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大婚
李之戎等下看赵雪刀的回信,越看越感慨,暗叹这孩子实心眼儿,笨了点,套话怎么能这样套呢?于是又回信教了他一回,果然第二次就好多了,赵雪刀第二次回信说,李抚旻夸的是史书上那些有能力,会教子女,能决断,能保护自己的女子,并不一味地追求贤良大度。这倒有点出乎李之戎的意料,不过想想也不难理解,他母亲一味地贤良大度,却没个成算,若无李凤清帮忙弹压后宫,又有太后暗中扶持,早不知被妃嫔们踩成了什么样,便是自家的儿子,也是保不住的。
以前因为自己的母亲落了那样的结果,李凤清娶妻后就刻意避免自己的妻子也落得那样的结果,即使对妻子有不满之处,也不会有所表现,唯恐伤了皇后的脸面,害她在后宫站不住脚;李抚旻眼睁睁看着不擅理家的母亲走到如今这样,事事还需父亲帮忙打点,自然想找个能干的人。此事不足为奇。
这封信交到了李凤清手上,李凤清一看,心里大定,这样的人确实很好。于是往还算合适的世家大族里扒拉了一圈,最后定了江南书香世家杨氏宗主的嫡长孙女杨九章为李抚旻正妃,定了卫晚的女儿、卫乐山的胞妹卫乐福为侧室,明年年中先迎杨九章,年底纳卫乐福,一文一武,足称意了。唯一不称心之处,不过杨家势重,不仅代代出高官,杨家书院也是门生满天下。李凤清想想就觉得不愉快,不过这也难为了,外戚势大,他不愉快,势小,将来李抚旻立太子,不知道又是个什么情形。
杨家却是底蕴深厚,深谙帝王之心的,李凤清的旨意才下,杨氏族长便将杨家底下几个书院都送了人,仅留族学还在,在仕途上的本支之人,也着实收敛了不少,该致仕的致仕,该请调的请调。这些事能有个什么成效先不管,李凤清领了这份心就算他们谋算成了,李凤清领了情在朝堂上对杨家大肆褒奖——当然,空口白话地夸人又不花他国库的银子,正好鼓励下大家都像江南杨氏学习,不夸白不夸,反正没本钱。
这杨氏这么有诚意,李凤清也愿意表示些诚意。
十二月里,黛玉请期,请了吉日二月二十六,不早不晚,正好还能让黛玉在娘家过完十六的生日,李之戎高兴了,黛玉也高兴了。
接着就是年关,李凤清封了笔,和李之戎没日没夜胡混了几天,开年第一封旨意,册立长皇子抚旻为皇太子,杨九章为太子妃,卫乐福为太子良媛。皇子妃与太子妃的迎娶礼可不一样,而且即使杨九章为皇子正妻,在皇子被册立为太子或皇子登基时,她也不一定能成为太子妃或皇后。太子另娶正妃、皇帝另立新后都是可能发生的。李凤清此举,不过将册立太子的时间提前了十个月,对杨氏却有褒奖的作用,杨氏一门自然感激不尽,更加尽心尽力。
正月十五,黛玉最后一次走了京城的灯会,二月在落梅庵与姊妹们上了香,十二做了十六的寿辰,起了一个梅花社,往下就为了成婚的事忙碌起来。正式送嫁妆那日,嫁妆从李府抬起,不像别家那般绕路炫耀,而是直接抬进了并不远的赵家宅邸。
数量且不计算,只知道第一抬嫁妆出门是早上卯时三刻,最后一抬出门,却是次日丑时二刻。吃穿用度坐卧起行,每一行的陪嫁都足可抵别家女子的所有陪嫁,压箱底的银子一般人看不见,知道的都暗暗咋舌,男方的聘礼礼金都填到了箱子里,李之戎又放了对等的数进去,穆子延也填了一些,次李之戎一等,李凤清没填真金白银,填的是一块玉璧,李幼虎打西北送信填了银子来,比李之戎低半分,比穆子延高半分,皇后、贾母、望仙郡主等也各有添妆。大件的家具等物直接装船西去,小件的才抬到赵家的宅子里暂放一放,预备着第二天与黛玉的花轿一同北去,李凤清早在拿到李之戎给的嫁妆单子时就安排下了额外的侍卫,除了公主出嫁时应配备的人马,他又从禁军里调了几百人过去,这几百人他也有别的考量,预备交给赵元帅带一带,来年好用在刀刃上的。这送嫁妆时,又出了一桩令人赞不绝口的事,原来黛玉拿着嫁妆单子清点时,因为陪嫁又贵重又繁多,深有不安之感,与敦和悄悄讨论了一番,最后决定压箱银她只留了十万银子,剩下的全部捐给兵部,充作今年平南倭、他年平桓奴的军费。
李凤清得知,长叹李之戎独爱此女不是没有原因的,又赏下一道圣旨与黛玉,又借赵雪刀南下参战的名义给赵雪刀一个小爵位。赵雪刀因为夫人深明大义,也不管嫉妒的人怎么说他借了女人的风讨得封赏,心里先又将黛玉敬上三分,此后夫妻两个举案齐眉、琴瑟和鸣,几十年不曾红过脸,一辈子没有不足意之处,正自黛玉捐钱始也。
二十六日傍晚,黛玉按规制穿戴齐整,挥泪谢养父,辞别宗亲,登车出阁,在赵家的宅邸暂留,次日清早随迎亲的队伍出城,直奔西北桐冶州而去。
李之戎在城外驿站目送赵家的车队远去,回到家里面对空落落的庭院,先长长叹了一声,之后多日茶饭不思,只对着黛玉留下的三只鹦鹉一只八哥一只猫长吁短叹,李凤清费尽心思也没让他展颜一笑,他要再说多了,李之戎先怪他不问国事问情事,门一关狗一放,李凤清想跳墙都怕被狗咬。
如此过了一个多月,德胜公主出嫁,也是一般的情形,她的压箱钱比黛玉还少一些,毕竟黛玉还有林家的财产,又是独女,敦和在资财上如何比得集三家之宠的黛玉,便这样,敦和也将压箱的银子捐了一半出去。黛玉临去特意留下一箱自己心爱的摆件、首饰,几件自己做的针线托给望仙郡主与敦和添妆,敦和拿着黛玉做的想到过去姊妹们和乐的情形,很落了一回眼泪。
李凤清送走女儿,只伤感了一会儿便没事人一样了,然而直到这时候,李之戎也没好过来,李凤清便暗想他这个哥哥什么都好,就是未免过于重情,如今不过送嫁了女儿就这个样子,将来自己若走在他前头还不知道他要怎么个伤心法儿呢,转念一想,大家同为送女出嫁之老父,自己再上门求安慰,他总不好意思把自己撇在门外一个人哭吧?他要真做得出来,他就敢抱着酒坛子在他门口闹,看他开门不开!
这样做定了主意,李凤清瞅了眼折子,该批的批了该驳的驳了该骂的骂了,没有误了正事,于是叫才俊取了壶女儿红,换了身轻便衣服,直扑李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