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勤王大军 - 极品乐色 - 吴前法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极品乐色 >

第215章勤王大军

吴伟的手下并不认识夏总兵,所以将他带到吴伟面前,请吴伟确认。吴伟看到披头散发衣衫褴褛的夏总兵,惊呆了。

“大人,您这是怎么了?”

“唉!一言难尽啊!”

夏总兵惊魂未定,吴伟向他汇报了炸营后队伍的收集情况,目前已经收集了大约一半的军户,其余的军户都已经不知所向。那也是没办法,昨晚太过混乱,逃得逃,死的死,能收集一半已经不错了。

夏总兵听了吴伟的汇报后,感到很是沮丧,但他见识到了吴伟的军队之强大后,开动了脑筋:只要有吴伟这样强大的队伍,哪怕其余队伍都跑光了也不怕啊。夏总兵不由的转忧为喜。

吴伟将营帐和军队重新整理了一下,在他的整理之下,一切变得井井有条。夏总兵看了之后,觉得很满意,为了鼓舞士气,夏总兵决定检阅全军。

夏总兵在检阅全军的时候,发现了不少陌生的面孔,好奇道:“他们是什么人?”

“大人,他们是江西兵,由于邓总兵在昨晚的炸营之中,不知所踪,他们无人领导,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只好将他们暂时安置在我们的营帐之中,还请大人指示。”

夏总兵想都没有想:“江西的统统让他们滚蛋,带着他们,没什么用,还会浪费我们的粮食,我们也没有余粮啊。”

既然夏总兵已经发话了,虽然江西的军户苦苦哀求,吴伟也没有办法,只好将他们赶出自己的营帐。再说了,吴伟也没有兴趣接收这些军户,这些军户除了浪费粮食,确实没一点用处。

这些江西的军户没办法,如今长官不知所踪,粮食也没有了,再去勤王是不可能的了,只好回江西,但回去也有好几百里路,他们却没了粮食,为了填饱肚子,他们沿路只有靠乞讨甚至打劫沿途的百姓。有些军户怕上头怪罪下来,不敢回江西,但为了活命,干脆入了草为了寇。

这次的炸营虽然折损严重,七千人的队伍只剩下不到五千人,但夏总兵并不是很担心,因为自打他见识了吴伟部队的精锐之后,他觉得只要有吴伟的部队在,哪怕其余的军户都死光光了,也没什么可担心的。

“吴伟,这次多亏了你,你干的好,本官一定会向朝廷提拔你的。”

“谢大人。”

“这次呢,你要保守秘密,知道吗,这次是江西部队出了奸细,啊,是鞑子的卧底,他们企图制造混乱,将我们一举消灭,幸亏我早就识破了他们的阴谋,在我的镇定指挥之下,啊,当然,还有吴指挥你的配合之下,才成功粉碎了鞑子卧底的阴谋。”

吴伟无语了,但是嘴上还是高喊道:“多亏大人指挥有方,大人英明!”

吴伟朝众人示了眼色,众人也都高喊道:“大人英明!”

对于吴伟等众人的反应,夏总兵很是满意,他觉得刚才逃跑的那人根本不是他,他甚至觉得刚才自己真不是逃跑了,而是指挥若定,打了一场胜仗。

他很是兴奋,大笑道:“哈哈哈,好好好!也多亏了诸位将士效命,我会在圣上面前为你们请功的。”

众人大喜道:“多谢大人!”

真是人不要脸,天下无敌了,吴伟彻底无语。

阅兵结束后,夏总兵单独找吴伟谈话,再三问他道:“你派出去的人确实没看见鞑子吗?”

吴伟道:“大人,我派出去的斥候,在方圆二十里内确实没有发现任何鞑子的踪迹,而且我也已经查明,昨晚的炸营是因为江西部队看到我方有拔营,以为是鞑子来了,带头逃跑,造成了我方部队也以为是鞑子来了,跟着出现了混乱。”

夏总兵狠狠的砸了一下案桌:“该死的江西佬。”

夏总兵继续道:“这么说来昨晚完全是误会了。”

“据我调查,完全是个误会。”

“我说呢!好,我现在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据北边的探马来报,鞑子目前已经开始北撤了,我们现在立刻朝京城进发,越快越好。”

吴伟这才明白昨晚为何会突然拔营,我们这位夏大人打仗不行,但是抢功劳倒是不错的。跟着他干,又能保证安全又能加官进爵,倒也不错。

吴伟按照他的命令,立刻命令部队朝京城出发。虽然鞑子可能见不到了,但就当做对部队的一次长途越野训练吧。

除了吴伟的部队,其他的军户自然是磨磨蹭蹭的,吴伟终于见识到了夏总兵的另一面,对于行动迟缓的军户,他直接就按照贻误战机治罪,给一刀咔嚓了。

好家伙,其他军户这才怕了,

为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夏总兵干脆直接告诉他们鞑子已经跑了,我们早一步到京城,就能够得到大量的赏赐,加官进爵根本不在话下,要知道这可是勤王之功啊,功劳大大的!

好家伙,不用去送死,好处还大大的。有这样的好事,行军速度自然是加快了不少。

夏总兵这次学精了,知道吴伟的部队才是主力,关键时刻靠得住,所以干脆把自己的大营搬到了吴伟的部队里。

虽然军户受到诱惑之后,刚开始行军速度确实是加快了不少,但毕竟他们散漫惯了,哪里经受得了这样高强度的行军,很快,他们就吃不消了,渐渐又慢了下来。

夏总兵很着急,笑话,现在鞑子都快走了,你去晚了,还有个屁的功劳啊,只有越快越好。

他惊奇的发现吴伟的部队根本没有吃不消的迹象,如果不是为了等后面的军户,他们也许速度会更快。

所以为了加快进度,他将部队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吴伟的三千军队和自己剩余的几百名私兵,另一部分是剩下的一千多名其余卫所的军户。他命令吴伟的军队先走,至于后面的这一千多名乌合之众,他决定不管了,能跟上多少就多少吧,结果,自然是后面的军户和吴伟的军队距离越拉越大,而且一路上又有不少军户由于迷路或生病等各种原因掉队,最后顺利到达京城的不到五百人,而且,等他们到达京城的时候,京城的危机早就结束了。

夏总兵将自己的营帐安在吴伟的部队里后,干脆当起了甩手掌柜,由吴伟全权负责指挥,好一个你办事我放心,他只负责吃喝玩乐。

夏总兵一开始对吴伟部队的干粮很感兴趣,但是连着吃了几天,也吃腻了,嚷着要吴伟给他找其他东西吃。

但沿途由于连年的战乱,荒无人烟,再加上老百姓见到官兵,比见到土匪和流贼更可怕,早就带着粮食躲得远远的,到哪里去给他找吃的去。没办法,只好先忍着。

这一路上倒是遇到了不少逃难的流民,他们都饿的皮包骨头,就算见到官兵,也没有害怕,因为他们没什么可以被官兵抢去了,除了生命,反正他们也快死了,就算官兵要夺走他们的性命,对他们来说反倒是个解脱。

沿途到处都是饿死或者被杀的流民的尸体,由于饥饿,甚至还看到了人吃人的景象,沿途的景象触目惊心,大明衰亡的迹象越发明显。和这样的惨状这么一比,夏总兵觉得自己有干粮吃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了。

终于在十天后,他们远远的看到了京城,此刻,京城外已经是人山人海,锣鼓喧天。看来,他们还不是最早抵达京城的部队了。这帮家伙真是太精明了,一得到了鞑子已经北撤的消息后,就立马快马加鞭赶了过来。

因为按照以往鞑子入寇的经验,他们抢够了就会撤退,不会在关内做过多的停留。看来这回鞑子已经抢够了,准备北撤了。大家都很聪明,都掐着这样一个时间点赶到京城,就是必须要赶在鞑子已经开始撤退,但还没撤出关外之前赶到京城。这样表面上来好像很危险,其实是最安全的,这时候,既能表明自己的忠心,又可以向朝廷获得好处。

夏总兵禁不住破口大骂各地军官的圆滑世故,仿佛自己与他们不同,他是真的是来勤王的,而不是来邀功请赏的。

这时候,他们发现很多军官围在城门口,好像还和城门上的人发生了争执,乱哄哄的。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各地的勤王大军兴冲冲的赶到京城之后,准备进京的时候,才发现他们被拒之门外。

这也不能怪京城的官员,他们对这些**实在不放心,一旦放他们进城,谁知道他们会干出什么事来,万一出了事,自己怎么向朝廷和圣上交代。

这对这些大老远过来勤王的官兵们来说简直火大,他们早就听闻京城繁华,早就想进城见识见识,今天好不容易到达了京城,他们早就打算京城几日游甚至几月游的计划,顺便还可以搞点油水。

你不知道他们平时都穷的叮当响,就靠行军打劫一下沿途的百姓,但沿途都是乡下,乡下的百姓怎么能跟京城的百姓比,京城百姓可都是有钱人,油水大大的呀。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