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君问归期(3) - 九剑之太阿云迹 - 九方中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91章君问归期(3)

韦三绝一笑,道:“我只是诳一诳纪纲的!”哦,也是,要是知道宝剑就藏在哪里,还用那么费劲吗?他们却没有想到,纪纲信以为真,真的跑到红岩下琢磨了好几天。最后,仔仔细细的拓下来,送到了永乐皇帝手中。

几天后,密定在后堂喝茶。守门人进来禀报:“老爷,门外有一个和尚求见。”说着,递上一张纸。“他说您一定会见他的。”

这不是我的官凭路引吗?密定一愣,接过来,翻开折页,花白的眉毛抖了一下,道:“就他一个人吗?”

守门人一点头,道:“就一个人,三十多岁。”

密定哦了一声,轻描淡写的道:“那就领到后堂来吧。”

一会儿,守门人引着一个和尚走进来。和尚双手合什,道:“阿弥陀佛,贫僧有理了。”

密定站起来,道:“大师请坐。”向守门人挥挥手,“去告诉账房准备一些钱粮。”守门人应了一声,连忙下去准备。

密定看了一下门外,关上门,返回来,噗通一声跪到和尚面前,花白的头颅一伏到地,道:“老臣叩见皇上。”言下,竟泣不成声。

建文帝双手扶起密定,道:“不要这样,叫外人看到不好。再说,我现在就是一个和尚。他们都叫我应大师。”

“应大师,应大师!”密定老泪纵横,“造孽啊,造孽!”建文帝要扶密定坐下,密定却把建文帝推坐在太师椅上,然后才侧着坐在旁边,不停地抹眼泪。

待密定的心情稍稍平复了一些后,建文帝道:“我们要回中原。”

密定一愣,道:“需要多少人马?”

建文帝一笑,摇了摇头,笑道:“江山与我何干。”

密定一顿,沉吟了一下,道:“这得容老臣安排一下。”

“即如此,”建文帝站了起来,“贫僧就告辞了。”

一个不请自到的和尚,如果留住在安抚司,不引起人注意才怪。谁知道纪纲在没在自己的安抚司外面放眼线啊?

接下来的几天,整个安抚司都忙起来。没多久就妇孺皆知了,密定老爷要给朝廷进贡了。从洪武年间到现在,从长官司是到宣抚司,几十年来,密定早就积攒下了万贯家私,否则,密定也不会问建文帝需要多少人马。不仅仅是密定的安抚司,下面的十一个州,十六个长官司全都忙活起来。

再一次回到青岩堡的几个人听到了消息。正在作画的丹青客一笑,道:“这个密定是想效仿薛仁贵瞒天过海啊!”把几个人夹到进贡的人里,倒不失为一条妙计。

韦三绝淡淡一笑,道:“他也太小看锦衣卫了。那个纪纲是那么好糊弄的吗?”韦三绝的一句话就像一盆三九天的冷水,把几个人的希望浇了一个透心凉。那怎么办啊?

韦三绝悠悠地道:“估计用不了几天纪纲就会知道我们还活着。”

项承志略一思索,道:“难道纪纲还会下到洞室里吗?”

韦三绝点着头,道:“一下子死了那么多人,总得有一个交代吧。不过,我想,他不会带人,只会自己悄悄的下去。”

“为什么?”傲霜脱口问道。

“因为他割断了杭绸,就等于断了我们的生路。他一定会等把我们饿得七七八八了再下去。”

听了韦三绝的解释,傲霜掐着指头算了一下,道:“现在都十一天了,他是不是该下去了。”

韦三绝摇了摇头,笑道:“不会的。人有水没有粮食活上十天半个月是不成问题的。至于纪纲嘛,至少还会多等上三五天。不胜券在握他是不会出手的。当官的嘛。”

密定进贡怎么也得准备一个月,如果纪纲发现几个人逃出生天,只怕就会怀疑密定突然进贡的原因。那么,几个人想顺利返回中原可就难了。

一直没有说话的项继先向韦三绝一拱手,道:“韦前辈,晚辈有一个不情之请。”

不等韦三绝说话,丹青客把手中的狼毫抛到笔架上,道:“臭小子,你是不是想李代桃僵啊?”项继先有些不好意思的嗯了一声。

“好啊!”韦三绝听了,一拍手,道,“就这么办!老吴,我们就去领着这帮龟儿子好好转一转吧。”

丹青客哈哈一笑,道:“梅妻鹤子林和靖,有笔有墨画疯子。走,明天就走!”

第二天,龙静雪和凌霜姐妹早早起来,拿出所有的酒菜,精心调制,给韦三绝和丹青客饯行。对于几个年轻人频频敬酒,两个人来者不拒。一番酣畅淋漓的痛饮之后,两个人才醉醺醺的离开青岩堡。几个年轻人送到密林旁边,韦三绝就止住几个人,约定一年后的今天在太湖龙门相见。看着两个人摇摇晃晃走远,几个人不住的挥手。

一个月后,密定准备好了贡品和车辆。从密道把几个人接进了安抚司,坐进了一辆专门打造暖车,混在进贡的车辆里。有安抚司的开具的官凭路引,金得珠亲自护送,明晃晃的封条,哪一个敢查?加上年关将近,误了进贡的日期,哪一个又担待得起?一路畅通无阻,顺顺利利的回到了中原。

因为启程晚,一路上急急匆匆,一刻也不敢耽搁,有时一天要走三四个驿站的路程,天天都是人困马乏。这一天,车马停在了杭州城外的驿站。

离京城只有六七百里的路程了,金得珠扳着手指头算了算,时间足够用,就决定在杭州歇两天,然后精精神神的进京进献贡品。对于进贡的人马,驿站也不敢大意,专门拨出一个院子给金得珠一行人住。

第二天一早,龙静雪和凌霜姐妹俩先从侧门出去,过了一会儿,项承志和项继先护着建文帝出了侧门。金得珠站在楼上,看着几个人走远,吐出了一串长长的白雾,关上了窗户。

找到了一处僻静的地方,几个人脱去外面的夷族服饰,恢复了本来面目。回头看看巍峨的杭州城,不由得叹息一声。

临行草初绿,归时雪满山。

离家越来越近,龙静雪掩饰不住自己的兴奋,蹦蹦跳跳的走在最前面。相比之下,剩下的几个人心情就没那么好了。就象灰蒙蒙的天空,阴沉,压抑。

下午,天空飘起了雪花。纷纷扬扬,天地间一片苍茫,路上几乎看不到行人。

无边无际的大雪,不但掩盖了万里江山,也掩盖了不断流失的辰光。直到看不清远处的山峰,几个人才知道天色已晚。可是,却连一处房屋也看不到。不觉得焦急起来,加快了脚步。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