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星空异动
浩瀚无尽的宇宙深处,一场神秘而强大的引力波动悄然掀起,这股力量如同看不见的巨手,蛮横地拉扯着各个星系的行星,使它们逐渐脱离原本安稳的轨道。
与此同时,太阳系地星,华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在宁静的天文观测室内,灯光柔和地洒在各种精密的仪器上。头发有些花白的南教授,如往常一般专注地凝视着电脑屏幕上的数据和图像。
突然,一组异常的数据闯入了他的视线。南教授的心跳猛地漏了一拍,他迅速调整仪器,再次确认。
随着图像逐渐清晰,他震惊地发现宇宙中的天体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那些原本熟悉的恒星、行星的位置似乎发生了微妙的偏移,一些遥远的星系光芒也变得异常闪烁。
近地行星似乎整体离地星近了一些,南教授的眼神中充满了惊愕与好奇,最终,经过多番研究发现,一股无形的引力如同潮汐一般在星海中涌动,使得星海变得不稳定,周天星辰脱离原始轨道,而月星,以肉眼不可见的速度,朝地星缓缓驶来。
他的手微微颤抖着,站起身来,在观测室内来回踱步,不敢相信这个令人窒息的消息,瘫坐在椅子上。
这个消息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在全球高层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在一间昏暗的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得让人窒息。
各国元首们抛开成见围坐在长桌旁,面色严峻。
他们深知这个消息一旦公开,可能会在普通群众中引发巨大的恐慌。经过激烈的讨论和艰难的抉择,最终决定暂时隐瞒这个消息。
而后迅速行动起来,对所有涉及到这个发现的天文学家下达了严格的保密命令。观测站被加强了安保措施,通讯被严密监控,任何可能泄露消息的渠道都被紧紧封锁。
而在普通群众的世界里,生活依旧如往常般平静。人们忙碌于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琐碎之中,对即将到来的危机一无所知。
地星,这个刚发展科技文明不足百年的生命星球,迎来了古今未有之大变局。
黄山市,休宁县溪口镇,木梨硔村,坐落在海拔近千米的苦竹尖山腰,是近年来旅游的热门景点,在江西与安徽两省交界处,属于东南丘陵、黄山山脉余脉,这里常年云雾缭绕,一年中有上百天会出现云海景观……
随着导游小姐姐渐行渐远的身影,解说的声音逐渐变淡,张太平顾不得身边的景色,双手拄着膝盖大口吸气,呼吸逐渐变得急促起来。
眼神紧紧跟随着前面叽叽喳喳的老年团,多年久坐办公的身体,没有丝毫年轻人的活力,导致他只能吊车尾的跟在这群老年人的最后边。
张太平的工作也算稳定,一直没换过,算是当代年轻人中较为稳重的一种人,在单位和领导同事相处也很融洽。
踏出校门工作两年,九九六的生活开始让他感受到了无尽的空虚,继而如坐针毡。
紧张的工作随着下定的决心渐行渐远,张太平辞职以来的几个月,不是在楼下晒太阳,就是在公园遛弯,反倒显得游手好闲了些,在小区里算是比较出名的一名年轻人了。
闲来无事,一来二去,与楼下留守老人齐白山成了忘年交。
老齐虽然是古稀之年,却精神矍铄,身型矫健,丝毫没有老年人的派头,张太平二十多岁,虽是风华正茂的年纪,却显得暮气沉沉。
张太平侧卧躺椅,昏昏欲睡,宁静的院子里,围炉上的茶水咕嘟作响,小日子悠哉安静,好不惬意。
“太平,你小子起来陪我再下一把!”
老齐指着石桌上的象棋,啪的一巴掌拍在张太平大腿上,让这个几欲睡着的年轻人立马痛呼。
“每次都双炮我将军,我不跟您玩,输的没新意。”
张太平摩挲着刺痛的大腿,微微翻过身去,再次咪上了眼睛。
“你小子,这把肯定给你个新鲜的输法。”
张太平侧起身,没理老齐,屁股依然沉在躺椅上,长叹一口气,拿起茶壶给眼前老人泡上一杯绿茶,努力递上前去。
吹了吹漂浮在杯中的茶叶,微微抿了起来。
齐老头吹胡子瞪眼,看着眼前“行将就木”的年轻人。
“我给你安排了一个有意思的项目,保管好玩,明天准备两身衣服,五点起来,跟我出去一趟。”
老齐就起身自顾的走进卧室,“砰”的一声关上了门,摆明了不想给张太平拒绝的机会。
也没有怎样规划路线,老齐半推半哄的绑架着张太平踏上了旅程,张太平本想顺着老齐的想法跟着老年团游玩的节奏,放空心灵,疗养身心。
没想到被一群老头老太太上了一课,说话声音盖不过他们,自助餐抢不过他们,就连体力也有很大差距。
看着眼一簇簇顶着花白头发健步如飞的老年团,张太平长叹一口气,作为队伍里除了导游之外唯二的年轻人,体力方面被老年人吊打,这面子上着实有些难堪。
张太平嘴角勾勒出一丝苦涩,随即咬咬牙,抬起头小跑向前跟上队伍。
数十分钟后,张太平终于将急促的脚步放缓起来,长吁一口气,目光投向掩映在云雾中的木梨硔村。
随着日光穿透淡薄的云层,错落有致的房屋遍全部显现眼帘,典型的徽派黑瓦白墙,一片片古朴的房屋看起来呈阶梯状延伸,三面悬空的独特地形,让村子仿佛悬浮于云端之上,极具视觉震撼。
让他豁然开朗起来。
数十分钟后,肩膀被拍了拍,张太平思绪拉回现实。
“大家抓紧时间下山去下一站了,”导游拿着喇叭冲着前面一群老年人喊道。
屁股都没坐下,张太平看着导游顿时语塞。
内心腹诽:“这个老齐报的什么不靠谱的旅游团!”
齐白山是团里的中心人物,此时正在一侧时不时给队伍里穿着花花绿绿的老太太拍出一张张美照,引来一阵阵称赞欢呼。
这个表面上典型的摄影爱好者,时常背着硕大的帆布双肩包,各个兜里装着不同型号的镜头,一应装备成了阿姨们眼中的彻头彻尾的艺术家,照老齐的话来说,老子可以不懂但得有格调。
老年团一行约莫数十人,都是几个小区广场舞组队的伙伴,一行人体力丰沛,平时的锻炼效果看起来没有白费,丝毫没有属于老年同志的弱不禁风,反而比绝大多数游客体力要丰沛许多,在导游的催促下约莫半个多小时,都已经回到大巴车上准备下一站的行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