的话,只需要带着钱开着车来到河滩上面,把钱交给老板,老板便命令这些农民把沙子用铁锹铲到车里就行,而农民需要干的工作也就是把沙子铲到车里就行。
炎热的夏季,鸟儿慵懒的伸着翅膀,花草也黏软无力的耷拉着脑袋,知了仿佛也受不了这燥热的夏季一直嘶吼,在这个大部分都不干活的夏季,渭河摊上却有一群朴实的农民正在将沙子一铲一铲到铲到车上,而木豆正是其中一员,由于天气炎热,几乎每一个人都是汗流浃背的,每一个人的衣服几乎已经被汗水浸透了,私人老板是不管饭,当到了饭店以后,这些河滩上面抽沙子的农民的亲人便会带着饭食来给自己的亲人送饭,吃完饭后,他们的亲人会带着碗筷离开,没有车来的时候便是抽沙子工人的休息时间,由于体力劳动过重,即使在炎炎是夏日,他们也会很快入睡,等他们睡起来后,便会发现自己的后背全是一个一个的小坑,因为河滩上面全是石头子,他们的皮肤一直压着石头,自然后背全是一个一个的小坑。
干了一天活的木豆回家了,由于天气炎热,木豆回家先抱着老碗喝一大碗水解渴,然后木豆便会大喊一句:“娃她妈煮饭,”她媳妇董萍听见了木豆的声音就知道木豆饿了,然后就给木豆烙饼,饼子大概有普通人的手掌那么大,厚度也和手掌差不多,董萍烙一个饼子,木豆便吃一个饼子,木豆晚上这一顿正常情况能吃下八到十二个饼子,家里人也不嫌弃木豆饭量大,因为家里人知道木豆是真的饿了。私人老板知道抽沙子是个辛苦的工作,所以制定了两个班时间,早班是早上八点到下午二点,午班是希望三点到晚上十点。一般人都是干一个早班或者午班就累的受不了回家休息去了,而木豆是连续干两个班,付出的力气多,劳动大所以木豆的饭量也很大。用木豆的话来说就是别人只干一个班,咱干二个班,咱的钱就是别人的二倍。
一年后,由于渭河采沙严重造成了泥沙流失严重,发生了水灾,引起了当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于是当地政府便关闭了这些不合格的私人采沙机构,于是这些采沙的农民便失业了,木豆便是其中的一员。失业后的木豆便安心在家和父母妻子孩子种地,1996左右,农村兴起了楼板房的狂潮,农村有一点钱的农民都将自己家里的沙子房换成了楼板房,由于木豆干了大半年的砖瓦窑厂和干了一年的抽沙子工作,攒了一点钱,便决定把家里三间沙子房换成楼板房,木豆跟着这股潮流,在自己的地基上面盖起来三间楼板房。
盖完房后,一家人便搬到新房里面居住,有一天晚上,老三和刘菊芳把木豆叫到自己的房间,老三对着木豆说到:“在过两年你就三十了,你也长大了,从今往后,你就是咱们这个家的一家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