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沉重之海 - 趁爱打劫 - 邓刚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趁爱打劫 >

第四章沉重之海

第四章沉重之海

没有生命的海还是海吗?没有海还会有生命吗?

据宇宙飞行员讲,从外太空望去,地球是蓝色的。据科学家分析,由于海洋的映照,天空才是蓝色的。地球的表面积有百分之七十是海洋,我们可以这样说,蓝色是地球的颜色,是人类的颜色,是生命的颜色。我有幸生长在切入蓝色板块中间的辽东半岛,呼吸着鲜润的蓝色海洋腾涌着的气息长大。

我的家乡北边的渤海是女人般温柔的海,轻风卷动的浪花犹如少女的百褶裙,摩挲着平坦绵软的海滩,谷粒般金色的细沙在清澈的水波里晶莹闪光;连鱼虾也长得细柔苗条,游起来舞姿翩翩。家乡南面则是终日咆哮不止的男子汉般的黄海,滩涂坚实而隆起,岩礁林立,参差错落,像一排排勇士挽臂抱肩,抗击太平洋涌来的万钧之力;这里的鱼虾生长得威武雄壮,钢蓝色的鲅鱼炮弹似的在浪尖上飞蹿,武士蟹挥动长钳,在礁丛里咔嚓作响。然而,这只能是过去往前的景色,并渐渐演化成眷恋于脑海里的传说。因为我“不幸而遭遇”到摄影艺术家姜振庆的作品——“留下黄海,留下渤海”的镜头与色彩的呐喊。

我曾因描绘《迷人的海》而有幸走红文坛,对海的感激感动使我笔锋愈加色彩斑斓。为此我武断地想,姜振庆一定会展示出海的浑厚、浩淼、壮丽和铺天盖地。但我错了,当第一组照片《祭海》闪出古老的神秘,就打碎了我那些自以为是的浪漫。沉甸甸的色彩中,跪向大海磕头求拜的渔民,袅袅升腾的纸烟香火,渐渐漂向远洋的灯船……然后是撕裂迸碎的浪块,弯曲扭动的肌肉,汗碱斑斑的胴体,伤痕累累的船骨,竭尽全力的捕获,艰苦卓绝的劳作,彻底瘫倒的疲倦,浪花沸涌的笑容,礁石层叠的皱纹,感天动地的祈求,欲哭无泪的绝望……我被电击一样地震撼了,角度的刁钻,光的运用,无声的摄影语言冲击着你的视觉。你决不会想到彩色写实会超过黑白写实,大海俨然是在流动着钢铁液体。你是在欣赏版画,你是在观摩油画,你是在触摸浮雕,以往关于海的浪漫全都荡然无存——斑斓显现出斑驳,雄壮融合了悲壮,鲜美浸含有咸腥,汗珠散发着汗酸。是勤奋劳作也是无情的掠夺,是高产丰收也是斩尽杀绝。你清晰地听到大海不堪重负的呻吟,白浪滔滔真正是白发三干丈的生命衰竭。

我注视着姜振庆,镜头后面那对反射着大海的眼睛。为了这一切,他如牛负重般地扛着摄影器材,三年来走遍了辽东半岛数百个渔村,蹲在雪窝里,浮在浪丛中,攀到悬崖上,钻到暗礁下……沧桑巨变的历史在他按下快门的一刹那凝固。他说,或许下个世纪末的人们看我百年前的照片,心中有一种岁月蹉跎,凝重深沉的回味。

他说他看到成千上万的渔船急驰,成千上万的渔网遍布,成千上万的全国各地来的打工仔在掌舵在摇橹;他看到一个渔家女一个小时就能神奇地从海里捞上几百斤贝类,他看到游行队伍般的渔家女浩浩荡荡杀向被频繁搜刮的海;他看到化工厂成千上万吨污水向大海排放,杀死鱼虾,杀死贝类,杀死大海!……站在北方的海岸,他痛不欲生地感到,明天这里将不会有鱼,不会有船,不会有喧闹,不会有歌……他充满激愤又充满激动地去拼命地按下相机的快门,他一千遍一万遍地在心里呼喊着,留下黄海!留下渤海!

我曾经晒磨成一身黑鱼皮般的皮肤,练成为敢于腾波踏浪潜进暗礁丛里的“海碰子”。风风浪浪几十年,我的血管里游动着鲜鱼活虾,我的骨架里嵌进武士蟹的盔甲,我的脑海里奔涌着浪花激流。我坚定地认为,混凝土建筑群可能生出一万个故事,但决不能生出一丝艺术。大自然孕育的生命一旦移居城市,犹如鲜花绿叶插进花瓶,又似鲜鱼活虾离开大海,生命的本质将会窒息、僵硬和干枯。我们曾对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狂妄呼喊“征服、拼搏、战胜……”极其愚蠢地把生命的母体当做斗争对象。这种恳蠢意识竟然能燃起我们的自豪,把大自然征服得千疮百孔。现在回想起我挥动鱼枪杀生于蓝色的波涛下,残酷地扫荡着海底所有的鱼类贝类,我真是痛心。仅仅三十年前,辽东半岛海面犹如童话般美丽。白花花的牡蛎覆盖着成千上万尊礁石,金翅银鳞的鱼群时常跃出海面,随便翻开滩涂上的一块石头,就会发现花纹优美的蛤蜊,急急逃窜的八腿乌贼和活蹦乱跳的小海马。初冬的第一场北风之后,海蜇便铺天盖地地涌来,仿佛千千万万个硕大的粉色珍珠,在蓝色的洋面上漂浮,退潮后星罗棋布般地堆在沙滩上。如今对孩子们讲这些,他们大瞪着惊讶的眼睛,绝对地认定我是在讲神话故事。我们曾几何时还有过更无知透顶行为,全国亿万人停工停产三天打麻雀,要把一个物种从自然界中消灭,实在是可悲可笑!

人类终于认识到,危害人类生命的最高杀手是人类自己。大自然的喜怒哀乐简直就是上帝的暗示。当臭氧空洞泻进大量有毒光线,当二氧化碳要把地球裹成巨大的烤箱,当冰山融化、江河干枯,严重的环境污染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人类共同感到生存危机之时,意识形态,边境纠纷,民族尊严,瘟疫病害将全部都退到次要地位。人与自然的话题会漫长而沉重。

现实世界的黄海和渤海留在摄影家的镜头里,凝成世纪末的艺术。这艺术竟超越审美的价值而升腾为生命的警示录。

没有生命的海还是海吗?没有海还会有生命吗?留住黄海渤海全世界的海,但愿不要只留在摄影家的镜头里,阿门!

1999年2月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