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你是我患得患失的那一个美梦,但,似乎我是你可有可无的人。
毕竟这穿越山河的剑,刺痛的都是用情至疾的人。你是我辗转反侧的梦,我是你如梦山河的故人。
到头来,只能说一句“你好,好久不见啊,再见!”发呆是唯一可以不用付费的宇宙遨游。
千万不要把秘密告诉给风,风会吹到整个森林,众人皆知,但是,你可以告诉树,它会随着风掉落,随之土壤埋没,无声无息。
每次道别,我会克制自己的思想,来让自己说出再见这两个字,因为,这样看似,还有再见的希望。
人啊!做过很多奇怪的东西,最奇怪的就是,你永远不知道自己多喜欢一个人,直到看到他爱上了别人之后。
“少年就是少年。他们看春风不喜,看夏蝉不燥,看秋风不伤,看冬雪不惋,看满身富贵懒察觉看不公不允敢面对只因他们是少年.”
可是后来我开始叹春花易凋零,厌夏蝉太聒噪,恼秋风总薄凉,感冬雪寒人心,原来少年已经随春花凋,随夏蝉亡,随秋风逝,随冬雪消.
少年的冲动是愚蠢的,但也让我羡慕,我没有他们的勇敢,我是个平庸的人。
叶临齐的笑脸有些僵硬,但是没有过多的停留,只是,违心的笑着开玩笑说:“小忆默放心好了,你小叶哥没当真。”
叶临齐为了避免这个只有自己才懂的尴尬说:“默默,我听校长说,你的名字,是自己改的?”
夏忆默不由得无奈的感叹:我的老校长真的什么也和小叶哥说了。
夏忆默点点头,略带清闲的神情说:“嗯嗯,是的。我爸妈离婚那一年,我自己要求的,我之前的名字叫夏明浅。”
“明浅……”叶临齐一遍又一遍在嘴里小声的嘟囔。
叶临齐说:“明浅,这个名字多好啊。怎么要改呢?”
夏忆默说:“为了记住。”
“为了记住什么?”叶临齐对于女孩的好奇心陡然上升。
“忆默的含义其实就是沉默的回忆,祭奠那段时光,我的名字是爸爸起的,现在我是为了妈妈而活。”
即使,这些事情曾经都给小姑娘带去了不小的打击,但是这么多年,再说出来,形成的肌肉记忆就只是眼泪了,心里不会痛了,早就麻木了。
小姑娘期盼了很久,自己的小说要签约了,她告诉爸爸,能不能给请个假,爸爸是冷冷的,说下了一句话,“快去上学”小姑娘听到那句话的一霎那间,就突然忍不住自己的情绪了,那天晚上,小姑娘哭着和朋友诉说这件事。
鲜少有人知道,小姑娘在19年的时候就有了作家账号。等到20年才写其实都源于小女孩心中的压力。
20年网课的时候,小姑娘准备下午第一节网课的时候被屏幕里弹出的微信吸引了所有目光。是她妈妈发的,从这条消息中不难看出,小姑娘的父母又吵架了,都已经数不清这是第几次了,早就习以为常的小姑娘还是被这条信息,刺痛了心灵最柔软的地方。
那条信息上写的是“我挣不来钱,我该死,我是为孩子活的”
生病之后的爸爸变得喜怒无常,甚至精神很奇怪。小姑娘的爸爸会感觉所有人好像都欠他的一样,他可以用高高在上的语气命令所有人,小姑娘的爸爸手机上定着闹钟,这个闹钟不是干别的,而是每天会定时。给小姑娘的母亲打电话发微信就是只要求那么一个手机定位。消息甚至还是无理的说道“关机时,发微信”但是爸爸却以我爱他,我担心他这样的借口持续这个习惯整整三年。这到底是以爱之名的束缚,还是以爱之名的压迫。
小姑娘收到这个信息之后,一直在想,不管怎么样,不管为了谁,都要做点儿什么。当时对于小女孩来说,写小说就是这个小女孩唯一能做的能挣来钱的方法。
那个时候的小女孩习惯于将心事转告于父母,他把这个决定告诉父亲的时候,父亲用命令的态度告诉他,写可以,但必须考进班里前五。
小姑娘没有告诉他为什么写小说,但是小姑娘瞒着偷偷写。纸终究包不住火,小姑娘的父亲知道之后和小姑娘大吵一架,小姑娘说,你怎么不看看别人家的孩子成绩那么好。小姑娘的心里无数次受到打击,曾在深夜无数次从心里默默的问自己,为什么父亲这么对待自己。就算当作兴趣爱好又如何?
小姑娘被逼无奈,知道这是自己唯一并且是最后的机会她去告诉老师说,希望可以请假在家里完成签约。老师对自己学生能有梦想,并且已经实现目标的时候是欣慰和自豪的,并且同意了。结果父亲还是没同意,这小姑娘又有了疑问,连外人都同意和支持自己的梦想,父亲却不同意。
知道后来签约仪式成功了小女孩儿不会再把心事告诉父亲和父亲保持着距离。但父亲甚至是觉得无理,应小女孩之前呈现下降的原因,父亲拒绝他每天回家看手机,父亲感觉我只是一个月没有让你看手机,你至于有那么大反应吗?
小姑娘的父亲经常说我对你多好,我多爱你,所以好吃的我都给你吃。但是小姑娘的父亲却说不出小姑娘一个优点,却可以用整本书来罗列小姑娘的缺点。
小姑娘的父亲总以小姑娘的年龄来说小姑娘写的内容不会有好东西,他只是独断专行的以为,却从来没有看过小女孩儿写的作品。
受到家庭因素,小姑娘的笔下。女主角家庭很惨。不是因为小姑娘以牙还牙。是因为小姑娘写不出那种感觉。那个笔下的人物好像就是小女孩儿,却又不是。小女孩儿把自己想要的金钱地位。以及梦想都在主角身上完成了。像是小女孩儿的另一种精神寄托。
小姑娘其实一直都不开心,只是,昏昏沉沉,长大了。
现在的00后活的都太累了,他们拥有50岁成熟的心态,唯独没有十几岁的天真。他们认为心理疾病的抑郁症是最温柔的疾病。中国,东方渐渐苏醒的雄狮,一个崇尚精英式教育的国家,每年自杀的孩子多达几万人,只应验了一句——适者生存。
我的qq好友她曾说过一些话“溺过水的人,怎么爱大海。”“普通小孩也要热爱生活。”
她有一个姐姐,她的家人不会像大家潜意识里那样偏爱妹妹,而是更宠爱姐姐。我猜有两个原因:1、姐姐多做父母孩子好多年。2、她的姐姐比她稍稍优秀一点。
她的父亲是一个极度大男子主义的人,他不希望她的妈妈去打工,应该在家里好好的相夫教子,她母亲偏偏想为了改善家里情况而去找了一份工作,从此父母每天在吵架,她就是那个发泄桶,从小接触了这些让她反感婚姻,也不在乎父母的吵架。她的母亲总说:“要不是为了你们,我早离婚了。”这总让女孩感觉自己是累赘。
后来,女孩去了初中。在乡下,五年级和初一差别太大环境也不同。适者生存,女孩顶住压力成绩一直保持在前十,每一个早上,她顶着寒风,迎着朝阳第一个来到教室,开启一天学习模式。但是,由于全县联考,她过度紧张,年终考试考了班里12.那个寒假,她得了抑郁症。
父母给她的不是鼓励,是嘲讽。父母看不见也不知道每天教室里第一个坐着的是她。只要拿出成绩便可相安无事。我曾陪着女孩彻夜长谈,她对父母的失望是发自内心的。她的父母会拿她去和别人作比较,不考虑深夜月光下的女孩。
她喜欢国粹,曾和父母说过想去追求梦想,母亲带来的是嘲讽。她尝试和父母去沟通,父母却只让他专注学习,并不支持她的梦想。她跟我说她跟我说她喜欢大海,此生一定要去洱海看看,可是她明明写了来溺过水的人,怎么爱大海。
她跟我说她有深海恐惧症,喜欢大海是因为大海可以让她抛开一切,只专注现在,过一段短暂的美好时光,坚持属于她自己的梦想。可以让她继续做一个普通的小孩,尽力再去热爱世界,保持梦想,即使没有人懂她。写这篇文章是我就第一时间想到了她,没有经历过被爱,却还在一直尝试着笨拙的去爱别人。她不会去尝试相信任何人,已经很累了。
——钟.
我其他朋友曾留言:“你只知道我答应的潇洒,但是潇洒背后流了多少眼泪只有我自己知道。”一个青春期的女孩为了她的妈妈,做了一个最热爱世界的人。家里的顶梁柱病了,就在刚刚过上好日子的时候,她什么都不懂。
她妈妈找了一份月薪一月一万元的石油化验工作,这在一个三线小城市已经很高了,但是在省城,女孩见不到她的妈妈,一个月见一次差不多。
五年级的时候偶尔的小长假女孩还会给妈妈发消息问她能不能回来,印象最深的有一次,是端午长假,在放假的前两天,也就是周四她发消息问她妈妈“放假了,你能回来吗?”小姑娘妈妈和她说自己会回来。当时的女孩性子仍骄傲,她和班里所有人炫耀,妈妈会带自己出去玩。
周五晚上,她熬夜,只为了和妈妈出去玩的时候,不会有负担。那个小长假,母亲没有回来,母亲在假期最后一天的下午来了电话,没有对不起和解释不回来的原因,记得她问了“你明天上学吗”
2018年是公认全国最美好的一年。2有人记得18年是因为心里的那个人,女孩至死记得是因为她还可以感受到母爱,她知道了要珍惜这种感觉,为她爱的人做一些自己可以做的事。
六年级除了家长会,女孩已经很少再让母亲回来了,印象最深的是游学,她征求了妈妈的意见,她妈妈会和她一起去。当时,女孩每天都会有零花钱——5元,她为了可以和妈妈一起去,她攒钱,忍住馋虫只为了可以和妈妈一起去。
那一周,她为了时间可以过得快一点认真听课,刚巧那一周在讲试卷,她从第十八名成了第八名。却没有人知道这成绩的突飞猛进,是一句承诺。她妈妈在这期间打了一个电话,原因是只有她一个家长。她很生气,女孩很委屈……只因为在游玩时放了一边《心如止水》这首歌在女孩生命中,就有了不一样的意义。
小姑娘上了七年级,不在和妈妈奢求任何东西。妈妈去了浙江工作。她知道,只要少奢求一些,她就会少痛苦一点。可她依然爱惨了她妈妈,却不会再相信她妈妈。没有人试过一个承诺半年心酸,女孩七年级,她妈妈没回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