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诗海中拾到的浪花 - 抒情诗一百首 - 徐刚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抒情诗一百首 >

后记诗海中拾到的浪花

诗海中拾到的浪花

早春,长安街旁的馒头柳刚刚泛青,我坐在班车上望,一团团的绿色在晨风中仿佛要飘起来似的,我的心里一动:这不是诗吗?

当城市与乡村到处披挂绿叶的时候,这绿色就显得不那么太新鲜、太动人。但,寒冬之后,忽然发现刚刚萌生的绿色,便会带来心灵的震动。

为什么?

秋天,在我的故乡,稻子成熟的时候,成群结队地飞来的麻雀是叫人讨厌——它们糟塌粮食,有时轰也轰不走。

冬天,在北国,所有的飞鸟绝迹时,雪地上觅食的三两只麻雀便忽而显得很可爱。

它们敢在雪地上留下自己的小小的足印。

北京故官一带红墙的燕子,是最大胆的,春末夏初,散步的人群摩肩接踵,但,燕子却敢于从人的头顶上、甚至耳朵边飞过……

莫不是因为人类与它们更亲近一些,它们便也对人类有了更多的了解?

老鹰是飞得很高很高的,让孩子手中的弹弓够不着。

麻雀在枝头跳来跳去,尖溜溜的眼睛不时观察着。

木芙蓉的花开在盛夏。

夜来香在夜里放香。

公鸡好斗。

企鹅会谈恋爱……

各有各的个性,个性就一事物而言是带有某种本质意义的内涵,就一事物与其它事物而言,则又往往体现在相互间的差别上。

假如说你的诗还不够深刻,那就说你的笔还没有触及事物的本质一亦即它们相互之间的不同与差别。

观察生活并不是冷眼旁观。

旁观者最容易轻佻,随随便便地发议论一对着现象或假象发表的宏论再激烈也是虚假的。

只有本身既是生活中的一员,知道生活的甘苦,又比别人多一双诗人的眼睛,细细地琢磨着,才有可能从生活的深处发现诗的火花。

在望海楼上看海,自然能看到海的气势,但,离开大海总是远了些。

在海滩上拾贝壳,是很有诗情画意的,不过,千万不要忘记贝壳是大海的散兵游勇。

走到海水中去,游几百米远,喝几口海水,在海浪里沉浮时,会格外深切地感受到大海的力量,生命的珍贵。

海的秘密在海的深处!

在北戴河,我亲见一场雷雨过后,海水顿时由湛蓝而变得浑浊。

能不能作这样的夸张呢?——一根雨丝搅动,整个大海……

海滩上,一个三岁左右的女孩在奔跑着。

她的手里举着一只很小的小瓶,当海浪象轻纱一样漫上沙滩时,她用瓶子接着,要装几朵雪白的浪花。

孩子,你是想把大海灌进瓶子带走吗?

从这个女孩身上,我发现了一首关于大海的诗。

如果是月朗星稀的晚上,去看夜海是一种享受。

海边的树木、高山,甚至天上的月亮,仿佛都被海水洗过似的,那么明净。

看见海上圆圆的月亮,我想起了女儿胖胖的脸蛋。我和同行的诗友说:我真想亲亲它!

我预想过的,往往写不出来。

不曾预料过的事物有时更能激发诗的灵感。

我从小就认得东海,后来又去过南海、黄海、渤海,一直想写一首关于海的长诗,却终于写不出。

只是那个要用瓶子灌海的小姑娘,使我夜不能寐!

对于诗人来说,要紧的不是订计划,而是敏捷地捕捉随时都可能会出现的新鲜的形象。

秋风落叶常常会使人感到凄凉的一一古时候的诗人大多都这样子,因此我也跟着别人凄凉过。

但,一次偶然看见的画面使我不再凄凉了:秋天的长街两旁,金色的落叶飘飘洒洒。有个刚会走路的孩子突然挣脱了母亲的怀抱,追寻着那几片鸡爪形的枫叶。

母亲当然不放心,便在后面追,追上以后,孩子问:树叶的妈妈是谁呢?

我忽然想起:树叶成熟了才掉下,大地母亲不就是它们的怀抱吗?

孩子都是要离开母亲的!

生活中不可能每时每刻都会有新鲜的事物产生,即使有,写诗的人也不可能都碰上。

很古老、很熟识的题材也能赋予新的形象、新的思想的。

有时候因为熟识便熟视无睹的事情也是常有的。

我天天经过天安门广场,但,不知道写什么好。

有一个诗人历尽了生活的坎坷,五十多岁时才能进京一次,看了广场,看了红墙,写道:用我仅剩的一点天真,作此忘形的一吻!——写得多好!

只要感情真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那么很多旧的题材也会写出新的意境来。

有时,面对全新的生活——比如从未见过海的人一旦见到了海,最初的感觉自然是新奇的。然而,一旦落笔要写诗时就往往也感到茫然,写什么好?从何写起?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