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名人出书
第十三章名人出书
市场经济不相信眼泪。
有不少年轻的读者和作者气哼哼地对我说,那些经常在影视屏幕上露面的大腕名人们太不像话了,竟然出什么臭书,而且一版就印了几十万册,大发其财!……我说这怎么会不像话呢?人家有出书的权利,出了书后又有读者买,发财是自然的事。但作者和读者们继续气哼哼地说,作家写的书又深刻又艺术,可是竟然没人买,他们那些书无聊极了,却能造成轰动效应,真他妈的太不公平了!……
我无言以对,我觉得这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
我们过去长时期的计划经济,从来不知市场为何物,从来不承认书籍的娱乐功能,当然也就从来不管读者的审美情趣,总是蛮横地从教育从学习甚至从打击敌人的原则出发,大量地出版所谓严肃文艺书刊。读者愿不愿看也得看,因为没有别的书让你看。现在改革开放,出版和阅读都相对地自由了,大家都想看有意思的书。如果出版界还走过去的老路,那就活不下去。于是,出版社的老板们眼珠子放射着金光,死死地盯着市场。只要市场有什么需求,也就是说读者有什么动向,他们就立即行动,以满足读者的需求来赚取可观的经济效益。我们绝大多数的老百姓,整天只知道发疯似地看电视,痴迷地关注着影视界的各种名人,他们什么时候结婚、离婚,离婚后再和谁结婚或为什么不结婚……总之,兴趣无穷无尽。为此,影视名人出书自然是最有读者也最有利可图的了。另外,国外的书刊市场经验早已告诉我们,出影视名人的书最畅销。
然而,我们中国影视名人一般对写作并不感兴趣,他们大概不会有出书的想法更没有写书的胆量。我敢断言,中国第一本影视名人的书,肯定是出版社有“预谋”的策划和炒作。其他的影视名人看到同行出书走红,也就纷纷仿效。形成了出书高潮。可是读者为什么又怨言连天呢?这就是他们花了钱买书,又费了时间去读,却发现书的内容相当贫乏,思想极其肤浅,不禁大失所望并最终导致恼火起来。其实,书刊市场的销售热点是读者自己造成的,没有哪个领导和哪家书店逼着你去买。不客气地说,你首先埋怨的不应该是名人而应该是自己。说起来我们的读者还不够成熟,只要市场有点风吹草动,只要出版商们略施小计,大家就像牛屁股上的苍蝇,轰然而上,实在是一种惹哀。这就像人们天天又捧又骂的、那些挣多少多少万元钱的歌星影星什么星的,这多少多少万的钱全是你自己从口袋里掏出来的,花钱买上当首先该打的是你自己。
坦率地说,我作为一个作家,自己的书卖不过影视名人的书,当然伤感,但并不伤心,市场经济是不相信眼泪的。另外,出书本身应该说是一个文化举动。对中国影视名人来说简直就是一种高档次的文化锻炼,写得多了,也就写得好了。我比较认真地看了几本他(她)们出的书,有些章节写得还是挺精彩的。这总比某些领导让秘书写发言稿,发表得稿酬后再出书硬性摊派给下面不买不行强得多了。
在一些先进的国家,无论名人或非名人都可以出书,也都在出书,从来不会产生我们今天这样众多的愤慨和讨论。随着我们文化教育和审美档次的不断提高,我们大家会渐渐心平气和,面对出版市场的炒作大概不会像今天这样盲目兴奋地抢购也不再胡乱地生气。影视名人出书当然要比寻常人大光其彩并大占便宜,这在全世界都一个样,是没有法子的事。你要是想不生这个气,你可以不买他们的书,或者也争取当个名人。
2000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