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官”与文化
“文官”与文化
不知君曾记否,在“四人帮”年代,曾广泛流传两则文官的“笑林广纪”。其一:※官员在会见某外国代表团,当外国友人提出李时珍时,此官员竟不知李时珍为何许人也;其二;某堂堂的大报总编,居然不知天下有个墨西哥国,讲话时一口一个“黑西哥”。事过境迁,那是发生在“文革”历史暗夜时的故事,我们谙熟其因,可以一笑了之!
未曾料到,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此类“笑林广纪”,又添故事新篇。某日,一位刚从南方归来的作家朋友来访,不无感慨地对我谈起一则笑话:某文化要员,在给南方某大学校庆题词时,总共一二十个字,中间错的字竞有五六个之多。此事,颇令校方为难,不知将此题词刻划成牌匾,悬挂出来以扬校威为好,还是将其束之高阁、打入冷宫为好。此为新时期“笑林广纪”新编之一。之二则更使国人欲笑无声欲哭无泪了:某日驻京某使馆举行酒会,招待京华名流,以增进文化交流。席间,又是一位文化官员当场出丑。他说:贵国文化璀璨辉煌,曾产生过大音乐家贝多芬,他的诗也写得很好,像“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此言一出,当即哗然。在场的中外宾朋都知道贝多芬是德国的大音乐家,裴多菲为匈牙利的大诗人;而我们这位文化官员,竟然在那样一个庄严的场合,无知到将此二人合二为一,演出了一场“乱点鸳鸯谱”之闹剧,使在场的外国朋友瞠目结舌,更使中国作家、艺术家为之汗颜!
在“四人帮”年代,出了“墨西哥”与“黑西哥”的笑活,似不足为奇,因为当时“知识分子”是“吃屎分子”的同义语,人们并不难找到“笑林广纪”之依据。时至九十年代,中国历史车轮又向前滚动了20多个年头,中国已从闭关锁国的自我禁锢中,走向了全面的改革开放;在历史新时期,文化官员,何以又会出现自续“笑林广纪”的新篇,而赌笑大方呢?偶然乎?必然乎?
是偶然中蕴藏着的必然?还是必然中绽露的偶然?
笔者非组织部门人士,不知这些文化官员走马上任时的翔实材料,因而无法破译“文官无文”之奇特现象,究竟缘起何由;但笔者读报见到过披露于报端的花边新闻,诸如“教授摆摊卖馅饼”以及“班主任叫卖羊肉串”之类。对比经济腾飞,文化的落差已然出现畸形^“文官无文”(或可以无文或少文),也是这种畸形怪胎之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