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玄天太素宫
张老道并未多做挽留,二人之间相处默契,若是多年未见的老友仓促而来,对常人来说,自然是促膝长谈,把酒言欢。
可老道多年修行,心境澄澈,两人来,老道热情迎接,老齐去时,不刻意相送,豁达坦然,缘聚缘散没有太多执着,有着一种任其自然的,随遇而安的心性,对于这位真正的修行大师,张太平内心不禁肃然起敬。
没有多余的寒喧,对于张太平的到来,老道也没有给予特殊的关照,带领着张太平大致介绍了一番修行班的状况,安排好了食宿,叮嘱着随他自由活动,便起身离开。
至此,张太平在这太素宫安顿下来,方才静下心来感受,属于江南第一道场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玄天太素宫背倚钟峰、鼓峰和玉屏风,左右有真武殿和浮云岭护持,形如皇帝出行所乘坐的辇。
宫前的中轴线上有作为案山的香炉峰;东西白象、青狮分列;远处连绵的黄山山脉,如臣子跪拜朝拱;香炉峰和黄山山脉之间蜿蜒的横江由西向东流淌,状若玉带,肩负生气、止气职责。
张太平虽然没有多么高深的学问,但好在这个年代万物互联,想了解某一个地方,打开手机上网搜索一下便会有无数的帖子罗列开来,并且说的头头是道。
“这么好的风水宝地,我肯定此地必有大墓。”
“如果能够埋在这个地方,说不定能够重活一世,后代肯定能当大官,再不济,埋个百八十年也能混个旱魃当当。”
“这个地方风水格局具备了靠山、案山、水绕、左青龙右白虎、朝山朝拜等多种绝佳地势相合,咱普通人就别乱想了,楼上的也别瞎扯了,这太素宫,八百年前就建观供奉真武大帝了,此地早就名花有主了,哪个头铁的活腻了敢跟真武大帝他老人家抢地盘。”
张太平不禁哑然,这届网友戏真多,不过不可否认,在这个年代,虽然讲究科学,禁止迷信崇拜,但对于古籍上的风水学说和诸天神灵,国人仍然有着深深的敬畏。
虽然风水学说中很多内容缺乏科学依据,并且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和迷信成分。如认为某些方位会带来好运,某些物品可以辟邪等,这些说法在现代科学看来缺乏实证支持,但是大多数普通老百姓仍然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
张太平甩了甩发胀的脑袋,关掉了手机,不再看那些乱七八糟的帖子,走向道观中间,香烟袅袅,那淡淡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让人的心灵瞬间沉静下来。大殿之中,神像庄严,目光慈悲,似乎在俯瞰着世间的一切众生。
张太平取一支香,在烛火上点燃,轻甩那跳动着的火苗,双手捧着香,缓缓地举过头顶,朝着神像深深一拜。
香烟缭绕中,张太平思绪渐渐飘远。想起生活中的种种烦恼与困惑,在这一刻仿佛都变得微不足道。道观的宁静与神圣,让他心生安宁,仿佛找到了心灵的寄托。
太素宫道士们的宿舍在大殿的一侧,独属于一个小院,分为上下两层,一排小楼房虽然不高,但房间很多,加上现在是旅游淡季,游客报名修行的人不算很多,张太平运气不错,分到了一个单人间。
房间不大,道韵十足,踏入其中,一股古朴宁静的气息扑面而来。房间布置简洁而素雅,木质的床榻散发着淡淡的木香,上面铺着整洁的被褥,仿佛在等待着疲惫的修行之人。
墙壁上悬挂着一些道家的字画,笔走龙蛇的书法与意境深远的绘画,传递着道家的智慧与哲学。窗前摆放着一张古朴的书桌,上面整齐地摆放着经书和笔墨纸砚,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书桌上,为这片空间增添了一份温暖与明亮。
宿舍的角落摆放着几盆绿植,微风吹来,翠绿的叶子轻轻摇曳,为这宁静的空间带来了一丝生机与活力。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味道,让人的心灵瞬间沉静下来。
张太平吃过晚餐,舒服的躺在床上,一天的时光悄然流逝,小腿搭在另一个膝盖上,后脑枕着交叉的双掌,双目微闭,不一会便响起了轻微的鼾声。
清晨,传来悠扬的钟声,那声音沉稳而悠扬,回荡在山谷之间。
大殿内,神像庄严肃穆,在晨光的沐浴下,散发着神圣的光芒。金色的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户,洒落在地面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偶尔,一只小鸟飞落在窗台上,叽叽喳喳地叫着,为这寂静的道观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
张太平没有嗜睡,早早的四点多钟就随着山上的悠扬的晨钟爬起来了,这个时间是一天中较为宁静、清气上升的时候,有利于道士们在修行中更好地感悟道的真谛、与天地自然相沟通。
道观的大殿内,烛火摇曳,香烟袅袅。道士们身着道袍,整齐地排列着,面容肃穆。随着一声清脆的磬响,早课正式开始。
张太平跟着张道长齐声诵读经文,声音悠扬而洪亮,在大殿中回荡。
诵读完毕后,道士们开始进行冥想和修行。张太平跟随着他们闭上眼睛,调整呼吸,双腿缩紧,盘坐在蒲团上,在这宁静的时刻,感受着大自然的气息,领悟着道的真谛。
六点半左右,早课结束,张太平随着道士们来到了食堂,早晨的饭食口味普遍清淡,饭盆中摆放着一些清粥,素包,小菜是一些腌制的萝卜黄瓜等,张太平喝一口清粥,咬一口腌过的黄瓜,瞬间感觉清爽可口,又不会过于油腻,十分养生,感觉当个道士也不错。
吃饱喝足,张太平开始遛弯儿,往日这个时间点估计自己还没起床,也有可能是折腾一夜刚刚睡下,太素宫的生活比在自家规律多了。
这便是张太平在太素宫一早上学道研修的流程。
齐老的话张太平回想起来历历在目,那个并非血亲的老人,对他满怀着期待,张太平没有忘记,来到这里的目的也牢记于心,但是在这个地方,却又不知道该去做什么,一时间无所适从,竟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才好。
“索性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对,当一个道士念一天经,”张太平自言自语道。
“那么,先学着怎样做一个道士吧,当道士第第一步,什么是道士?”
张太平怀揣着疑问踏入太素宫的藏书阁,一股陈旧的墨香扑面而来。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户,洒在排列整齐的书架上,仿佛给每一本古籍都披上了一层圣洁的光辉。
只见太素宫藏书极多,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古册,史集,医书法术秘籍以及历代得道高人对于道的心得笔记等等。
《道德经》、《庄子》、《太平经》、《黄帝阴符经》、《历代真仙史传》等等道家经典和人物传记在第一排书架上,张太平随手拿起一本《中国道教史》,开始系统的在这个藏书阁中开启了自己的道士生涯。
时光悠悠,每日晨钟暮鼓,张太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规律的作息和良好的饮食习惯,让这个年轻人的精气神显得饱满了不少。
自从来到太素宫,张太平索幸彻彻底底当起了一个道士,虽然不知道该做什么,暂时没有理清思绪,但不妨碍他用一名道士的标准严格的要求自己,不再受山下的花花世界干扰,强制自己关掉了手机,不再使用电子产品,果断的断掉了和外界的联系,闲暇时与书香为伴,无聊时登山望远,坐看云卷云舒,好不快活。
得益于这里的地形,也多亏了老年旅游团带给他的伤害,让他痛定思痛,在道观学习之余主动山上山下来回攀爬锻炼,身体强壮了不少,不再是那个走几步就让自己气喘吁吁的上班族。
平日里独坐藏书阁,翻遍了各种古籍,研习了不少道家经典,也许是道家那无为自然的境界影响到了他,使得张太平看上去不再像之前那样浮躁。
六个月时间悠悠而过,张太平的寸头也梳起了发髻,盘桓于头顶,一条普通的木簪横穿而过,虽不如没上山之前的模样干净利索,但却显得更加气质不凡,一袭淡雅的道袍,在微风中轻轻飘动。
他的手中拿着一本《抱朴子内篇》,这本道经是东晋葛洪所著的一部重要的道教著作。此书分为内篇和外篇,内篇主要讲述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是研究中国古代道教史和科技史的重要文献。
张太平不时驻足翻阅,眉头微蹙,“在修炼方法上,这本书中详细的阐述了各种炼丹术、服气术、导引术,世人都追求长生不老,认为通过修炼和领悟“道”,可以实现长生不老、超凡脱俗。”
“炼丹术包括炼制金丹、黄白之术等,是追求长生不老的重要途径。
服气术即通过呼吸吐纳来调节身体的气息,导引术则是通过特定的动作来引导体内的气血运行,看起来有理有据,可现代科学明显和神鬼志怪类传说泾渭分明,科学才是这个时代的正统学术,书中的世界还真是令人向往呐。”
张太平油然感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