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天赐良机(一)
两匹矫健的马儿并驾齐驱,烟尘滚滚,马车将汴京城抛在身后。
冷血在出城门时便接过缰绳,脊背挺直,眼一眨不眨地盯着前方,赵决明盘腿撑膝,也向前方望去。
冷血在看路,赵决明在看天。
天边流云成堆,碧空如洗,遥不可及。
赵决明看了一会儿,瞥了眼身侧的冷血,举目回望。
城门已化作小点,高山巍峨连绵,随着马车的行进化为朦胧的灰色阴影,如墨色晕染在天际。
深秋的风冰冷而压抑,天边流云掠过,赤日隐去身形,天地微暗。
那段遥远而漫长的梦中的似乎也有这般情形。
――远去的城门、逼仄的天空,自幼生长的城池中烟雾腾天,凄风卷来痛苦的哀泣,高山静立,以千百年不变的沉默相送。
“他”哀戚回首,于寒风中垂泪遥望,印在眼中的是一座奄奄一息的城池。
……
赵决明闭上眼,再睁眼。
此时云过天明,秋阳明朗,枝叶簌簌作响,凉风拂面而去,远处的汴梁城依旧生机勃勃,完好无缺。
他收回视线,向马车前方看去。
*
冷血答应诸葛太傅的提议,主动与赵决明同行的原因不仅仅是因“公事在身”、“恰好顺路”、“彼此间有个照应”,还因为赵决明的身份实在是存疑。
他并不想怀疑朋友,可作为六扇门的捕快,冷血已经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怀疑过许多人。
与赵决明离京同行的第一日,夜宿郊外,他与赵决明轮流守夜,李姑娘在马车中歇息,相安无事。
与赵决明离京同行的第二日,入一小镇,赵决明抓住一个小贼,夜宿客栈。
第三日,赵决明同欺男霸女的恶霸产生纠纷,冷血听到消息时对方已将恶霸押至官府,他匆匆赶去,以六扇门神捕的身份命当地知县严正处置。
当日傍晚,冷血倚窗外望,眼睁睁地瞧见一只白底灰羽的海东青自天际翱翔而来,飞速冲进隔壁赵决明的房间。
他耳力极佳,听得隔壁传来一阵稀里哗啦声,乱糟糟的声音消失后,赵决明慢悠悠地叹了口气。
半个时辰后,冷血听见振翅之声,偏头往窗外望去,只见海东青翱翔于天际,须臾间已不见踪影。
赵决明似乎并无隐瞒之意,说是与家人联系所用,如今则用来与宫中的太子殿下或是官家联系。
至于交流的内容,则是路上所见到的风土人情。
此地恶霸有仗势欺人之嫌,知县则有徇私舞弊之疑,纵然在冷血的威压下知县不得不严正处置,可保不准还有些腌H事。
他们赶路匆忙,太子看了赵决明寄的信,自然会与官家商议后再做处置。
冷血并不意外,他在之前与赵决明同行便已经明白对方与寻常江湖人不同,有些事更乐意按律法评判。
可这并不意味着赵决明是心慈手软,奉公守法之人。
赵决明从不说家世如何,但冷血见他有宝剑秋霜,如今又有名鹰海东青用以传信,定然家世不凡。
这海东青也许本是他家中所用,如今用来与太子殿下交流,只能说明两人确实一见如故。
冷血没有多想。
三人继续一路向山西行去,路见不平则拔剑相助,冷血不近女色,赵决明木头一个,李姑娘是一不习武艺又寡言少语,三人明面上倒是相安无事。
石观音学得奇功,自封穴道,旁人看来只知她是一弱女子,丝毫看不出她乃习武之人,这也是她能够蒙骗南王等人的重要原因之一。与两人同行时为防止露馅,不敢折腾,话少露面少,冷血只当她是为避嫌,并未产生其他的怀疑。
不管是赵决明还是冷血,都未看出这位身世坎坷的李姑娘身份不一般,只一心一意往山西阳曲去,护送这姑娘归乡。
石观音意图寻住机会摆脱二人,只是苦于两人太过尽职尽责,她竟丝毫没有逃脱之机。
她不想让“李姑娘”的身份暴露,便使尽浑身解数试图让自己脱离队伍,独自离去。
可平常如木头一般木讷的赵决明总是在不该贴心的时候变得贴心起来。
李姑娘对赵决明和冷血的公事私事并不了解,但见两人行色匆匆,总是时不时地与飞鹰飞鸽联系,善解人意地提出自己的想法,表示如今已入山西境内,不必再劳烦两人护送。
“两位愿意护送小女子归乡,不胜感激,只是近日冷捕头公事在身,少侠意在江湖,小女子实在不愿再劳烦两位。”
李姑娘情真意切,加之此时离阳曲不远,不管怎么看似乎十分道理。
冷血前些日子收到了铁手寄来的信,叶孤城一行人早已回了白云城,而铁手在南海附近寻找追命的踪影,已有了些许线索。
他心中挂念此事,平日里显露出来,李姑娘与赵决明自然有目共睹。
赵决明作思考状,冷血微微垂眼,似乎有些心动。
石观音心中一喜,不动声色。
绛衣少年思考出答案,道:“既然离阳曲不远,那我更当亲自送你回去。我答应了官家,自然要信守承诺。”他微微一笑,笑容明朗,“姑娘不必担心。”
少年姿容出色,此时一笑更显风华,可石观音却无暇欣赏――这一路上她不止一次认识到赵决明容色之i丽,却同时也见识到此人的耿直木讷,之前她被噎得说不出话,此时却希望对方能继续木讷下去。
赵决明又道:“李姑娘手无缚鸡之力,加之貌美如花,一人上路难免会遇到危险,有我在便无须担心。”
石观音不语,心中冷哼,赵决明嘴上夸她貌美如花却总是木讷的如个瞎子一般。若是赵决明早个一年落在她手中,如今已然是个真瞎子了。
赵决明没有关注石观音的反应,他偏头看着冷血,想知道对方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