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新的战斗:昔日重现 - 中信十年经典-名企传记 - 周锡冰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三十九章新的战斗:昔日重现

第三十九章

新的战斗

昔日重现

谷歌:开放与封闭

2010年1月ipad发布后几天,乔布斯在苹果园区举行了员工大会。然而,他并没有为这款变革性的新产品欢欣鼓舞,反而开始痛斥谷歌,因其决定进入手机领域与苹果竞争,并开发了安卓操作系统。乔布斯对此十分愤怒。“我们没有涉足搜索领域,”他说,“他们却进入了手机业务。没错,他们想要终结iphone,我们不会让他们得逞。”几分钟后,当会议进入别的议题时,乔布斯又转回去长篇大论地攻击谷歌的著名价值观口号。“我想回到刚才开始时的话题再说一件事。这个‘不作恶’的口号就是扯淡。”

乔布斯觉得自己遭到了背叛。在iphone和ipad研发期间,谷歌公司ceo埃里克·施密特是苹果的董事会成员;谷歌公司的两位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sergeybrin)视施密特为良师益友。乔布斯感到被利用了。安卓的触摸屏界面正在越来越多地采用苹果首创的功能——多点触控、滑动操作和应用程序图标网格。

在谷歌研发安卓一事上,乔布斯曾努力劝阻。2008年,他曾前往与帕洛奥图相距不远的谷歌总部,与佩奇、布林以及安卓研发团队负责人安迪·鲁宾(andyrubin)大吵了一架。由于施密特当时是苹果董事会成员,他回避了一切关于iphone的讨论。“我曾说,如果我们保持良好关系的话,苹果会保证谷歌在iphone上的入口,并确保会在iphone主屏幕上为谷歌放置一两个图标。”乔布斯回忆道。不过他也威胁,如果谷歌继续研发安卓系统并使用任何iphone的功能,如多点触控,他会提起诉讼。起初,谷歌避免复制某些功能;但是2010年1月,宏达电子(htc)推出了一款安卓手机,并大张旗鼓地宣扬其多点触控功能以及与iphone在观感上的诸多相似之处。乔布斯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认为谷歌的“不作恶”口号就是“扯淡”。

于是,苹果起诉了宏达电子,并将安卓作为连带起诉对象,称其侵犯了苹果20项专利。被侵犯的专利包括多点触控、滑动解锁、通过双触点滑动进行缩放,以及判断手持姿态传感器。在发起诉讼当周,乔布斯坐在帕洛奥图的家中,我从未见过他如此生气:

我们的诉讼是这样说的:“谷歌,你他妈的抄袭了iphone,完全抄袭了我们。”这是偷窃。如果有必要,就算用尽最后一口气,花光苹果账户上的400亿美元,我也要纠正这个错误。我要摧毁安卓,因为它是偷来的产品。我愿意为此发动核战争。他们怕得要死,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有罪。除了搜索引擎,谷歌的产品——包括安卓和googledocs——都是狗屎。

几天后,乔布斯接到了施密特的电话,他在2009年夏天就已退出苹果董事会。施密特提议两人一起喝杯咖啡,于是他们在帕洛奥图购物中心的一个咖啡厅里会面。“我们一半的时间都在聊着个人问题,剩下一半时间就是乔布斯在说谷歌偷窃苹果用户界面设计的事。”施密特回忆说。当谈论到后面这个话题时,大部分时间都是乔布斯在说话。他说谷歌欺骗了他,言语中五味杂陈。“我们把你们抓了个正着。”他对施密特说,“我对和解没有兴趣。我不想要你们的钱。就算你们拿出50亿美元要求和解,我也不会要的。我有的是钱,我只要你们停止在安卓上使用我们的创意,这才是我想要的。”两人的谈话没有解决任何问题。

这场争端的背后有着更深刻的问题及令人不安的历史渊源。谷歌将安卓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各个硬件制造商都可以在自己的手机和平板电脑上免费使用它的源代码。乔布斯则固执地信奉苹果应该将其操作系统与硬件封闭地整合起来。20世纪80年代,苹果没有授权他人使用mac操作系统,而微软则将其操作系统授权给多个硬件制造商使用,并最终主宰了操作系统市场;在乔布斯看来,微软的操作系统剽窃了苹果的界面。

将微软在20世纪80年代的所做和谷歌在2010年的努力所为放在一起比较虽不恰当,但也足以令人不安和愤怒。这体现了数字时代的大辩论:封闭还是开放,或者用乔布斯的话来说,一体化还是碎片化。是像苹果所主张的以及乔布斯自身完美主义的控制欲所推动的那样,将硬件、软件和内容都整合在一个干净漂亮的系统中以确保简洁的用户体验好,还是通过创造能够在不同设备上修改使用的软件系统,让用户和制造商都拥有更多选择并释放更多创新比较好呢?施密特后来对我说:“史蒂夫管理苹果有其独特的方式,和20年前一样,苹果是封闭系统的优秀创新者,他们不希望别人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进入自己的平台。封闭平台的好处就是控制。但是谷歌相信,开放是更好的方式,因为这能带来更多可能性和竞争,并给予消费者更多选择。”

25年前,乔布斯就曾为了其封闭策略向微软宣战,现在他又向谷歌宣战。那么,比尔·盖茨看到此情此景会有何感想呢?“从控制用户体验的角度来说,更为封闭的系统会有一些好处;当然,他有时也确实从中获益。”盖茨对我说。但是,他补充道,苹果拒绝授权ios操作系统,这一行为让竞争对手,如安卓,有机会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此外他还认为,各类设备和制造商之间的竞争,能够带来更多创新,同时给消费者更多选择。“并非每家公司都会在中央公园附近建造金碧辉煌的门店。”盖茨拿苹果在第五大道的零售店打趣道,“但是,为了争夺用户,他们总会有所创新。”盖茨指出,个人电脑的大多数进步都是因为消费者有很多选择,而总有一天,移动设备领域也会如此。“我认为,开放的方式最终会成功,不过这是从我的经历而言的。从长远来看,一以贯之的事物,你没法一直做下去。”

乔布斯则相信“一以贯之的事物”。即使安卓正在赢得市场份额,但他却丝毫没有动摇,仍然推崇控制和封闭的环境。当我把施密特的说法告诉乔布斯后,他指责道:“谷歌说我们比他们施加了更多的控制,我们是封闭的,他们是开放的。好吧,我们来看看结果——安卓一团糟。安卓系统的手机屏幕大小和版本都不同,有上百种样子。”即使谷歌的做法最终会赢得市场,乔布斯也非常排斥。“我喜欢为整个用户体验负责。我们做这些不是为钱,而是因为我们想要创造伟大的产品,而非安卓这样的垃圾。”

flash,应用程序商店,以及控制

乔布斯坚持端到端的控制也表现在其他斗争中。在员工大会上,他不仅攻击了谷歌,也抨击了adobe公司的网站多媒体平台flash,认为它是“懒人”做出来的东西,“漏洞多”,耗电高。他表示,ipod和iphone永远不会运行flash。“flash在技术上一团糟,性能差,并且有严重的安全问题。”他在那周晚些时候这样对我说。

乔布斯甚至封掉了那些借助adobe官方提供的转码器将flash代码编译为能适用于苹果ios系统的应用。他鄙视编译器,开发者只用编写一次代码,然后通过编译器就能把代码移植到多个操作系统中去。“允许flash跨平台移植,这意味着产品受限于所有平台都必须支持的特性,因而只能是平庸至极的,”乔布斯说,“我们花费了很多精力让我们的平台变得更好,如果adobe只能和所有平台都有的功能兼容,那么开发者根本得不到任何好处。因此我们希望开发者利用苹果更好的特性,这样,在我们的平台上,他们的应用程序能比在其他平台上运行得更好。”在这个问题上,他是正确的。如果苹果放弃了让平台与众不同的能力——允许它们像惠普和戴尔的机器一样变成大路货——那这也意味着苹果自身的灭亡。

此外,还有一个个人原因。1985年,苹果投资了adobe公司,两家企业联手发起了桌面出版革命。“我帮助adobe公司成名。”乔布斯强调。1999年重回苹果后,乔布斯让adobe公司为imac及其新操作系统制作视频编辑软件和其他产品,但是adobe拒绝了,并专注于为windows开发产品。不久之后,adobe公司的创始人约翰·沃诺克(johnwarnock)退休了。“沃诺克离开后,adobe公司的灵魂也消失了。”乔布斯说,“他是我愿与之打交道的创新者。他走以后,留下的只是一群西装革履的家伙,adobe公司也变成了垃圾。”

博客圈的adobe布道者和flash支持者开始抨击乔布斯,认为他的控制欲太过火了。于是,乔布斯决定撰写并发表一封公开信。他的朋友,苹果董事会成员比尔·坎贝尔专程前往乔布斯家中通读这封信。“是不是有种我在给adobe挑刺的感觉?”他问坎贝尔。“不,你写的都是事实,就这样发表吧。”坎贝尔回答道。这封公开信大多着眼于flash的技术缺陷。尽管有坎贝尔的指点,但是乔布斯在公开信的结尾处还是禁不住感慨于两家公司之间的历史纠葛。他指出:“adobe是最后一家完整采纳”macosx标准的大型的第三方软件开发商。

那年晚些时候,苹果提高了对跨平台编译器的一些限制,而adobe公司则推出了能够利用苹果ios系统主要特性的flash创作软件。这是一场痛苦的战争,但乔布斯占据了更大主动权。最后,它推动了adobe和其他编译器开发者更好地利用iphone和ipad的界面及其特性。

而当苹果意欲严格控制哪些应用程序可以下载到iphone和ipad上时,乔布斯承受了更大的压力。防范含有病毒或侵犯用户隐私的应用程序理所当然;要求涉及订阅的应用程序必须让用户通过itunes商店订阅而不能跳转至其他网站进行订阅,这至少也有其商业上的道理。但是乔布斯及其团队更进一步:他们决定禁止任何诋毁他人的应用程序,不论是具有政治争议性的,还是被苹果审查员视为含有淫秽内容的。

当一个以马克·菲奥里(markfiore)的政治漫画为蓝本开发的应用程序被拒时,苹果试图扮演保姆的问题就凸显出来了。该应用因攻击布什政府的虐囚政策而被认为违反了不许诋毁他人的禁令。2010年4月,菲奥里赢得了普利策社论漫画奖,苹果的决定也被公之于众,并遭到嘲笑。苹果不得不收回成命,乔布斯也公开致歉。“我们对自己的错误感到愧疚,”他说,“我们尽可能做到最好,也尽可能快地学习——但我们的确曾以为这条规定是有道理的。”

这已经不仅仅是一个错误了。如果我们想用ipad或iphone,那么苹果就能控制我们可以看到和下载的应用程序。乔布斯似乎有成为奥威尔笔下的老大哥的危险,而也正是他在mac的“1984”广告中令人欢欣鼓舞地摧毁了老大哥。乔布斯对这个问题十分上心。有一天,他打电话给《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汤姆·弗里德曼(tomfriedman),讨论如何画定界线却又不至于落得审查者的臭名。他要弗里德曼带领一个咨询小组,帮助自己画定界线;但是与弗里德曼合作的出版商表示,这样做存在利益冲突的问题,因此咨询小组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色情作品禁令也带来了麻烦。“我们相信,苹果有道德责任让色情远离iphone,”乔布斯在回复一位消费者的邮件中写道,“需要色情的人可以用安卓。”

这引发了瑞安·泰特(ryantate)与乔布斯的电子邮件对话;泰特是科技八卦网站硅谷闲话(valleywag)的编辑。一天晚上,泰特喝着史汀格鸡尾酒,给乔布斯发了一封电子邮件,谴责苹果公司严格控制用户所能下载的应用程序。“如果迪伦今天是20岁的话,他会怎么评价你的公司?”泰特质问道,“他是否会认为ipad和‘革命’根本没什么关系?革命的核心是自由。”

出乎意料的是,几个小时后,即午夜过后,乔布斯对泰特进行了回复。“没错,”他说,“远离那些窃取用户私人数据程序的自由,远离那些榨干电池电量的程序的自由,远离色情的自由。是的,自由。时代在变,一些传统的个人电脑使用者觉得他们的世界正在逝去。没错。”

泰特在回复中提到了对于flash和其他话题的看法,然后又回到了审查问题。“你知道吗?我不想要‘远离色情的自由’。色情有什么不好的!我觉得我妻子也会同意。”

乔布斯回复道:“等你有了孩子,可能就会更关心色情的问题了。这与自由无关,苹果是在为用户做正确的事情。”末了,他反驳道:“顺便问一句,你又干过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你创造过什么东西没有?还是说你只会批评其他人的工作,贬低他人的动机?”

泰特承认这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少有ceo会这样跟消费者和博客写手一对一交流,”他写道,“乔布斯打破了一般的美国高管模式,他应该为此受到赞誉,而不仅仅因为他的企业做出了如此卓越的产品:他依照自己对于数字生活的强烈意志创建并重建了自己的公司,而且他愿意公开辩护自己的观点——大力地,直言不讳地,在周末凌晨两点这个时段。”博客圈中许多人也赞同这一说法,他们给乔布斯发邮件赞扬他的争论精神。乔布斯也很自豪,他把同泰特的往来邮件和一些称赞转发给了我。

尽管如此,对于苹果公司禁止用户查看富有争议的政治漫画和色情作品,人们仍然感到不安。幽默网站esarcasm.com发起了一项网络运动,名为“是的,史蒂夫,我想要色情作品”。网站宣称:“我们是肮脏、痴迷色欲的恶徒,需要一天24小时接触淫秽内容。或者,我们只是想要一个没有审查的开放社会,一个不由技术独裁者决定我们能看什么不能看什么的社会。”

当时,乔布斯和苹果公司正同硅谷闲话的附属网站gizmodo开战;一位倒霉的苹果工程师在酒吧落下了一部还未发布的iphone4测试机,gizmodo拿到了它。依照苹果公司的投诉,警方搜查了该网站记者的住所。这一事件令人质疑,除了控制癖以外,苹果公司是否太过傲慢嚣张。

乔恩·斯图尔特是乔布斯的朋友,也是苹果迷。2010年2月乔布斯前往纽约会见传媒高管时,曾私下拜访斯图尔特。但这也没能阻止斯图尔特在《每日秀》(thedailyshow)中将矛头对准乔布斯。“事情不应该是这样的!微软才应该是邪恶的那个!”斯图尔特半开玩笑地说道。他身后的屏幕上出现了“appholes”的字样。“哥们儿,你们曾是反叛者,是处于弱势的人。但是现在,你们倒成了老大哥了?还记得‘1984’广告吗,推翻了老大哥的牛x广告?照照镜子啊,兄弟!”

同年春末的时候,董事会成员也开始讨论这个问题。亚瑟·莱文森在董事会会议上提出了这个问题。之后他在一次午餐的时候告诉我说:“史蒂夫的态度有些傲慢,这是他个性使然。他会本能地反抗,并有力地摆出自己的信念。”在苹果还是充满反抗意识的弱势企业时,有这种傲慢态度没什么问题。但是现在,苹果已经是移动市场的主导者了。“我们需要转变心态,符合自己大企业的身份,并处理狂妄傲慢的问题。”莱文森表示。阿尔·戈尔也在董事会会议上谈到了这个问题。“苹果的境况正发生巨大改变,”他回忆道,“它不再是向老大哥挥锤的人了。现在,苹果公司做大了,人们认为它傲慢嚣张。”一旦涉及这个问题时,乔布斯就变得很防备。“他还在调整,”戈尔说,“他更善于做一个处于弱势的人,而不是谦逊的巨人。”

对于这类谈话,乔布斯毫无耐心。他告诉我,人们之所以批评苹果,是因为“谷歌和adobe这样的公司在污蔑我们,企图摧毁我们”。那么对于人们认为苹果有时太傲慢的看法,他怎么看呢?“我对此毫不担心,”他说,“因为我们并不傲慢。”

天线门:设计与工程谁说了算

在许多消费类产品企业中,设计师和工程师之间关系紧张;设计师想要产品美观,工程师需要确保产品满足功能需求。在苹果,乔布斯将两者都推向了极致,因此设计师和工程师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张。

1997年,他和设计总监乔尼·艾夫共同进行创意决策,他们常常认为,工程师需要克服那种觉得某事做不了的怀疑态度。imac和ipod的成功,让他们更加坚信自己的信念——了不起的设计能够激发工程师作出超人的壮举。每当工程师表示有些事情做不了时,艾夫和乔布斯就会逼迫他们努力尝试,而且通常都会成功。但偶尔会有些小问题。例如,艾夫认为涂层会削弱自己设计的纯粹性,从而让ipodnano很容易被刮花,但这并没有给苹果公司造成危机。

在设计iphone的时候,艾夫的设计欲望撞上一个不可能被现实扭曲力场改变的物理学基本法则——金属不宜放在天线附近。物理学家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faraday)已经证实,电磁波在传播的过程中会绕过金属的表面,而无法穿过金属。因此,用金属外壳包裹手机会造成“法拉第笼”(faradaycage)的现象,削弱进出的信号。起初,iphone的设计是在底部使用塑料壳;但是,艾夫认为这会破坏设计的完整性,要求全部使用铝质材料。这样的做法成功了,于是,在设计iphone4时,艾夫要求使用钢圈。钢圈是机身的支撑结构,看上去圆润饱满,并部分充当手机天线。

这就有个大问题。要作为天线使用,钢圈必须有一个微小的缝隙。但是,如果用户的手指或汗湿的手掌遮住了这个缝隙,就会造成信号部分损失。工程师建议在钢圈外部喷上涂层,以防止该问题的出现,但是艾夫认为这会影响拉丝金属的外观。iphone团队在各种会议上都向乔布斯反映了这个问题,但是乔布斯认为工程师们只是在玩“狼来了”的把戏。他说,你们能行的。不过,他们也确实做到了。

解决方案近乎完美,但并非完美。iphone4在2010年6月发布时看起来棒极了,但是一个问题很快就浮出了水面:如果用户以某种方式拿着手机,尤其是用左手拿着手机时,手掌就会盖住钢圈上的小缝隙,于是就会出现信号丢失的问题。这种问题发生的概率大约为1%。由于乔布斯要求对未发布的产品进行严格保密,就连gizmodo网站在酒吧里拿到的那台测试机也装的是假外壳,iphone4并没有像大多数电子设备一样进行实用测试。因此,在大众抢购之前,这一缺陷并没有被人发现。“问题在于,设计高于工程和对未发布产品进行高度保密的双重政策是否对苹果有益。”托尼·法德尔后来表示,“总的来说,这样做有好处;但是不受制约的权力是件坏事,而事情就是这样的。”

一个普通手机出现一些信号丢失问题根本不会成为新闻,但这是iphone4,是让所有人惊叹的产品。这一故障问题被大家称为“天线门”。7月初,《消费者报告》(consumerreports)进行了一些严格的测试,表示鉴于天线问题,不推荐消费者购买iphone4。此举将“天线门”事件推向高潮。

就在“天线门”炒得沸沸扬扬之时,乔布斯正和家人在夏威夷康娜度假村度假。最开始,他还在为自己和苹果公司辩护。亚瑟·莱文森接二连三地跟他通电话,乔布斯坚持认为,这是谷歌和摩托罗拉在作怪。“他们想要打倒苹果。”他说。

莱文森让他谦虚一点。“我们来看看到底是不是有问题。”他说。当他再次提到公众认为苹果公司态度傲慢时,乔布斯很不高兴。这违背了他非黑即白、是非分明的世界观。乔布斯认为苹果是一家讲原则的公司。如果别人看不到这点,那是他们的错,而苹果没有理由放低姿态。

紧接着,乔布斯觉得受到了伤害。他认为这些批评是针对他个人的,他感到很痛苦。“他内心深处认为,自己绝不会像某些商界的纯实用主义者那样去做一些明显错误的事情。”莱文森表示,“因此,如果他认为自己是对的,那么他就会往前冲,而不是质疑自己。”莱文森劝他不要沮丧,但没有用。“去他妈的,这事根本不值得费这么大工夫。”他跟莱文森说。最后,蒂姆·库克让他从低落的情绪中摆脱出来。库克跟乔布斯说,有人认为苹果将成为另一个微软,自满又傲慢。第二天,乔布斯转变了态度。“让我们把这个问题弄个水落石出。”他说。

从at&t收集到信号丢失的统计数据后,乔布斯意识到,虽然实际情况并没有舆论所声讨的那样夸张,但确实是个问题。于是,他从夏威夷飞回公司。不过在回去之前,他打了几通电话,召集了几个值得信赖的老手,那些都是30年前mac创始团队的聪明人。

他首先打给了公关老手里吉斯·麦肯纳。“我准备从夏威夷回来处理天线问题,我需要你的意见。”乔布斯对他说。他们约好次日下午1点半在苹果会议室见面。第二个电话打给了广告人李·克劳。他曾想要放弃和苹果合作,但是乔布斯欣赏他并将他留下了。克劳的同事詹姆斯·文森特也接到了乔布斯的电话。

乔布斯还决定把儿子里德也带回公司一同参加会议;里德当时在读高中四年级,刚和他从夏威夷回来。“我接下来两天会全天不停地开会,希望你也能来,这两天你能学到的东西比在商学院两年还多。”他对里德说,“你将会和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才共处一室,看看一切是如何运作的。”在回忆这段经历时,乔布斯有些热泪盈眶。“我愿意再经历一次这样的事件,只要想让他有机会看看我工作时的样子。”他说,“他应该看看自己的父亲在做什么。”

到会的还有苹果公司的公关主管,沉着冷静的凯蒂·科顿(katiecotton)以及其他7名高管。会议持续了整个下午。乔布斯后来回忆说:“这是我人生中最棒的会议之一。”会议一开始,他就拿出了自己收集的所有数据。“事实都摆在这儿,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麦肯纳最为沉着和直接,他说:“只需摆出事实和数据,不要表现得傲慢狂妄,但要坚定和自信。”其他人,包括文森特在内,都劝乔布斯表现得更有歉意些,但是麦肯纳不同意。他建议道:“不要夹着尾巴召开新闻发布会,你应该直接跟他们说,‘手机不完美,我们也不完美。我们是凡人,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事,而数据在这里。’”麦肯纳的提议被采用了。当讨论到乔布斯的傲慢形象时,麦肯纳劝他不必多虑。“我不认为让乔布斯表现得谦卑一些就能解决问题。”麦肯纳后来解释道,“正如史蒂夫形容自己的那样,‘所见即所得’。”

周五,苹果在公司礼堂举办了新闻发布会,乔布斯采纳了麦肯纳的意见。他没有卑躬屈膝,也没有道歉,只表示苹果理解这个问题并会尽力改正,这样他就得以平息问题。接着,他话题一转,称所有手机都有些问题。后来他告诉我,自己在发布会上的语气有些“太恼怒”,但事实上,他的表述冷静而直接。他用了四个简短的陈述句:“我们不完美。手机不完美。我们都知道这一点。但是我们想要让用户满意。”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