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银笛
“
那兵士笑了笑,道:“张大人是皇上身边的红人,自然不知道下面这官场的门道。孙督帅壮烈殉国,对于大明自然是损失,但对我们吴大人来说,却不失是一件好事。”
我看了看张鼐,只见他脸色铁青,嘴角抽动了一下。
那兵士继续道:“大明外有满清虎视眈眈,内有李闯王、张献忠年年征战,耗了这么多年,再殷实的家底也油枯灯尽了,只是空剩下一个躯壳。如今苦苦硬撑着的,也就那几支军队,一是孙督帅手里的大明主力军,二就是我们大帅的关宁铁骑。”
“孙督帅主力军虽号称十万,却多各自为营,各怀心机,处处掣肘;我关宁铁骑在辽东年年戍边,人数虽不多,却是当年袁督帅一手调教出来的,个个骁勇善战,就连那满清皇太极都望风披靡。”那兵士也是关宁老兵,说起自家军队的战绩,自是眉飞色舞,言语间颇多骄傲神情,“如今大明唯一依靠的,只有咱吴大帅统领的关宁铁骑,你说这京城里的大小官员,哪个不是顺溜拍马的人精,这孙督帅殉国的消息一传到京城,自然个个跑到咱大帅府上来巴结送礼了。”
我皱着眉头深思片刻,缓缓走上前,打开那礼盒里的一筐茶叶,只见那茶叶牙尖翠绿,自然是龙井里的上品新茶。就连不喝茶的那几名兵士,上前捻起一小捧翠尖,看着那翠绿的新茶都啧啧称道。我冲那兵士笑了笑,道:“几位老哥,当真舍得将这几筐茶叶送给李某吗?”
“那是自然...”
“你可不要后悔。”
那兵士虽然有些狐疑,却依旧笑道:“几筐茶叶孝敬李老,后悔什么...”
还不待那兵士说完,我就举起那礼盒里的筐子,将那一筐上好的西湖龙井叶全倒在了地上...
那新茶倒在院子里的雪地里,污浊不堪,几位兵士都还没有来得及惋惜,就见那筐子里滚出一堆银灿灿的东西,夹杂在雪地里和茶叶里,闪闪发亮,院子里包括陈圆圆都“咦呀”了一声,大家围上来定睛一看,正是雪花花的银锭。
张鼐沉默片刻,忽然上前,将那剩余的几筐茶叶打开,茶叶里都夹着一堆一顿的银子。大家目瞪口呆之下,他又将那几盒糕点也打开,那上好的京城名点的盒子里,装的都是一盒一盒包装精致的点心,张鼐将那点心抽出,盒子下面绸缎的夹层里,整整齐齐的码着一根根的金条。
那几位兵士哪里见过这么多的真金白银,一个个目瞪口呆,道:“怪不得这几个礼盒如此沉重,原来里面不是茶叶点心,这些个白银黄金,这兵荒马乱的,可是硬通货...”
一兵士道:“李大人好生厉害,怎么知道这里面有黄金白银呢?”
陈圆圆笑道:“这京城的达官贵人给咱们吴大帅送礼,如果只是些茶叶糕点,哪里出得了手,方倒让大帅笑话不是吗?”
那兵士道:“那吴老爷要是知道了,一定会怪罪下来的,咱们...咱们还是把这些个东西都送回去吧...”
陈圆圆正色道:“还回去做什么?吴府对我向来苛刻,好处可不能都让他们一户得了去。再说这是送给大帅的礼物,咱们拿了原本也是应该的。”她转而笑了笑,对院子里的丫鬟兵士们道,“今天我们宰大户,见者有份,你们跟着我这大半年,也没见什么好处,大家伙将这些金子银子什么的都分了吧!”
若是茶叶糕点或是些许碎银,那兵士们还敢领赏,如今看到这么一大顿黄金白银,知道是京城的达官贵人贿赂大帅的贿金,这些兵士都是行伍出身,自然知道武官治兵,历来法令森严。饶是再动心,哪里敢伸手去拿。
陈圆圆执意要分,丫鬟兵士们个个推辞。陈圆圆无奈,只好让贴身丫鬟将那几盒金条收下,将那堆白银分给一众人等。兵士丫鬟们这才上前领赏,个个欢天喜地。
陈圆圆让丫鬟也给我和张鼐一份,我和张鼐坚决固辞。陈圆圆看我们二人态度坚决,也就不再勉强。张鼐和我在院子里远远看那些兵士丫鬟喜笑颜开,张鼐叹了一口气:“李大人,将士殉国,朝廷不思抚恤,却只是疑神疑鬼;朝中大臣尸位素餐,只想着贿赂权臣,巴结新贵。这大明看起来真的病入膏肓、气数将尽了。”
我笑笑不语。
张鼐又道:“当年岳武穆爷爷曾说,身为臣子,应当文官不贪财、武将不怕死。如今我大明朝,文官多只顾自己前程,中饱私囊,武将又多贪生怕死,动辄叛国通敌,大明前途,不知何去何从?”
我安慰他道:“你也不要一味悲观,大明虽内忧外困,但也不乏袁崇焕、孙传庭这样的忠臣名将,我戍边多年,深知吴大帅行事。树大招风,官场风气如此,也不是他能左右的。”
张鼐长叹一声道:“只是希望朝中像孙传庭、吴三桂这样的忠臣,能多几个才好!”
......
过了半月有余,腊月年关,那陈圆圆忽地召我和张鼐,原来她将原本分给我和张鼐的那份银子,各买了一些礼物。送给张鼐的是一些绫罗绸缎和孩子的玩具,说是过年给家里妻小添置些衣服,那张鼐见她诚恳,也就不再推辞。
陈圆圆又道:“先生,我也有一件东西要送给你。”
我那时已经老病交加,自觉时日无多,早有了一些暮年的光景,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摇摇头道:“我这老朽,行将朽木,容夫人不弃寄寓此间养老,已经感激。哪里还有颜面再收什么礼物呢!”
陈圆圆道:“先生先容我把话说完,再说这礼物要或不要。”言语间,就递给我一个锦盒。
我心中狐疑,打开锦盒一看,原是那根碧绿色的玉笛,只是那玉笛原本都是碎片,多用银子箍定修补,只有头尾露出几分碧玉的质地,看上去更像是一个银笛。
陈圆圆道:“宫中巧匠已将这玉笛修好,只是破碎厉害,你看这样用银子修复,可还行?”
“很好,很好!”
陈圆圆又道:“宫中巧匠还说,这玉笛的做工,不像是一个宫女所能拥有,瞧这工艺花纹,应该是当年九千岁府里的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