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和亲·宁国公主 - 红楼亲王 - 兔之夭刀 - 二次元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二次元 > 红楼亲王 >

第65章和亲·宁国公主

想到边疆诸藩国,李之戎又有些担心以后。大华的藩属国多了去了,不稳定的属国也是一抓一把,过几年李凤清收拾齐王等人,中原少不得要乱一阵,若有人趁虚而入一如当年羌戎和大华在桓奴内乱时趁火打劫,说不定……李之戎仔细端详养女秀逸出尘的面容,道:“有件事,为父想听听你的想法。”

“我的想法?什么事儿,父亲尽管说。”

“先头我说,让你想想自个儿以后想过什么日子,你可想出来了么?”

黛玉呼吸一滞,继而红着脸绞帕子:“好端端地,怎么问起这个。”

“自然是到了该问的时候。你可想得怎么样了呢?”

“这,全凭父亲做主,凡是父亲看得上的,女儿不会觉得不好。”

“你这孩子,这是你的终身大事,又不是我的。”李之戎对她这个想法既满意又不满意,他想了想,横竖四下无人,不如今儿就说清楚了,“为父确实看中了一个人选,可恨家中无主母,无人可以参详,只得我亲自和你说说,虽有碍身份,到底是终身大事,须得说与你知晓。此人为父看着很重,你若不满意,须得挑出他的不是来,为父再看人,就可以避开你不满意的。这个人你见过,就是穆公子。他今年十八了,明年要下场省试,文采极好,谢山长说必在前十之列。才华不错,人品也好,气度不凡,相貌也极好,虽然无父无母,却也自由自在,不必让你服侍公婆和睦妯娌。可惜者,他犯过不大不小的错,但是他也是受人蒙蔽,也悔过了,圣上也原谅了他。他有西北穆家的事业,又有圣上偏疼,前途无量。为人谦和有礼,对咱们家更是投缘。真是再好也没有了。”

黛玉努着嘴说:“穆兄固然是很好的,但是穆兄的文字,好得完美,完美得吓人。不知为何,我心里,拿他当兄长看的。”

李之戎愣住了:“兄长?”

“我见了他,会觉得害怕。若是当哥哥倒是不错,别的……女儿反正都听父亲的。”

李之戎的笑脸裂了又裂,这多好的人才啊,竟然只当哥哥看!他打哪儿找个更好的人来!

宫里李凤清也诏了穆子延觐见,顺便也聊了这件事,说了李之戎的想法之后,李凤清笑道:“依我看,你若喜欢她,大可应了,其一,以后你可以光明正大地称你爹为父亲;其二,可以长长久久地孝顺他;其三,好让他放心;其四,珍善的品貌,也绝不会亏待你。你可觉得如何?”

李凤清的说法无疑很令人心动。穆子延也有些动摇,他端起茶杯一饮而尽,踌躇了许久,道:“不然。陛下,如果晚辈娶了父亲的养女,这一世也不可能和父亲相认了。我呼父亲,必定是正大光明的,不是这样借来的。况且,珍善郡主很好,好得完美,完美得可怕,我一直拿她当亲妹妹,从无半点别的意思。”

“妹妹?我承认,有点年纪的男人都会想要个这样的女儿或者妹妹。不过你真的没弄错?养女也可以再改,大不了我让皇后收养她。”

“晚辈确定晚辈拿珍善郡主当亲妹妹而非其他想法。”

李凤清的表情有点挂不住了,你每天送完八哥送猫奴的竟然只拿人家当妹妹?妹妹都这样有才有貌了,你准备娶个啥样女子当妻子?

穆子延一笑,继续喝他的茶,不时用余光观察皇帝陛下的表情。娶妻什么的他当然听他爹的,管李凤清怎么想呢,当务之急是先把爹认了不是?

林黛玉与穆子延双双认了个兄妹,拒了其他,李之戎和李凤清也无法,只得继续看了。彼时有数家清流文士,只年纪对得上的不多。其中又数谢道才的三儿子谢姑冼最合适,年纪十七八,未曾议亲,少时候谢道才亲自批命说不该早娶,得再过两三年才好说亲,论人品,人人夸,说才华,也是数得上名字的才子,虽然不如他四弟谢蕤宾等那般惊采绝艳,却胜在老实。谢蕤宾文采风流数得上号,可惜太机灵了,不是个好相处的。

又三日过去,宁国公主与羌戎国主到了长安。宁国公主才三十岁上,羌戎国主不过三十五,看形容却都是四十多的人了,塞外风沙大,苦寒,中原娇花嫩柳般的公主自然易老,不过看精神倒很好,神光内敛。

夫妻两个并十四岁的羌戎世子一同入朝拜见,李凤清赐下国宴,宴后都是场面上的礼节,至次日上午,李凤清理政结束,与李之戎、李幼虎、燕王一起见宁国公主,这才是正题。

宁国公主先拜了李凤清与兄长,在仁重设下的座榻上坐定。

李凤清直接入题:“堂姐在离京时曾自誓决不让大华女子再走这条路,如今却上表请旨求娶一位公主,可是羌戎国主有变?”

“启奏圣上:我夫尚好,世子亦尚好。却是因为桓奴事变,故有此一请。往年桓奴内乱,顾不得侵犯他国,今岁桓奴贤王却腾出手来,收买羌戎重臣,意图以桓奴之女充当重臣之女纳入世子府。其心作何设计,妾身不敢猜想。细细查之,朝中竟有不下十人已与桓奴私通。妾身已有年岁,我夫亦旧患缠身,恐不虞将近,将弃世子于虎狼之口,毁大华、羌戎兄弟之盟。且桓奴既敢插手羌戎政事,恐内乱已近消泯,不日将有结果。咱们在桓奴的暗间亦说桓奴贤王有大才,乃是枭雄人物。妾身不得已,出此下策,求娶一位,有担当,有才干,且知情知意的公主,为两国盟之长久而计也。”

宁国公主简简单单地说完情况,呈上一匣书信,都是具体的情报,李凤清收好了,道:“我有长女敦和,你以为如何?”

宁国公主叩拜,说道:“不曾见过,不敢说如何,既然是陛下选中,定然是好的。妾身原说此事需得以陛下亲近可信之人为之,非陛下亲女,反有不是,只恐皇后殿下不舍,不曾说得,未料陛下、皇后殿下、公主殿下有此决心。陛下愿以亲女妻我儿,大善,妾身代世子叩谢皇恩。”

此语即出,就是定了李敦和和亲,李凤清虽然早有准备,心里到底还是像针扎了一样疼。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